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自駕惠安:600年古城與海天交界處的風車小島,醉了愛了

由 段幹方 發佈於 休閒

臨時起意説走就走的惠安之行,大概太久沒有出門了,也是走的很隨心,只去了崇武古城和小岞風車島兩個點,滄海邊古城下處處是風景。

在泉州最東極,海天之間,懸崖邊上一杆杆風車隨風轉動,美如畫!

600年崇武古城,褪去了守衞家園的使命,石頭牆石頭屋老寺廟,都在訴説着歷史。

不曾想,在西沙灣邊上,有一座全國獨一無二的軍廟,背後深藏一段沉甸甸的歷史,有感動有敬佩,人間大愛!

來崇武,必須就要吃魚卷啊,從軍糧到當地最特色的小吃,蒸炒油炸煮湯都適宜。

兩天一夜,有海風有美景有歷史,隨我的鏡頭來走進崇武古城,走進那美如畫的小岞風車島。

【出行準備】

1、交通:去崇武,最方便的就是自駕了,從廈門過來大概2個小時,去程我們在惠安下高速,回程從泉州北上高速,兩者距離差別不大,從泉州北上費用會高一些。沒有開車的小夥伴也可以動車到泉州站,有直達惠安、崇武、小岞的多趟直達大巴,車程大概在90分鐘左右。崇武縣城不大,摩托小面的也是比較常見的方式。比較好的一點是崇武和小岞都停車很方便。

2、住宿:我們選擇的是西沙灣附近的民宿,到崇武古城步行可達的距離,門口就是沙灘。

3、行程:這次的行程很隨心,基本上沒做攻略,小岞風車島建議下午去光線會比較好,崇武古城建議先遊覽城內,然後從南門進入收費區域,如果想拍“崇武古城”四個大字往東門方向走,但景點大部分是集中在西門。

D1(6.1)睡到自然醒前往崇武,定位西沙灣,午飯【宋小瑾】,飯後參觀邊上的【天下第一廟】,辦理入住。3點左右前往【小岞風車島】,自駕用時大概30分鐘。5點返回【崇武古城】,遊走古城內部,從南門“逃票”通往【中華石雕工藝博覽城】,西門出,晚餐【瑞芳魚卷】

D2(6.2)睡到自然醒,再次從東門進入【中華石雕工藝博覽城】,午餐【桂壇巷·泉州菜】,返程

4、門票:小岞風車島是不收門票的,進入景區24小時內停車費10元,算是很良心的了。小岞還有一個小岞林場、小岞美術館(現在暫時未開放)如果有時間可以一併打卡。崇武古城內是不收費的,也是最值得看的地方,而外圍的中華石雕工藝博覽城每人門票40元,晨練時間(7:00前)、夜遊時間(19:00後)均不收門票,可免費進入景區。從古城南門也大概率可以“逃票”進入。週末及節假日景區內有早上下午各有一場惠女風情表演。

【崇武古城邊上神奇廟宇,不供佛不供仙】

崇武古城邊上有一片美麗的沙灘,叫做西沙灣,金色的沙灘連接着茫茫大海,讓人心醉。

第一天中午在這邊上吃完飯,便順便逛逛,沒想到在這片金色沙灘的邊上,偶然發現一座奇怪的寺廟。寺廟,大多是供奉神像,菩薩諸類的。但在福建惠安崇武鎮西沙灣邊上的這座廟裏,卻是供奉着27位解放軍烈士塑像,這座寺廟,也號稱天下第一奇廟、這也是國內獨一無二的專門為犧牲的軍人建造的廟宇。

在旅遊攻略中很少會提到,能找到的遊客大部分是因為來沙灘,無意中發現。但當你去細品這座軍廟的時候,滿滿都是感動。廟宇的外觀跟大部分閩南寺廟一樣,紅磚瓦燕尾脊,但在廟門前立着一位軍人雕像,手裏懷抱着一位嬰兒。

在塑像的背面刻有這座廟宇來源的簡介,背後是一段腥風血雨的歷史。崇武鎮1949年9月份的一天,天上突然飛來國J的飛機,解放軍士兵為了保護羣眾,毅然自我暴露對空激射,而沙灘上戲耍的13歲剛歸國小女孩曾阿興被嚇得驚慌失措,只顧奔跑,一枚炮彈在她身邊爆炸的瞬間,五名士兵立即衝了出來,用血肉之軀給她作掩護。在這次戰鬥中,共有24位解放軍戰士犧牲。英雄的壯舉感天動地,當地百姓自發為他們集體下葬,曾阿興的母親拉着她一起久久地跪在烈士面前,淚如雨下:“以後你即使喝上一口水,都要記得感恩,你要記得,你的命都是他們給的。”,也在這一天,她的名字改為曾恨。

近半個世紀以來,曾恨始終不忘解放軍的恩情,四處奔波籌款,於1996年建成這座“解放軍廟”,恭敬請進當年24位烈士和其他3位在當地犧牲的烈士英靈,並正式命名為“二七君廟”。開國上將葉飛聽女兒講述老百姓自發修建解放軍烈士廟的消息後,深受感動,於1997年為之題詞:“為了人民,死得光榮” 。

這座廟宇也因此成為獨一無二的“軍廟”,無和尚、沒尼姑,無佛無神,在通常用來擺放神明的地方端端正正地擺放着27尊解放軍塑像以及當年他們所乘的木帆船的模型。

在軍廟邊上,還有西沙灣二七烈士紀念館,用文字圖片的形式記錄那一段不可磨滅的歲月,也在時刻提醒着我們,珍惜現在的和平生活。

如今解放軍廟香火不斷,廟前的楹聯:“丹心照日月,碧血寫春秋”、“官兵勇戰壯成仁,同志於今稱大人。塑像奉香豈迷信,翻身羣眾敬功臣。”廟宇上空迴盪的總是《我是一個兵》、《説句心裏話》等和《我的老班長》等軍隊歌曲。這裏也成為一個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吸引了海內外不少“香客”前來祭拜。而來西沙灣旅遊的遊客,看到這個奇特的廟宇後也會深受感動,有今日美景如畫的崇武風光,少不了當年浴血奮戰的官兵。

如果你來到崇武來到西沙灣,不妨進入這座獨特的寺廟看看,有滿滿的感觸和感動!

【泉州最東極,有藍色大海白色風車600年古城牆】

泉州最東邊,有一個地方,那裏有碧藍的大海,萬年的海風吹拂;那裏有白色的大風車,在海天之間轉動;那裏有層層疊疊的石頭房,彷彿來到聖托里尼。它的名字叫“小岞島”,一個遊客稀少卻美如天堂的地方。

這個風車島位於泉州惠安的小岞(Zuò)鎮,不管是晴天還是陰天,風車島都美得像畫一樣。來這裏,能滿足你對浪漫的所有幻想。到達小岞最好的方式是自駕,現在道路都修得很通暢,我們從廈門開車過來大概2個多小時,這兩天天氣一直不大好,還擔心會不會下雨,但上圖第一眼的小岞島還是被驚豔到了。

風車島其實不是一個孤立的小島,準確上講是個風車半島,大量的風車架在一個狹長的半島上面,三面環海,海風很大,一年四季不絕。因此來這裏,千萬不要嘗試帶帽子防曬,罷了,就放飛自我吧!

小岞風景區是不收費的,有個停車的收費崗亭,24小時內是10元,可以説是相當良心了。進入景區後沿着柏油馬路繞島行走,可以看到無敵的海景。位於泉州的最東邊,可以説是泉州版的“東極島”,即使天氣不算給力,但可以看到的那一片令人心醉的碧藍。休漁期的漁船停泊在海上,倒也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這裏最早是隻是個小漁村,但隨着時代發展成為了泉州著名的漁港。因為靠海沒有建築物遮擋,所以在小岞鎮上建起來風力發電廠。風力發電的原理,是利用風力帶動風車葉片旋轉,再透過增速機將旋轉的速度提升,來促使發電機發電。將取之不盡的風能源轉化為可利用的電力,可以説是最為高效並且環保的方式。

在這個小島上,可以看到高聳的白色大風車,站在下面,聽着耳邊呼呼的風聲與風葉轉動的聲音,讓人不禁感嘆科技的發展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而這些大風車也為這個小島增添了一抹靚麗的風景,它不像漳州六鰲有廣闊的沙灘進行襯托,小岞的風車從遠處看像立在懸崖邊上,有一種驚險的美。

你還可以登到小岞島最高處,看那腳底下的懸崖,有小路可以下到最下面的灘塗地帶,但一定要注意安全哦~不規則的石頭和暗黑的火山石,拍出來又是另一種感覺。

這兩年,隨着網絡的發達,小岞島的名氣漸漸傳播開來,有不少遊客會慕名前來,但總體來説比起網紅的漳州火山島或者六鰲風車島還是人少清幽,因此也很適合拍照哦~在不同光線不同角度下都可以拍出不一樣的大片即視感。

換個角度可以跟愛車來個合影哦~

在風車島景區不遠,還有一個更為小眾的地方,這裏藏了一段歷經六百餘年烽煙炮火的海疆長城。數百年來,這段被人遺忘的城牆默立於海天之間,為東山這個海濱小村鎮守着一方地老天荒的寧靜。

位於小岞鎮東山村的這段古城牆原是東山衞城的一段,至今保存完整的長度約為450米,牆高約4.3米,呈弓形。相傳,這段古城牆大約修築於倭寇猖獗的明朝洪武年間,據史料記載,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左右,東洋倭寇頻頻襲擾中國東南沿海各個村鎮,搶掠財物,擾亂治安,沿海官員紛紛上書朝廷,請求出兵剿匪。明太祖朱元璋派江夏侯周德興赴沿海各地巡查海防,並在整個東南沿海的萬里海疆上規劃設置了60多座衞所城堡,形成一道與北疆萬里長城相互呼應的海疆長城。戰爭遠去後,衞城逐漸荒廢,僅留下這段不長的北城牆依然像一張緊繃的弓箭,直指海岸。

往東山古城北門的這條道路非常傾斜,有近乎60°的斜角,不建議開車上去,可以把車停在下方路口,步行上來(不要問我為什麼,開上去後再下來腿都是抖的……)

回頭再望一眼小岞,真的彷彿一幅畫一樣,除了風車、古衞城,小岞還有惠女林場、小岞美術館(現在暫未開放)等值得打卡的地方。泉州最東極,是令人心醉的美景。這裏有藍色的大海、白色的風車、金色的沙灘,而且這裏還有泉州的“陸域東極”,每天看到泉州的第一縷陽光。

【崇武古城:600年石頭城,滄海邊古城下處處是風景】

距今600多年前的明洪武年間,明太祖朱元璋為了防禦倭寇入侵,在萬里海疆修築了60多座衞所城堡。當硝煙散去,迎來和平年代,這些衞城古堡有的消失在歷史長河中,有的逐漸沉寂下來,有的轉變為旅遊景點,更有像永寧衞、崇武古城這樣既保留了古城內的歷史底藴一直有人居住,更以其深厚的歷史底藴吸引了大量的遊客前來。

崇武古城坐落於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東南海濱,瀕臨海峽,是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興經略海防時為抵禦倭寇所建,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丁字型石砌古城,是明政府為抗擊倭患,在萬里海疆修築的60多座衞所城堡中仍保存完好的一座。比起別的古城,這裏還集惠女民俗、石雕精粹為一體,古城外的沙灘打造成旅遊景區,而古城內還是那最具煙火氣的日常生活。從那些經歷了風霜後的老年婦女身上,往往能感受到最真實的惠女風情,穿不穿那標誌性的惠女衣服依然不重要,有些東西是深入骨髓的靈魂刻畫。

古城現在分為內外兩部分,最原始的古城部分是不用收費的,有多個古城門可以進入,其實是崇武古城最精髓的部分,但很多遊客往往錯過了。而外面靠海的一側沙灘是圍擋起來的收費景區,進入需要門票,40元/人,主要是看海景和各色石雕,站在海邊頗有天風海濤的壯美氣勢,也能感受到600年前抗擊倭寇的慘烈情景。如果有時間,建議先在古城內轉一轉,再到外面景區部分感受,古城內能感受到這座中國僅存的一座比較完好的明代石頭城,石城石牆石屋以及那些老宗祠,而古城外則欣賞到精美的惠女石雕以及壯美的海景。

古城內的石頭牆與石頭屋

環繞古城外圍的道路都有專門的停車道,不用收費,景區的西門和東門附近也各有一個停車場,還是比較適合自駕的。

城內有四個城門,南北門相距約500多米,東西門相距約300多米。東、西、北三座城門相似,各有兩道城門,外加築月城,上建城樓,城門上各設烽火台一座,南城門則外加設一照牆,照牆前有一尊關公雕像。

城牆全部由白色花崗岩壘成,城圍長2467米,城基高5米,牆高7米,內砌跑馬道二或三層,寬4米。牆上有牆碟1304個,箭窗1300個,窩鋪26座,四方設有敵台5座,四面設城門。在城內蓮花山制高點,還設有瞭望台,四面城邊有窩鋪、月城、墩台和通外涵溝,構成一套完整的軍事防禦工程體系。現在城牆也是可以從城門處上去的,可以在城牆上繞城一週,從高處看這一座石頭城,遠眺蒼茫大海。

水關門外有一口試酒井,這裏還有一個流傳許久的故事:故事講的是一個心地善良的年輕媳婦孝順公爹、克己為人的感人美德,卻被謠傳毒酒害死公爹,憤而投井自盡、冤魂要討清白的淒涼遭遇,是早年受封建文化和倫理關係精神壓迫的漁村婦女的悲劇。

走進城內,外邊的嘈雜似乎隔於城門外,老街出奇地靜。古城的老街是清一色的石頭街,老街兩旁是樸素的民居,石房子、紅磚厝、木結構房子都沒有太多的裝飾。這些不同年代的建築透出歲月的斑跡,沉澱的光芒還在。

古城內的遊客很少,見到最多的三五老年人圍在一起嘮家常,而我,也不自覺的放輕腳步,似乎怕驚擾了這600年的古城。

海邊的房子多喜歡用石頭建造,而惠安又產石頭,這座古城就是一座會説話的石頭城。漫步古城內,你看到最多的就是各式各樣的石頭房子融合閩南建築特色,慶幸的是大部分房子還有人居住,留住了古城的生氣。當然,也有不少老房子年久失修,以另一種殘破的姿態呈現在世人面前,銘記了一段歷史,讓人唏噓不已。

古城的底藴,鐫刻在石頭城牆與石頭屋裏。

古城內的宗祠廟宇

閩南的古城多寺廟,崇武古城並不大,而城內的寺廟庵堂所佔面積卻要佔上一大半的面積,在戰火紛擾以及狂風惡浪中求得一息生存的崇武人雖有其彪悍勇猛的一面,卻也需在宗教信仰中尋求精神安慰。據資料顯示,古城內外有30多處分別始建於宋、明、清,後經修葺延續的宮廟庵堂等古建築遺存,其佔地面積多在數百以至近千平方米,每座廟宇都有自己的發展軌跡,是崇武古城這座抗擊外夷歷史豐碑的一篇篇生動詩章,深烙着千百年間崇武人民奮鬥前進艱辛創業的腳印,同時也從各個不同的角度,深刻反映出複雜多元的宗教信仰觀念。

沒有走全整個古城,就看到了不下十座廟宇,現在特殊時期,部分廟宇並未完全開放,只能在門口一覽。這些廟宇宗祠有着典型的閩南廟宇特色,燕尾脊紅磚牆,雕龍刻鳳。南門對面是關帝廟,也是古城內最重要的一座寺廟。這廟宇之所以香火如此鼎盛,相傳是1938年倭寇侵城時,城內關帝廟的關雲長為護城內居民,一揮青龍偃月刀,便將炮彈給撥落至城牆外,再一揮刀,炮彈即刻射回賊船,船沉寇亡,此地居民因而敬而重之,時時祈禱,但願存於關公庇護之下。

海潮庵,位處崇武古城“第五城門”水關門內,建於宋代,有“未有古城先有庵”之説,因大海潮水湧到庵前,稱為水潮庵,曾被攻打廈門的清兵水師所拆毀,清同治年間重建更名為海潮庵。主祀三世尊佛(釋迦如來、藥師如來、彌陀如來),歷有海內外高僧來訪,更有新加坡普濟寺法師為庵撰聯“海印森羅偏周法界,潮音定準普濟羣生”。

東嶽廟始建於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是跟崇武古城同時興建的廟宇,崇武所城一修建就很特殊地按縣城的規格把宋代建的誠應廟改為城隍廟祀顯佑伯,同時興建了東嶽廟。由此可見,周德興在福建沿海加強防務建設時,是把崇武城作為重點工程另眼看待的。

該廟是明代坐地官員賀聖壽及春冬兩季祭祀天庭的活動場所,主祀泰山神東嶽大帝,主要建築特色為中庭的藻井木結構亭蓋。

除了各色廟宇,宗祠文化也是古城的一環,崇武王氏先祖系開閩三王后裔,於明代徙崇武下湖,靠下海捕魚為生。明洪武崇武古城建成後,三王裔孫即從下湖等地搬進古城,並於古地勢最高處北門一帶建厝居住,被人稱為“王厝街”,成為崇武古城的主要開拓者之一。北門往內100米,現在建有一座開閩三王祠,紀念堂參仿泉州“三王祠”輪廓,雕樑畫棟,鎦金溢彩,金碧輝煌,古香古色,氣派非凡,雄偉壯觀。

還有城隍廟、三官宮、文廟、顯功祠、土地祠等等,這些宗祠廟宇是古城600年風雨的見證,也是當地民俗的一個窗口。

古城中的老人:殘留的惠女風情

或許很多人對於惠安女的印象就是源於他們特殊的裝扮,據當地人説,幾百年前,她們由中原移居於此,因海邊生活為防風而佩戴花色頭巾和橙黃色的斗笠,花巾上還有編織的小花和五顏六色的小巧飾物;上身穿着緊窄短小的衣服,露出肚臍;下身穿着特別寬鬆肥大的褲子,腰帶是紮在肚臍下面。但是,其實時至今日,你在惠安一帶能在路上看到穿着傳統惠女的服裝的女子已經很少了(景區內表演及拍照的除外)。這次的崇武古城之行,沒有看到着傳統服飾的惠安女,也沒有去專門去看惠女風情表演,倒是在古城東門偶遇了一位老人。

在她身上看到了惠安女的特色髮髻,惠東老年婦女一般在腦後梳一發髻,近似長方形,然後套上髮網,壓平,左右各插一個別子,上方和中部各插一支梅花,再圍上一條黑巾,用飾有珠花的別針別上。

如今,時代飛迸,外界文化影響使惠安女着裝悄然嬗變。惠安女在變,其泛神信仰、不落夫家的婚俗已經淡漠,終將退出生活舞台,被經濟全球化大潮席捲而去。希望若干年後還能在街頭巷尾看到着傳統民俗服飾的惠安女,而不是僅存在舞台表演上。

古城外的石雕文化

如果説古城內看歷史,古城外的收費景區,更多的是看石雕。惠安石雕是南派石雕的代表,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在古城牆南側的“中華石雕工藝博覽園”是中國為數不多的一處薈萃石雕精品的主題公園,這一片區域是收費的。設有25個景區,共收藏有不同藝術風格的石雕藝術精品500餘件。

古城下,滄海邊,各色石雕聳立,包括石雕動物園、獅子林、媽祖藝術展區、石雕藝術珍品館、聊齋志異區、三國演義區、水滸人物區、西遊記區、十二生肖區、二十四孝區、八仙區、惠東女、觀音坡景區、華夏諸神展區、崇武石雕藝術重要工程展館、惠女雕像廣場等……

抗倭民族英雄戚繼光曾屯兵在此,指揮剿倭,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軍事制度和城防設施,最終使人民得以安居樂業。高10.8米的戚繼光雕像沿海而立,展示了英雄雄姿。

站在海門亭裏,迎着習習海風,放眼煙波浩渺的無邊海域,波濤洶湧潮漲潮落,海浪衝擊着礁石,濺起雪白的浪花,蜿蜒的沙灘猶如“半月沉灣”。

“魚龍窟”巖雕羣,由浙江美術學院著名畫家洪世清教授花費數年心血創作而成全國最大的大型巖雕作品——大地藝術,是崇武旅遊風景區最具特色、文化品味極高的景點。

位於南門外海門石亭下的大石龜,雄威凜然,氣勢磅礴,是全國最大的石龜巖雕。

崇武巖雕藝術作品與古城、大海、沙灘、岩礁匯成一種交融和諧之美,令人神思遐想,感嘆盤恆。

園區內的各色石雕栩栩如生,彷彿走進了一個石雕大觀園,結合民間傳説、警世寓言創作了豐富的石雕題材。精湛的技藝,雄偉壯麗的石頭建築、風格獨特的石築,絢麗多彩的石雕工藝品,交相輝映。

“中國·崇武東海南海氣象分界線”標誌碑就也矗立在古城東南角,就在“崇武古城”四個大字邊上,這裏是中國東海和南海的分界線。如果在天氣好的時候,可以清楚地看見東海和南海的顏色是不一樣的。崇武地理位置特殊,它正處在東海與南海兩個不同性質的海域的交界處,海峽的特殊氣流和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氣流,從南北兩個方向同時影響,使得這裏的氣象千變萬化。南北部常有較大差異,即以此為界。這個地球儀就像國界的界碑似的,站在它的中間,你可以一腳在東海,一腳在南海,同時跨越兩個海域。

週末在景區內還有惠女民俗風情表演,城之方、海之韻、沙之麗、石之趣和特殊的民俗風情,構成崇武古城豐富的旅遊內涵。

600年的古城悠悠,作為中國現存最完整的丁字型石砌古城,萬里海疆修築的60多座衞所城堡中仍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城內是生活,城外是風景,每一塊石頭都在訴説着歲月變遷,每一座寺廟都見證了古城的發展,每一位惠安女都是海邊人勤勞善良的影子。

【崇武魚卷,從軍糧到當地“無卷不成宴”,蒸炒炸都適宜】

在崇武吃了三餐,三餐都點了魚卷,蒸、油炸、做湯,是真愛了。“宋小謹”和“桂壇巷”都不算很特色的當地美食店,這邊就不多説,主要來説説魚卷。

崇武有句俗話説:“出門就像丟掉,入門就像撿到。”這裏男人多數長年出海謀生,其作業危險性又極大,因此,在生活習俗中處處可見寄託團圓希望的心理反映。其中最突出的是,喜事宴請客人時上的菜必須“頭圓尾圓”。魚卷則是這裏盛宴及家常喜宴必上的第一道獨有名菜,它含有祝願美好圓滿的意思。

正宗的崇武魚卷的主原料選用當地盛產的優質魚,以馬鮫、鰻、鯊等最佳。熟魚卷可保存幾天至十幾天,冬季可更長,如果放進冰箱冷凍保鮮期可達半年。而做好的魚卷吃法也有多種,蒸着吃、煮湯吃、炸着吃都可以。喜歡原味的一般會選擇直接蒸籠蒸,這樣吃出來的魚卷最保持原本的滋味,入口柔潤清脆,咀嚼時齒頰留香,既沒見魚肉,也不含腥味,有一種特有的清鮮滋味。還有的人喜歡油炸,金黃酥脆。而用來炒菜做配料也是不錯的選擇,可以使菜色帶上獨特的魚香味。

現在崇武很多知名的魚卷品牌也是走出當地,比如瑞芳魚卷,在廈門也能吃上,並且做成更易保存的冷凍包裝,也將這個地方美味帶給了更多的吃貨。第一天遊玩完崇武古城,在西門停車場對面看到熟悉的“瑞芳魚卷”,便進來嘗試。裝修很簡單,就一普普通通的小吃店,在崇武古城西門停車場對面就是了,招牌挺大的。

四合一,魚卷、魚圓、魚丸、馬加羹四種崇武特色小吃一起做湯,湯很清甜,最愛還是魚卷

炸魚卷,油炸後的魚卷比較香脆

滷麪,有分大小份,泉州滷麪湯並不是很濃稠,海蠣不少

作為崇武老字號,還是值得打卡的。也有生的魚卷售賣。

【後記】

泉州之東,海天交接處,有藍色大海金色沙灘白色風車,那是美如畫的景色;

崇尚武備,600年後脱下戎裝的石頭城,每塊石頭都在講述海風、惠女和曾經的硝煙故事;

海風吹拂的西沙灣畔,有嬉鬧的孩童,長眠的烈士看到今日盛景,大概在天之靈都會笑吧。

2020.6.1惠安行紀,那片海,那座城以及那座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