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冬天的松花江,竟有“冰客棧”,住進去卻發現店家不提供被子

民國時期,冬天的松花江上會出現許多奇怪的冰院子,它們相距三五里之間,成為了別樣的風景。可是當地的爬犁工卻知道,這些冰院子都是救命的地方。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民國冬天的松花江,竟有“冰客棧”,住進去卻發現店家不提供被子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東北地區的松花江,是我國國內七大著名河流之一,也是黑龍江在中國境內的最大支流。松花江在隋代時被稱為難河,至唐代改稱那水,清代時期才改名為混同江、松花江。松花江共流經吉林、黑龍江兩省,其流域面積達到了55.72萬平方公里,粗略估計年徑流量為762億立方米。

民國冬天的松花江,竟有“冰客棧”,住進去卻發現店家不提供被子

曾有一句話叫作:松花江養活了一大半的東北人,誠然,松花江物產豐富且水流湍急,不僅出產各種珍奇魚類,更能靠着自身的流量助力木材產業,讓以放排方式運輸木材的辦法切實可行。一旦到了冬天,黑龍江地區天寒地凍,松花江的流水也逐漸凝固,最後被凍成幾米厚的冰層。當松花江水被徹底凍透之後,原本靠水流運輸的水道便成為了光滑的大道,東北人創意性地發明了一種可以在冰上疾馳的冰爬犁。冰爬犁沒有輪子,而是安裝有兩把冰刀,既可以抓牢冰面又能減小摩擦阻力。年復一年,松花江冰道上的冰爬犁越來越多,應運而生的產業也越來越多,冰客棧就是其中之一。東北人稱冰客棧為冰院子或冰院子,它們是專門為趕爬犁車伕準備的歇腳之處。

民國冬天的松花江,竟有“冰客棧”,住進去卻發現店家不提供被子


冰院子是如何出現的?談及此處我們不得不佩服東北人的智慧,開辦冰院子的掌櫃在入冬時節會準備好一系列建造材料,尋找合適的地點進行打樁。木樁需要在江水未被完全凍住之前打進河裏,接着就可以在木樁上安置房屋構架。而上面的木房子具有很好的保暖作用,房子裏可以燒火取暖,室內温度可以達到15度以上。

民國冬天的松花江,竟有“冰客棧”,住進去卻發現店家不提供被子


當夜幕來臨的時候,江面上來來往往的冰爬犁都要停在冰院子附近歇腳,冰院子周圍插滿了籬笆,店家也會安排專人守夜,周圍四處也養着惡犬,爬犁上的貨物安全性極高,車伕們完全不必擔心自己的貨物丟失,反而可以在冰院子內享受貼心的服務,一鍋小雞燉蘑菇加上二兩燒刀子,吃罷美美的睡一覺,一天的疲憊頓消。

民國冬天的松花江,竟有“冰客棧”,住進去卻發現店家不提供被子


民國時期的松花江面上,有名的冰院子共有六家,分別是福盛店,店主老八;天升棧,店主付真家;福升店,店主李福堂;興隆店,店主王胖子;大德店,店主孫寶;大樓店,又叫第一店、第一樓,店主李向榮。行業的蓬勃發展必然會引起競爭,為了招攬更多的客人,各家店鋪也都推出了相應的優惠服務,如張家會讓顧客免費吃酸菜燉白肉,李家會額外加兩個炒菜;王家的饅頭與米飯隨便吃,孫家則會每頓免費提供一壺老燒刀子散白酒。更有甚者,有的掌櫃還會給車伕喂牛餵馬,並還代請獸醫為患病的牛馬治療,還有僱請小戲班、評書演員表演曲藝節目的。總之,客店為了吸引客户使出了不少奇特的手段,真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民國冬天的松花江,竟有“冰客棧”,住進去卻發現店家不提供被子


值得一提的是,冰客棧雖然價格低廉深受顧客歡迎,但也有一個規矩,就是不會為顧客提供被褥。住宿的爬犁車伕也是久跑江湖之人,根本不會在意,故此便合衣挨肩躺在板鋪上,頭枕客棧準備的帶皮的黃菠蘿木頭段,或是自家的牛馬鞍子。只有一些十分講究的客人才會自帶被子,但話又説回來,講究之人又怎麼會住在這種低端的客店呢?

民國冬天的松花江,竟有“冰客棧”,住進去卻發現店家不提供被子


松花江開江之後,冰客棧會緊跟着消失,第二年冬天繼續出現,其本身季節性極強,並不具備做大做強的可能。最後,隨着社會的進步,陸路運輸越來越發達,冰爬犁逐漸消失了,冰客棧也成為了歷史。


參考資料:《放排》 曹保明著 吉林美術出版社出版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30 字。

轉載請註明: 民國冬天的松花江,竟有“冰客棧”,住進去卻發現店家不提供被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