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山下,大夏河畔,牡丹飄香。5月的臨夏,宛若一幅動態山水畫。近年來,臨夏市將精準扶貧與美麗鄉村建設有機結合,因地制宜發展“花經濟”,走農旅融合發展之路,“眼球經濟”漸成氣候。
牡丹真國色,花開動河州
細雨霏霏,狀元紅、佛頭青、白雪塔、粉西施、玉壺冰心、蕉頭硃砂……200餘種紫斑牡丹爭相鬥妍,在微風細雨中顯得嬌豔欲滴。
“剛開始是10裏牡丹長廊,經過這幾年的發展,現在已經是60裏牡丹長廊了。”臨夏市旅遊服務中心主任袁雅娟介紹,臨夏市現在種植牡丹1.2萬畝,以紫斑牡丹為主。在多個龍頭企業的帶動下,牡丹種植企業已有10家,合作社則有43家之多,發展勢頭迅猛。
“臨夏市牡丹產業的發展始於觀賞價值,後來便有了食用和藥用價值,臨夏人愛牡丹、種牡丹、賞牡丹、吃牡丹、刻牡丹、繡牡丹之風蔚然成型。”談起牡丹,袁雅娟表示,牡丹產業通過企業與合作社進行深加工,現在還延伸出牡丹精油、牡丹香水、牡丹面膜等美麗產業發展。“牡丹渾身是寶,不僅開出美麗的景色,更開出美麗的產業。”袁雅娟説。
袁雅娟表示,牡丹產業的發展不僅要做精種植業,對牡丹承載的文化傳承和開發,也是重要的一環。尤其是在文化旅遊產業進入爆發期的今天,牡丹是發展文化旅遊產業重要和珍貴的資源,在這一方面有很大空間。比如,臨夏磚雕上的牡丹雕刻,臨夏牡丹文化旅遊節會,便是對牡丹文化的一種創造性發展,在其間找到了生態、文化與現實的結合點。
臨夏園林局工作人員雨中束花 李娟平 攝
憑藉河州牡丹的獨特風韻以及臨夏文化的魅力,臨夏市每年5月份都會舉辦牡丹文化月。至今已成功舉辦四屆,2016年旅遊創收3.1億元,之後持續快速發展,2019年已超過10億元。如今,臨夏牡丹種植面積已達1.2萬畝之多。臨夏市牡丹文化節成為提升文明形象、增強人民幸福感獲得感的紐帶和平台。
臨夏古稱河州,絲綢之路與唐蕃古道在這裏交錯延伸,有河湟雄鎮、西部旱碼頭之稱。在秀美生態的孕育下,這裏盛產牡丹,更有“牡丹隨處有,勝絕是河州”的牡丹文化自信和美麗產業。
花田念“花經”,朵朵藏商機
爛漫五月,油菜花海泛金波。眼下,正值油菜花盛開時節,金黃色的花海蔓延在鄉村田野,宛如一幅巨大的鵝黃色絨毯,美麗而蔚為壯觀。臨夏市南龍鎮妥家村金色草灘盛裝迎賓,這片花田沃土上,一朵朵小小的油菜花,已成為當地富民強村的“軟黃金”,在“花海經濟”的帶動下,不知不覺繪就了一幅民富村美的鄉村振興美好圖景。
藝術家在金色草灘油菜花基地寫生 臨夏州攝影協會供圖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提起金色草灘的發展,就不得不説當地羣眾積極參與的熱情。據瞭解,金色草灘現在的油菜花海是2019年由村裏帶頭人發起、申請種植,至今已有220畝。不論白天黑夜、烈日當頭,還是風裏雨裏,大家都心甘情願投入到村裏的發展中來。金色草灘旅遊合作社負責人祁春龍一提起這些,就感慨萬千。
在臨夏市,油菜花不僅是農作物,更是旅遊經濟的“金花”。以田園風情作畫布,用油菜花當畫筆,臨夏挖掘出了一條農旅融合之路,為農民增收、產業興旺創造了有利條件,吹響了鄉村振興的嘹亮號角。村裏自發組織的志願者、村民也成為了這茫茫花海中最美的風景。
祁春龍介紹,金色草灘以渠道襯砌、旅遊基礎設施改造提升項目為依託,先後建設了網紅橋、彩虹滑道、觀景亭、水系景觀等設施,以田園風光為主題,打造了草灘田園燒烤烤吧,逐步形成了集賞景、遊玩、美食為一體的草灘鄉村旅遊發展格局,已累計接待遊客上萬人。
孩子們在金色草灘玩平衡蹺蹺板 臨夏市文廣局供圖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描繪的畫面,與臨夏市南龍鎮妥家村金色草灘別無二致。
相比前幾年,金色草灘旅遊合作社精準扶貧户祁有智家的境況有了明顯改善。“去年我家裏養了近10頭羊,今年增加了60多頭羊。再加上種植油菜花,一畝地政府還能補貼1000塊,收入也翻了兩番。”
“房前屋後花草香,出門雙腳不沾泥。”談到鄉村景觀建設,祁有智樂呵呵地説道:“白天生態美,夜晚亮堂堂。我現在是合作社的治安户長,在家門口還能幹活掙錢,感覺比住城裏還好。”
以花為“媒”、以花為“景”、以花為“業”。隨着“油菜花熱”升温,金色草灘圍繞“軟黃金”做足文章,有效實現了花旅融合,帶動了村民致富增收。如今,油菜花已成為當地旅遊的又一張靚麗名片。
來源丨鳳凰新聞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