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奇譚》追番破四百萬,看了四集後,鑑定為動畫化的高考語文
《中國奇譚》在某站的追番數突破四百萬了,還上了某站的熱搜。許多人都對《中國奇譚》四集的內涵進行了各種分析,整個風氣非常有趣,而且更有趣的是上一次颳起這股風氣,是在高考語文考試的時候。《中國奇譚》的價值觀和內涵,其實通俗地解釋一下,就是高考語文的水平,價值觀具備正能量,取材源自於古典文學和鄉土兒童文學,需要一定理解能力。下面來詳細分析下,如下:
高考語文會有一題現代文閲讀,出題範圍集中在鄉土文學作家、散文作家以及兒童文學作家的著作中。而《中國奇譚》第四集《鄉村巴士帶走了王孩兒和神仙》,如果改編為散文,則是一篇典型的鄉土文學作品。裏面講述了鄉村的變遷、思想的進步以及童年的一去不復返。這三個主題是不是很眼熟,高中學生做現代文閲讀經常寫。
換言之《中國奇譚》第四集,就類似於把一篇高考閲讀動畫化。由於它表述的手法和表達的主題在考試裏比較常見,以至於評論區裏已經有小夥伴,把它當成材料閲讀去玩梗。例如評論區有小夥伴問:請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鄉村巴士為什麼“帶走了”王孩兒和神仙?(12分)。下面一大堆小夥伴給出自己的語文答案。
《中國奇譚》第二集《鵝鵝鵝》,其實是有原著的,它出自南朝吳均《續齊諧記》裏一篇文章《壺中人陽羨書生》。文章的內容和《鵝鵝鵝》大差不差,而且這篇《壺中人陽羨書生》放到教材裏,或者作為文言文閲讀的題目出現,都有足夠的資格。所以《鵝鵝鵝》其實就是一篇動畫化的文言文閲讀題。
《鵝鵝鵝》的故事比較離奇古怪,和教材裏《聊齋志異》的《狼》類似,但它的內涵和《狼》一樣不難理解,它可以説是諷刺,也可以説是誌異,可以作高精深的閲讀理解,也可以作為一篇有趣的小短文讀一讀。如果試卷或者教材上出現《壺中人陽羨書生》這篇文章,大傢伙回憶一下《鵝鵝鵝》的劇情,就可以瞭解個七到八成。
小編之所以把《中國奇譚》比作動畫化的高考語文,不僅僅是它的選材、主題和理解難度,適合高考語文的水準,還因為它的影響力和地位,本身就是出題的優秀材料。也就是説以後屏幕前的學生黨們,很大很大很大可能會在試卷上看到《中國奇譚》,而且還要你圍繞《中國奇譚》的成功,寫上一篇作文,要求八百字及以上。
所以多看兩集《中國奇譚》沒有壞處,如果以後試卷把它作為中國動畫崛起的典型,作為材料出現了呢?而且除了語文試卷,政治試卷出現《中國奇譚》的可能性也很大。政治題很喜歡把中國優秀文化作品列為材料,把它介紹一通之後問你:結合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相關知識,解釋為何《中國奇譚》能夠獲得成功。學生黨們要做好心理準備。
總結:
《中國奇譚》第四集把它改編成散文放到高考語文試卷上,沒有任何違和感,第二集《鵝鵝鵝》的原文,也可以列入文言文閲讀中。總而言之,《中國奇譚》類似動畫化的高考語文試卷,可以看作把試卷上面的閲讀素材扒下來做成動畫,而且《中國奇譚》很有可能作為材料出現在各位學生黨的試卷上。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