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有歲月可回首,我與蒼山共白頭

願有歲月可回首,我與蒼山共白頭
願有歲月可回首,我與蒼山共白頭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 李白《立冬》

秋天的蕭蕭紅葉還未落盡,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就帶着清冷的寒風翩翩而至。立冬,2020年的冬天來了!

願有歲月可回首,我與蒼山共白頭
立冬有三候:

一候水始冰;

二候地始凍;

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此時還只是冬天的前奏,

水面雖有凝結但還未成堅冰,

就像一面平靜的鏡子,閃閃發光;

隨着天氣變冷,

土地被覆上了一層白霜,

朦朦朧朧,宛若仙境。

而雉雞在立冬後即化身為大蛤,

這緣於稚之毛色與蛤之殼色相仿,

讓人不得不佩服中華民族的祖先們

天馬行空的豐富想象。

願有歲月可回首,我與蒼山共白頭
從詩情畫意的山水中走來的人們

用心感知着大自然的脈搏,

也在傳承了千年的文化生活裏,

形成了獨一無二的節氣習俗。

如今,最廣為人知的立冬習俗是“補冬”。

民間諺語説:

“立冬補冬,補嘴空”。

忙碌了一年的人們,

秋收冬藏完畢,迎來了冬閒。

因此,要在立冬這天以美食進補,

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出雞鴨魚肉,

而據説紹興地區還會自釀黃酒,

犒勞自己的同時,抵禦寒意。

願有歲月可回首,我與蒼山共白頭
而在古代,“拜冬”才是立冬最重要的。立冬和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是十分重要的節日。

據《禮記·月令》記載:“立冬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於北郊。”回來之後,皇帝還會賞賜羣臣冬衣,並撫卹孤寡,以安社稷。百姓們也會在此時備好冬衣並以時令佳品向祖先祭祀,祈求上蒼保佑來年的豐收。據《清嘉錄》記載,到了清代的立冬之日,男女老少都要更換新衣,相互作揖行禮。

願有歲月可回首,我與蒼山共白頭
雖然歷史前進的車輪

略去了一些傳統的儀式,

但是在立冬之日圍爐夜話,

一杯小酒暖身,一盞熱茶慰心;讓人從秋日的燥變為冬日的靜,亦不失為一種文藝的生活方式。

願有歲月可回首,我與蒼山共白頭
“門盡冷霜能醒骨,

窗臨殘照好讀書”。

寒冷的天氣反而

讓人的思維變得更加清醒,

藉着那皎潔的月光,

打開一本書,

記下自己喜歡的句子。

願有歲月可回首,我與蒼山共白頭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温”。家中的爐火上,時常有温熱的美酒,半醉半醒之間,享受一份屬於冬日的愜意。

願有歲月可回首,我與蒼山共白頭
“他鄉彩燕隨緣看,何處雲鴻寄札回”。於歲月靜好的冬日,為遠方的朋友寫一封信,願這個冬天不太冷,他們的身邊有愛,亦有暖。

願有歲月可回首,我與蒼山共白頭
立冬至小雪,

北方正是孟冬之月,

但在南方,

卻會呈現出春三月的温暖天氣,

俗稱“小陽春”,

一些植物會二度開花。

《紅樓夢》第九十四回中賈母説:

“這(海棠)花兒應在三月裏開的,

如今雖是十一月,

因節氣遲,還算十月,

應着小陽春的天氣,

這花開因為和暖是有的。”

這時南方的朋友不妨到户外賞花,

飽覽這秋冬之際的奇妙“春色”。

願有歲月可回首,我與蒼山共白頭
秋收冬藏,冬天來了,

不必感嘆天地蒼茫與蕭瑟,

此時我們可遠離喧囂,安享悠閒。

冬並不是終結,而是孕育種子的季節,

它們養精蓄鋭,為春的到來躍躍欲試。

願有歲月可回首,我與蒼山共白頭
“冬有冬的來意,

寒冷像花,——

花有花香,冬有回憶一把。

一條枯枝影,青煙色的瘦細,

在午後的窗前拖過一筆畫;

寒裏日光淡了,漸斜……

就是那樣的

像待客人説話,

我在靜沉中默啜着茶。”

(林徽音《靜坐》)

願有歲月可回首,我與蒼山共白頭
春來秋去,夏暑冬寒。

時節雖有冷暖,

處處皆有清歡。

願有歲月可回首,

我與蒼山共白頭。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86 字。

轉載請註明: 願有歲月可回首,我與蒼山共白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