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一天:村媳婦和她的7個“爹媽”

28歲肖飛,9年前嫁到夫家後,丈夫外出打工,獨自一人照顧自己的養父母、公婆和叔嬸及伯伯共7位身體殘疾或弱智的老人以及自己的兩個孩子。(圖/文 寧堅)

今年28歲的貴州省石阡縣河壩場鄉普興村村民肖飛,9年前嫁到夫家後,丈夫外出打工,獨自一人照顧自己的養父母、公公婆婆和叔叔嬸嬸及伯伯共7位沒有血緣關係、身體殘疾或弱智的老人以及自己的兩個孩子,成為當地有口皆碑的好媳婦。(圖/文 寧堅)

28年前,貴州石阡縣河壩場鄉高屯村村民肖守義與妻子潘昌英在去幹農活的山路邊,意外撿到了一名出生只有3天的女嬰並帶回家中撫養,她就是肖飛。圖為肖飛與養父母、公公婆婆、叔叔嬸嬸和伯伯以及兩個兒子的合影。

漸漸長大的肖飛在明白了自己的身世後,特別是在為人母親後,更加感恩養父養母。由於高屯村地處貴州東部的深山裏,生活環境十分惡劣,肖飛小學還沒有畢業就不得不輟學在家幹農活。17歲時,她前往廣州打工,認識了同在廣州打工的同鄉普興村男青年吳軍。兩年後,肖飛與吳軍牽手走到了一起。

在結婚前,肖飛已經知道吳軍的父母和叔叔嬸嬸及伯伯都有不同程度的弱智或身體殘疾。吳軍是家中獨子,叔叔嬸嬸沒有生育,伯伯至今未娶。她説,她會用勤勞的雙手換來一份屬於自己的美好生活。

7位老人年紀最大的78歲,平均年齡67歲,有三人智力低下,三人身體殘疾或生活失去自理能力,飲食起居都得靠肖飛照料,但她硬是把一家人打理得頭頭是道,井井有條。


2007年8月,19歲的肖飛一個人帶着兩頭豬仔如趕集般從家裏坐班車到了普興村,與吳軍舉行了簡單再不能簡單的婚禮。她的新房是吳軍從一個牛圈裏經過簡單改造後騰出來的、不到10平米半新房半廚房的小屋。目前,肖飛在後屋養了一頭牛、兩頭豬、15只鴨和22只雞。

結婚後僅僅半年,為了掙錢養家,吳軍不得不外出打工,每年只能回家一兩次。肖飛既要照顧養父母,還要照顧公公婆婆、叔叔嬸嬸和伯伯,只得每天兩頭跑,不得已她將養父母接到普興村的公公婆婆家,從此7位老人同住一個屋檐下,肖飛開始了與眾不同的新媳婦生活。圖為肖飛帶着孩子下田幹活。

剛開始,村裏人幾乎都認為肖飛在普興村不會呆得太久,因為這個家的負擔實在太重,再説肖飛還年輕,沒想到就這樣走過了9年。面對街談巷議,肖飛説:“人要知道感恩,照顧老人是自己的責任,苦也好累也好都不怕,最怕的就是老人生病。”圖為7位老人中唯一一個還能做點農活的養母與肖飛在田裏忙碌着。

每天早上6點肖飛就要起牀,為老人們做飯、洗衣、洗漱、打掃房間,之後下田薅草、打理莊稼,幹了農活回來一進屋就操起菜刀,準備全家人的晚飯,照顧孩子的學習,就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操勞着。

一張小桌子,兩碗豆角和兩碗萵筍,加上一碗拌米粉,全家人圍坐一起,吃得津津有味。


身患肺氣腫的養父肖守義時常舊病復發,憨厚遲鈍的肖守義説:“現在我每個月都要幾百元的藥費,要是沒有肖飛的照顧,我早就去貨了(當地方言,意為去世了)”。

肖守義説起話來吞吞吐吐,行動緩慢,反應遲鈍,但他心地特別善良,從小就一直教育着肖飛如何做人。肖飛雖然文化不高,卻從小就懂得了積善成德的道理,善有善報是肖飛養父最常説的一句話。

肖飛兩個孩子穿的衣服基本都是左鄰右舍送的,自己最新的一件衣服是丈夫吳軍今年春節花了68元給她買的。三年前,為了讓老人們住的更好一點,她貸款13萬擴建翻修老屋,為了早日還貸,她到附近工地幹男人乾的活……至今她還欠着近10萬元的貸款。儘管如此,每個週末她都要為全家人殺雞或殺鴨改善一下伙食。

她日夜忙碌,在她精心的照顧下,老人們的頭髮、衣服、被褥都是乾乾淨淨的。老人們對她有深厚的感情和依賴,常説:“只要半天聽不到媳婦説話,看不到媳婦的影子,心裏就不安逸。”

“這個媳婦的孝順是一般人做不到的,她對家庭的擔當更是一般人不能承受的。”村民曹安盛佩服地説。村主任安康感慨道:“常人無法想象一個小媳婦是怎樣把7個老弱病殘的老人和兩個年幼的孩子照顧得如此井井有條。”


看着媽媽每天如此辛勞,小兒子有時候也會擁吻媽媽。此時,再艱苦的日子也擋不住肖飛洋溢在臉上的幸福。

2015年10月,肖飛被貴州省文明辦評選為明禮知恥·崇德向善“貴州好人”。

9年來,肖飛與丈夫吳軍從相知相許到相互扶持,吳軍在外打工賺錢養家,肖飛在家照顧老人們和孩子,鄉親鄰里人人都對她豎起了大拇指。肖飛説,未來他們還將這樣繼續走下去。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13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人的一天:村媳婦和她的7個“爹媽”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