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地説,盆景就是在花盆裏面造景,來表現大自然的景緻。在盆中典型、集中地塑造大自然的優美景色,達到縮地成寸、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同時以景抒懷,表現深遠的意境。根據題材要素的不同,植物佔主導的就是樹木盆景,山石佔主導則稱為山水盆景。
盆景作為一種發展了千百年的獨立藝術,慢慢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經典樣式,它們各有名稱和所表之意。他就類似於學習繪畫的《芥子園畫譜》一樣,從套路入手嘛!
正如畫家畫完一棵松樹時,輕描淡寫的説這是“馬遠畫法”,似乎會顯得有一種“取法乎上”的逼格。如此,懂得一些盆景樣式,也能有同樣效果哦!
傳統的盆景樣式大都從這些基本的樣式出發,為植物賦形。我們也可以從這幾種基本的圖式開始認識盆景。順便舉個例子:
懸崖式
懸崖式:顧名思義就是表現大自然懸崖上的樹姿——主幹懸出盆外,探向深處。這種圖式在黃山的旅遊宣傳標準照裏應該不少見吧。
雲頭雨腳
雲頭雨腳是古人用來形容茶湯表面湯花的用語。古人點茶,放入茶末,用茶筅調和攪動,形成茶水一體的湯花。湯花是雲頭,湯花邊緣的水痕叫做雨腳。雲頭雨腳,在構圖上可簡單地理解為上大下小,倒三角式造型,有時會結合附石來實現。
素仁式
“素仁”其實不是任何一種自然姿態,而是人名!
素仁,俗名陳素仁,他十幾歲拜鼎湖山慶雲寺亮思長老為師,後成為廣州海幢寺主持。
素仁式,嶺南風格的創始人之一。其風格特點是扶疏挺拔,兀立雲霄,技託雖少而簡括,高雅自然。大概類似於盆景界的極簡主義吧!
素仁作品舊影
流派
由於地域遼闊,所以大家的造型技巧都多少有點不同,所以盆景發展到現在,出現了不同的盆景流派,下面簡略介紹盆友們熟知的幾個流派。
揚州派——棕絲扎縛,
成雲成片,追求枝無存直。
蘇州派——剪為主,扎為輔,
多為樹樁盆景,古樸蒼勁。
四川派——追求規則性彎曲,
以彎、拐為特色的幹型格式。
上海派——扎剪並重,強調主題。
嶺南派——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孔泰初先生以蓄枝截乾的技法和素仁和尚以高、瘦、稀的造型參仿自然樹木,以近樹造型和大樹縮影為理念,創立了嶺南派。前者“寫實”,後者“寫意”。
孔泰初作品舊影
素仁作品舊影
幹嘛將植物種盆裏呢?
因為地貴啊?
沒錢造園子搞個盆子還是可以的?
從盆景的歷史看,
賞玩盆景處理盆景製作的匠人,
主要還是達官貴人居多,
甚至不少還是放在園子裏的。
所以經濟還不是盆景產生的主要原因。
其原因是一種中國流傳已久的思想,
所以説是一種源自漢代的“法術”——
縮地術!
據《神仙傳》裏記載,東漢有一個叫壺公的人,身懷縮地之術。他每天在街市裏賣藥,下班就縮小身子偷偷鑽進自己的葫蘆裏。一日,這一行為被一個叫費長房的人從樓上窺探到。好奇寶寶費長房因為拜訪壺公,更應邀一起進入壺中,才發現裏面別有一番天氣,遂拜壺公為師,學習可使“千里存在目前”的縮地術。
這種“ 天地小型化”的思想一直影響着匠人造物。
再舉幾個例子: 博山爐,硯山,當然如果素材是花木樹石,那就是 盆景了。
那麼,盆景從哪裏來?
沒錯,盆景的發源地就是 中國。
而且至遲在唐宋時期就已經達到成熟。
下面有圖和詩為證:
章懷太子墓甬通壁畫上仕女託盆景圖
“一盆躑躅綻薰風,移置幽窗寂寞中。”
”鑿破蒼苔地,偷他一片天。
白雲生鏡裏,明月落階前。“
“莫道盆池作不成,藕梢初中已齊生。”
……
從上面的唐詩看,唐代的盆景被叫為“ 盆池”,到了宋代則有盆花, 盆草,盤松,盆窠等稱呼,後代還有 些子景、佔景盤等雅稱。值得注意的是,在盆景藝術也相當發達的日本,盆景直接稱為“盆栽”,而現代盆景的英文還有一些保留了當初日文翻譯而成的 “bonsai ”。
最後,就是考試時間啦!
帶着各種 圖式,
一起看看這次展覽的精品吧!
靜聽松韻-赤松-100×100×95cm-温州博園
回眸一笑-石榴-95×85cm-石玉華
回眸一笑滿園春-勒杜鵑-190×130×120cm-陳昌
虎嘯南天-相思-100×160×75cm-何文開
古樹雄姿-雀梅-50×90×50cm-馬建贊
楚魂-雀梅-45×80×105cm-楊耀其
風起雲湧-勒杜鵑-110×120cm-郭培
風姿歲月-黃楊-140×80×80cm-關山
根深基固滿目春-紅果-74×74×43cm-仇伯洪
更上一層樓-三角梅-飄長100×40cm-周衍文
蒼鷹展翅-福建茶-140×80cm-彭永賢
無題-鐵包金-24×100cm-馮卓展
八美爭春-相思-60×110cm-葉銘煊
南國三月-兩面針-85×78cm-黃震宇
太極新姿-山松-110×150×60cm-麥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