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華州侯坊蓮菜園的殘荷

由 閻桂榮 發佈於 休閒

殘 荷

圖文作者 胡羣敏

秋冬季節是採挖蓮藕的黃金季節,幾個好朋友相約,去華州侯坊的蓮菜產業園看人家挖蓮菜。

這個蓮菜產業園是朋友的朋友開發的,佔地四百多畝,目前種植蓮菜將近三百畝。記得夏天來過幾次,被接天蓮葉無窮碧的場景和那豔麗無比的荷花所吸引,曾多次感嘆荷花之美,蓮葉之美,荷塘之美。

由於喜歡攝影,這樣的美景豈能錯過?所以,在整個夏天,蓮池荷塘成了我最喜歡去的地方,也是成就感最好的地方,因為照了大量的照片,荷花的豔麗,荷葉的優美,綠的葉,紅的白的粉的花和那巨大的花苞、綻放的蓮花幾乎盡收我的鏡頭之中。一夏天,我幾乎跑遍了附近所有的荷塘。曾經一度很長時間,我的微信圖像就是一朵豔麗的荷花。

採蓮師傅站在荷塘裏,用水槍在採挖蓮菜,朋友們驚歎這挖蓮菜的技術,而我卻似乎對那一片一片枯萎凋零的殘荷更感興趣。

整個荷塘裏,荷葉枯黃下垂,荷的莖杆密密麻麻的豎立在水中,頑強而堅毅,為數不多的蓮蓬掛在枯杆上,展示它的存在。與夏天不同的是,缺少了一波一波的觀賞的人。荷在美豔動人的時候,從來都不缺觀賞者。而在這初冬的時刻,估計靜靜地在欣賞這殘荷的人可能就只有我了。看着這大片大片斑駁枯瘦的莖杆,思想着夏天的它豐盈醉人的綠,心中也多了一些感想與感慨。

荷的一生幾近完美,夏季的豐盈豔麗,冬季的悽美壯美,而殘荷更是生命最後的記錄者,殘敗的荷葉,孤獨影立,翩翩搖倚,在瑟瑟冷風裏盡顯悽美的殘韻,在生命的盡頭呈現的依舊是美和精緻。可以説殘荷之美,如詩如畫,別有韻味。看到這裏,我又想起人們對胡楊的讚美,雖然殘荷不可能像胡楊那樣三千年再三千年,但是它堅守到最後不屈不饒的氣節氣概和精神讓人感動。

説實話,漫步在這雜草叢生又枯萎凌亂的荷塘埂畔,我被滿池凋零捲曲的荷影和痴痴直立的纖纖弱莖感動着,那片片黃葉,那挺直的莖杆,那搖曳的蓮蓬,彷彿還在訴説曾經的嬌媚和風光。

也許是喜愛荷葉荷花而愛屋及烏,面對這枯敗的滿塘殘荷,我依然崇敬有加。儘管它枯黃殘缺甚至凋零,甚至掉進水裏腐化,但是,它的神韻猶存,悽美而孤傲,枯敗而幹練,所謂精氣神樣樣不缺。也許這就是它骨子裏的精神所在吧。我覺得,殘荷更有一種骨感的美,粗細黑褐的莖杆,簡單而有風骨,老而耿直,看似殘破,但那卻是一種剛毅的骨氣。 

可以説殘荷的美,是一種抽象的美。也是一種殘缺的美,更是一種骨感的美,孤傲高潔永存毅力的美。

記得很早以前,見到過一幅殘荷的水墨畫,寥寥數筆,一幅孤傲高潔的殘荷躍然紙上。殘荷的精氣神被展現的一覽無餘。幾支殘敗的荷葉和莖杆居然被藝術家渲染成了極富感染力和視覺衝擊力的美圖。雖然荷葉殘破,莖杆折斷,但畫面震撼人心,讓人感嘆不已。

天空晴朗,站在荷塘埂畔可以清晰地看到那水中荷的倒影,我的面前就是一幅幅重疊的國畫,那麼蒼勁有力,那麼的厚重深沉。我想那清澈的水面下,橫七豎八的蓮藕一定在靜靜的等待採挖。

喜歡蓮,源於上學時學過的課文《愛蓮説》,從特別小的時候就知道蓮出淤泥而不染,併成為人生的座右銘。可以説,蓮的一生是在水下默默生長,在水上盡情演繹完美。默默的我與殘荷對望,靜靜的感受着殘荷的那份淡泊與頑強。有人説,蓮的歡樂與悲哀都定格在這一池蒼寒之中,褪去了色彩,依然用自己的風蝕裝點着生活,即使無花無葉,也保持着美的姿態,就連一根孤立的枯莖都是風景。

其實,人與荷何其相像,誰都逃脱不了歲月的摧殘,飽經風霜後,如果還有殘荷的風骨,屹立於寒風之中,性情不改,即使是殘缺,那也是一種美麗,也許,這種經霜的風骨豈不更有味道。 

感悟殘荷的品行,也讓我感悟到了生命歷程的意義,盡情綻放和凋零落敗都是生命的必然,絢爛豔麗,枯萎凋零也都是生命的常態。無論是夏日荷花,還是冬日殘荷,在我眼裏都是一樣的美。讓我們珍惜時光,不負青春,在精彩的時候,大放光芒,垂暮的時刻,頑強堅毅,精彩的度過一生,完美的展示風彩,就像那頑強堅毅的荷,站成風景,站成永恆。(原文首發於“華山文學”)

原文來源:華州原創文學

圖文作者:胡羣敏

整理編輯:華州文史薈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