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在“珊”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羣保育人。

  他們潛入海底種“森林”,上到陸地造“海底”。

  播種一片綠萌,他收穫滿眼春色。

  家有一顆羅漢松,脱貧致富不是夢。

  “珊”海相約,向海而生,

  今天21:20

  廣西衞視《我們的小康》講述你我身邊的小康故事

  搞事情!他們竟然在海底種“東西”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6月仲夏,廣西潿洲島散發着迷人的熱帶風情。7000年前的一次火山噴發,不僅造就了潿洲島這座中國地質年齡最年輕的火山島,也成就了今天我國緯度最高的珊瑚礁羣。在2855公頃的湛藍海域裏,分佈着26個屬科49個種類的珊瑚,這裏也是世界熱帶珊瑚分佈的北界。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王欣

  潿洲島東北部有我們中國連片面積最大的一片十字牡丹珊瑚羣落,覆蓋度可以到30%~50%,是覆蓋度很高的一片珊瑚礁羣落了。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珊瑚礁是眾多海洋生物的棲息地,全球千分之一的珊瑚礁上,生活着近四分之一的海洋生物種類,因此也被稱為“海洋裏的熱帶雨林”。事實上,全球75%的珊瑚礁正在遭受不同程度的威脅。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潿洲島是廣西沿海的唯一珊瑚礁羣,也是廣西近海海洋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隨着海洋環境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潿洲島珊瑚礁覆蓋度在近幾十年來急劇下降,已經從2002年之前的60%退化到2017年的10%。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王欣來自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長期從事珊瑚礁的研究和保育,對潿洲島珊瑚礁的分佈情況瞭如指掌,王欣在普查中還發現,潿洲島的鹿角珊瑚瀕臨滅絕。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王欣

  這是死掉的珊瑚,這些都是珊瑚斷枝,厚的有半米,薄的也有20、30公分,這種就是珊瑚整個結構崩塌了,給生物提供的棲息環境,原來是起伏,現在它死了就成了一個平平的。這種地形條件下,永遠不可能是有自然恢復的。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為了保護潿洲島這片海底綠洲,國家海洋局在2013年1月批覆成立了潿洲島珊瑚礁國家級海洋公園,對潿洲島超過80%的珊瑚礁面積正式實施監管。同年,由王欣領銜的“北部灣潿洲島珊瑚移植修復技術與示範”的廣西科技計劃項目啓動,這是他碩士畢業後主持研究的第一個課題。他和團隊的當務之急就是要把人工種植珊瑚的苗圃建立起來,作為種源向外移植,從而恢復潿洲島的珊瑚種羣。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在海底種珊瑚,聽起來很酷,然而過程卻比在陸地上植樹造林要艱難得多。珊瑚的生長速度極其緩慢,有些一年甚至生長不到1釐米,想要種出大面積的“海底森林”,王欣需要尋找生長速度較快的珊瑚種類,經過比對篩選,他把擴繁的希望鎖定在了潿洲島的“土著”鹿角珊瑚身上,這種美麗的珊瑚一年左右就能生長十幾釐米。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為了不傷及珊瑚母體,王欣早期靠下海撿珊瑚斷枝用作研究。每次下潛他和同伴都要揹負數十斤重的潛水設備,不僅要克服暈船暈浪、礁石暗流、超低能見度等不良情況,有時還要面臨死神的威脅。2013年底,王欣在潿洲島南灣投下了第一個苗圃。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王欣

  我們這個苗圃,是整個潿洲島珊瑚礁海域的一個“幼兒園”,一個產牀。它在這裏產了卵,生了子二代之後,這些“珊瑚寶寶”孵化,孵化了之後它被海流帶到整個潿洲島各個海域,安家,就會促進潿洲島整個珊瑚礁的自然恢復。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海區苗圃珊瑚的生長速度是陸基養殖和實驗室養殖的1.5倍,王欣根據東西南北4個海區不同的底質、水動力以及洋流情況,搭建了不同類型和材質的珊瑚苗圃,從吊養到浮網,從珊瑚樹到球型架,王欣在5年裏先後投放了多達7、8種人工礁體。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王欣探索的人工礁,降低了颱風,天敵以及污損生物對珊瑚苗圃的侵擾,而苗圃的聚集效應,將為潿洲島海域提供了大量的珊瑚受精卵和無性繁殖幼體,極大的促進了自然海域的天然恢復。受王欣的影響,當地的專業潛水公司也加入到了修復的隊伍中。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北海探索潛水運動基地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子鵬

  小康社會的建成以後,人不只是走馬觀花了,現在要身臨其境。種下去的那些苗園,逐漸地長大到現在,能夠形成跟客人介紹,推廣的水下景點,其實這種成就感也是非常愉悦的一個事。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研究至今,王欣的潛水記錄已經超過1500多次,先後在潿洲島海底搭建了兩百來個苗圃,種下了大約20萬個珊瑚種苗,同時還投放了400多個人工礁,有8公頃海域的珊瑚礁得到恢復。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王欣

  我們監測發現從2017年開始,潿洲島的退化有所緩解,甚至在2018年、2019年的時候有一些逐步的恢復,8公頃珊瑚礁的覆蓋度平均提高了大約3%左右。珊瑚重新歸來之後,棲息在珊瑚裏的一些海洋生物,它也重新回到了我們潿洲島。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2015年,中央撥發29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潿洲島珊瑚礁生態修復。

  2016年10月,北海市正式啓動珊瑚礁生態恢復示範工程,由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參與珊瑚礁可恢復性評估、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承擔、廣西精工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實施,將於2020年底驗收。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近年來,潿洲島成為了國內外珊瑚研究領域的活力地帶。2018年,廣西大學海洋學院率先開展珊瑚有性繁殖實驗並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2019年,黃雯帶領學生記錄下了黃蘚蜂巢、角蜂巢和叢生盔形珊瑚等3種珊瑚幼蟲的發育和附着的整個過程,這是廣西首次掌握珊瑚有性繁殖技術。

  廣西大學海洋學院珊瑚保育中心主任?黃雯

  有性繁殖的話,他有一個好處就是它能夠提高生物多樣性,包括它的遺傳多樣性,那麼它的子代抵抗能力更強一些。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黃雯,是廣西大學最年輕的“珊瑚博士”。在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取得博士學位後,黃雯2015年來到南寧,學的是水產養殖,卻陰差陽錯地加入了我國研究珊瑚礁專業最齊全的團隊。上島伊始,黃雯常常去到潿洲島西海岸的滴水村一帶考察。這裏曾經是鹿角珊瑚的天堂。由於失去了消浪護岸的珊瑚礁,潿洲島的滴水丹屏沙灘已經後退了近百米。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潿洲島環保協會會長江泰樂

  (過去)潿洲島海岸線24.85公里,現在的比以前的縮短了10公里左右。

  珊瑚的大規模消亡,讓黃雯十分痛心,更讓他意識到潿洲島這片珊瑚礁的保護已經刻不容緩。在“長江學者”餘克服教授的帶領下,黃雯開始向全新的珊瑚領域衝刺。不久後,他和同事黃學勇成立了一支名為“藍色夢想”科學考察隊,對南海珊瑚礁資源,特別是潿洲島一帶進行摸底調查和監測,採集回大量關鍵數據和珊瑚樣本。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廣西大學海洋學院潛水中心主任黃學勇

  潿洲島的地理位置本身比較靠北,海水升温引起的白化的影響相對比較少。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廣西大學海洋學院珊瑚保育中心主任黃雯

  它是一個高緯度地區的珊瑚礁,那麼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它有可能成為我們南海珊瑚礁就是低緯度地區珊瑚的一個“避難所”。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根據修復方案,黃雯將珊瑚切成手指大小的斷枝,經過實驗室培育,待到成活後,再將一株株珊瑚移植到潿洲島自然海區珊瑚礁修復基地裏的預製人工礁體或者退化的礁石上。2017年,廣西大學海洋學院在北海精工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產學研基地,大規模培育珊瑚用於自然海區的移植和修復。目前,廣西大學海洋學院已經在潿洲島自然海區建設了45個珊瑚苗圃,培育出了近50種上萬株的珊瑚,成活率在90%以上。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繁育珊瑚之餘,黃雯還有個心願就是將潿洲島珊瑚礁的情況向公眾進行科普。2018年,他開始奔走在南寧、北海等地,主動聯繫潿洲島旅遊區管委會共建珊瑚礁保護與修復科研科普示範基地。每次上島,黃雯都要待上十天半個月,從場館設計到標本蒐集,從材料整理到施工安裝,他都親自把關,常常忙得前胸貼後背,甚至家中妻兒患病也是託付學校同事幫忙照顧。通過近2年的努力,全國第一座以珊瑚為主題的公益科普館終於在潿洲島落成,館址就設在滴水沙灘邊上。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廣西大學海洋學院珊瑚保育中心主任黃雯

  我們做了一個海區的實時監控,包括我們修復區的一個狀況,以及自然海區的情況,大家不需要潛水,只要在我們館裏面就能夠看得到。

  海洋生態保護,其實需要我們有很強大的國力,強大的技術,強大的資金支撐,我很慶幸就是説我們在這個時代,才可以做得了這些。

  2017,廣西科技廳設立重大專項“北部灣珍稀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示範”,廣西大學海洋學院為主持單位,其中“北部灣珊瑚礁生態修復與示範”,投資1260萬元,計劃於2020年底,開發出一套珊瑚礁修復成套技術,修復潿洲島珊瑚礁2000平米以上,建設珊瑚保育示範基地2個,遠程可視化監控平台1套。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6月8日“世界海洋日”這一天,全國各地包含台灣地區的26名潛水員相聚潿洲島南灣水上運動基地,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種植珊瑚,助力潿洲島海底修復。在王欣的指導下,潛水志願者通過分苗、打釘、捆綁等實操在潿洲島南灣海域種植了近700株珊瑚幼苗。桂林志願者鄧垣把銘牌固定在自己種下的珊瑚旁邊,後續她還可以定期進行跟蹤觀測。親歷這次活動後,她深刻明白了珊瑚保育的艱辛和意義。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志願者?鄧姮

  珊瑚礁是整個海洋生態最基礎的部分,就有點像我們的那種青山綠水山裏面的森林一樣。我們在海底享受到快樂,無論如何我們再去回饋一下海洋。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在珊瑚保育人的守護下,潿洲島的海洋生態有了較為明顯的改善,登島旅行的遊客也是逐年增多,當地的漁民也陸續上岸改行,搞起了民宿、辦起了“漁家樂”。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150多年前,潿洲島誕生了第一批漁民。傳到陳光瑜,已經是第六代了。14歲的他曾外出求生,輾轉多地。31歲那年,他辭去了銀行的工作回到島上,並在2004年開了島上的第一家民宿“客家人部落”。10年後,他又打造了更具潿洲風情的珊瑚石民宿“浪古村宿”。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浪古村宿老闆??陳光瑜

  島上的民宿開始都是一幢樓房,幾層的,再加一個鐵棚做餐廳,這個模式也沒有島上的特點,我是這麼想的,想做真正意義上潿洲島的民宿,説是會呼吸的房子嘛,它有很多孔的,冬暖夏涼,然後就改造自己家裏面了。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陳光瑜的浪古民宿一共有17間房,旺季一晚的價格甚至超過1000元,而且供不應求。一個月前,陳光瑜競標下民宿附近的三座珊瑚石老屋,他將作為致富帶頭人,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村民和貧困户致富增收。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現在,念起“珊瑚經”,吃上“旅遊飯”的島民們還在不斷增加。得到休養的大海也在恢復它應有的生機和活力。兩個月後,黃雯和黃學勇又要奔赴潿洲島開啓2020年廣西珊瑚礁普查工作。未來,潿洲島這片水下王國也將會更加色彩斑斕。

  一棵小小樹苗開啓一個創富的傳奇

  家有羅漢松,一世不受窮,當地流行的一句俗語,如今,在北海正驗證着一個新興產業的奇蹟。上個世紀90年代,一棵小小的樹苗,打開了一扇致富的大門。北海羅漢松,是創造金山銀山的“發財致富樹”,也是守住綠水青山的“生態文明樹”。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羅漢松,因為果子與果柄組合在一起,好似疊羅漢,因此被形象地命名為羅漢松。這種姿態婆娑,神韻清雅的小喬木,契合中國文化“長壽”、“守財吉祥”等美好寓意,深受人們喜愛。但因為生長緩慢,培植一棵大型的羅漢松可能需要數十年的時間,因此市場價值可高達上百萬。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北海市地處亞熱帶,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呈微酸性的砂質壤土,為羅漢松提供了優渥的生長條件。別處一年生長1釐米,在北海可以生長2至3釐米。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馮大海,這片羅漢松林的主人,從最初2萬元起家到今天身家超過千萬元,他的創業經歷是別人眼中的傳奇。1991年,業餘喜歡搬弄盆景的馮大海,在院子裏隨意種下了一棵羅漢松苗,沒想到,短短几年,就長成4米多高、地徑達20釐米的大樹,1998年被一位廣東客商看中後以1.2萬元的高價買走。這次無心栽培的意外收穫,讓馮大海看到了羅漢松背後的巨大商機。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馮大海一心想把羅漢松發展成一個成熟的產業,然而單是苗木繁育就讓他走了不少彎路。正當馮大海一籌莫展的時候,得到了市林科所技術人員的幫助和指導。北海市林科所立項研究羅漢松速生栽培技術,迅速補齊了北海羅漢松栽培缺少科技支撐的短板。兩米多高的噴灌裝置,這是羅漢松的速生絕招。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如果説,馮大海是身邊的典型,讓越來越多的種植户加入,那麼,北海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激勵措施,推動羅漢松產業走上規模化、標準化的發展之路。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截至2019年12月,北海羅漢松種植面積約3萬畝,共有700多户種植户、從業人員3000多人,平均每年銷售人民幣3億元左右。成為全國羅漢松種植面積最大、保有量最大的城市。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蘇淵平是海城區馬蘭村村民,家有15畝土地,以前種木薯、紅薯等傳統作物時,每畝收入不足500元。如果遇上台風,基本上分文無收。周邊羅漢松產業發展起來後,蘇淵平將土地出租給羅漢松種植户,平時她還為種植大户打工,如今建了新房,生活好了很多。周邊不少貧困户都依靠羅漢松產業,過上了富裕生活,這一片的村子都被稱為“羅漢松村”。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北海羅漢松產業的美好前景,還吸引了大批外省客商前來投資。來自山西的胡先生原本是在太原做煤炭生意,2014年來到北海原本是想賣房子,沒想到房子沒賣成倒是在北海安家落户了。2015年,他開始轉型,2015年投資150萬種植40畝羅漢松,2018年又追加了80畝,目前,預計產值兩千萬。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更有意思的是,胡先生的公子也因羅漢松結緣,與北海羅漢松圈裏一個朋友的千金喜結良緣,聘禮就是2000棵羅漢松。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2019年12月4日,"2019北海南珠節"在北海園博園舉辦,北海羅漢松產品展同期舉辦,吸引了很多業內人士的廣泛參與。繼南珠之後,羅漢松成為北海的又一張城市特產名片。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362 字。

轉載請註明: 搞事情他們在海底種“森林”,在陸地造“海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