養心殿為何常年潮濕陰冷?專家掀開地磚後,才發現其中玄機

故宮在中華兒女心目中的地位無異於是很高的,我國還是封建王朝體系時,故宮一直是皇家居住所地。直到新中國成立,中國最後一任皇帝溥儀也離開了皇宮,故宮才作為重點文物保護地址向大眾開放可觀賞區域。作為皇家居住地,故宮一直擁有很高的地位,裏面精巧的建築和宮殿的佈局以及各種金銀財寶數不勝數。近年來隨着前往故宮的遊客越來越多,最高可接近2,000萬人次,越來越多的人發現故宮養心殿常年潮濕陰冷,起初人們並不在意,認為這只是錯覺,直到專家掀開地磚後,才發現其中玄機,也為我們揭開了古時候養心殿的作用。

養心殿為何常年潮濕陰冷?專家掀開地磚後,才發現其中玄機

故宮在古時候被稱為“紫禁城”,始建於公元1406年,耗費了無數人的心血,經歷了14年的建築才終於完工,是明成祖朱棣在遷往北京時決定建造,紫禁城佔地面積達到72萬㎡,其中大大小小的宮殿加起來有70多座,給妃子、宮女以及奴僕準備的房間,更是多達9000多間。紫禁城的建造皆選用當時最好的能工巧匠進行設計建築,富麗堂皇,奢華至極。從建立之後,紫禁城也就成為皇權的象徵。在紫禁城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三大殿了,而養心殿相當於皇帝批閲奏章的地方,有時也會在養心殿過夜,也被稱為“第二寢宮”。

養心殿為何常年潮濕陰冷?專家掀開地磚後,才發現其中玄機

匠人們在設計養心殿時,就已經開始在宮殿中使用玻璃,明朝時期是一個玻璃稀缺的年代,能夠在養心殿使用大量玻璃,也足以體現出它的重要性,根據《活計檔木作》記載,養心殿中還放置了無數金銀財寶和西域獻供珍品,以供皇帝觀賞把玩。養心殿自建成之後經歷了八代皇帝,在故宮中佔據位置較為便利,坐北朝南。在雍正時期,陳列還較為樸素,主要是雍正帝守孝,想為天下做表率。在後來晚清時期,養心殿也曾經被作為慈禧太后“垂簾聽政”的所在地,以“傀儡皇帝”的方式統治了中國四十八年。

養心殿為何常年潮濕陰冷?專家掀開地磚後,才發現其中玄機

按理説,養心殿如此重要的地位,應該是皇帝冬暖夏涼的居所。可根據遊客們以及工作人員的反饋,皆是養心殿陰冷潮濕,人們也想象不出皇帝是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下辦公就寢,這個奇怪的現象一直困擾着多個歷史專家和遊客。直到在一次故宮翻修時,為了徹底搞清楚養心殿所藴含的秘密,專家們決定撬開地板一探究竟。

養心殿為何常年潮濕陰冷?專家掀開地磚後,才發現其中玄機

在撬開地板後,呈現在人們眼前的赫然是縱橫交錯的管道,它們排列有序地埋藏在養心殿的地磚之下,其中還儲存着大量水蒸氣。專家們翻閲典籍,從《養心殿寢宮陳設檔》找到了答案。由於古時候沒有方便的取暖設備,後宮中的妃子大多數採用的是“湯婆子”,只能一人暖和,而皇帝則是為了讓養心殿整個宮殿達到保暖效果,地板裏面的管道正是熱水通過的地方,冬天一到,就會命奴隸們燒製熱水往管道中灌,熱水不停的通過管道散發水蒸氣,從地板中滲透出來,達到取暖目的。

養心殿為何常年潮濕陰冷?專家掀開地磚後,才發現其中玄機

養心殿如此設計不可謂不巧妙,每到冬天,養心殿的整體温度都能提高,為養心殿提供舒適的環境,即使在這裏就寢,也不會感染風寒。但隨着新中國的到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的封建體系,溥儀搬出皇宮後,故宮也不再被個人單獨使用。這些管道長時間不使用,而其中又含有大量冷卻的水蒸氣,所以會造成養心殿如此陰冷潮濕的環境。在古時候能有如此先進的建造“地暖”思維,我們不得不被這樣的智慧所折服。專家們在找出養心殿陰冷潮濕的環境之後,也對當時修建養心殿的工匠油然的產生敬佩之情。

養心殿為何常年潮濕陰冷?專家掀開地磚後,才發現其中玄機

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匠人們利用自己的智慧以及巧手製造出各種讓人驚歎的設計,包括故宮的屋檐以及房屋結構建築,甚至舉世聞名的圓明園。這些無窮的智慧以及奮發向上的精神同樣值得大家學習。我們如今擁有更為便捷獲取信息的渠道,應該時刻以自強不息的精神鞭策自己,正是無數人默默的努力,才讓中國在短時間內用技術一項項領先世界各國,中華民族擁有無窮的創造力,這樣的創造力讓中國無愧於文明古國之稱!

參考資料:

《活計檔木作》

《養心殿寢宮陳設檔》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28 字。

轉載請註明: 養心殿為何常年潮濕陰冷?專家掀開地磚後,才發現其中玄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