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100年前它一小塊能換兩套房,如今被人當垃圾扔掉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這句詩出自於蘇軾的《赤壁懷古》,其意為,歷史變化莫測,歲月流逝之下物是人非,即使是曾經的英雄,也最終淪為了一抔黃土。
在歷史上,此類案例比比皆是。遙想當年,周公瑾娶小喬,可謂是意氣風發,其後火燒赤壁,號稱天下無雙。但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曾經的英雄,也最終淪為了小氣包。
馬未都:100年前它一小塊能換兩套房,如今被人當垃圾扔掉

人猶如此,物更是甚。一些曾經最寶貴的東西,隨着時代的發展也會淪為無人問津之物。馬未都先生曾經在節目中聊到,有一個小玩意,在100年前可以買兩套房,但到了如今,卻變成了無人問津的垃圾。這也讓人感慨,物品的歷史變遷比人更快,那麼這個物品又是什麼呢?
一、馬未都的感慨
馬未都是一位很著名的古董鑑定人與收藏家,由於早年在北京淘古玩,可謂是練得一手的好本領。在與高曉松的論壇中,馬未都更是聊到了他憑藉自己的眼光發家致富的歷史,曾經更是以幾塊錢的價格淘到了十幾萬的真品。
例如,當年他看中了一個桌子,並且砍價6塊錢,帶回家以後,將其洗刷乾淨,結果抬頭一看,居然是價格昂貴的紅木,結果後來估價有幾萬,因此一下子獲得了上萬倍的收益。
從馬未都的人生經歷,以及高曉松對於他的態度來看,馬未都的確有資格被稱為“馬爺”,對於古董有着非常精闢的看法。
馬未都:100年前它一小塊能換兩套房,如今被人當垃圾扔掉

也正因為他豐富的閲歷,所以在08年就曾被邀請去做客百家講壇,真是在這一次論壇之中,他提到了民國時期的一個小玩意。這個小玩意兒在當時可以抵兩套房子,但是淪落到如今,卻變成了連撿破爛的都不稀罕的地步。前後反差如此之大,那麼這個小玩意是什麼呢?答案就是玻璃。
眾人聽到玻璃的答案,可能會覺得很失望,因為玻璃在中國太平凡了。無論是福耀玻璃的高端玻璃技術,還是生活中所看到的普通的玻璃,似乎沒有一塊玻璃能換兩套房。馬未都先生,此言會不會言過其實呢?
作為一個資深的歷史研究者以及古董愛好者,馬未都先生肯定不會隨意誇口,事實上曾經玻璃的歷史也的確輝煌。
二、世界上的玻璃
玻璃的歷史最早來自於火山噴發,是由酸性巖凝固而成。在4000年前,古埃及人就已經能夠獨立的製作出小玻璃球裝飾品。雖然早期的玻璃是有色玻璃,但也説明玻璃的歷史非常悠久。
馬未都:100年前它一小塊能換兩套房,如今被人當垃圾扔掉

隨後到3000多年前,有一艘歐洲的菲尼基人的商船,因為海水的緣故,結果擱淺,在一次意外的行動中,他們意外的發現,利用天然蘇打進行蒸煮,結果得到了閃閃發光的東西,而這些閃閃發光的結晶也被稱為玻璃。當年這些船員靠着結晶製造玻璃球,結果發了一筆橫財。
1291年,意大利人將這門技術繼承並且發揚光大,當時意大利人將這門技術視為國家機密,專門在孤島上獨立生產玻璃。可以説那時的意大利靠着玻璃,引領歐洲市場。
不過可惜的是,技術並不會因為一個人而改變,全球的人都在努力,因此在1688年一名叫納夫的人發明了製作大塊玻璃的工藝,從此玻璃成為了普通物品。
三、中國的玻璃
相比較於西方的玻璃技術,中國的技術略微落後,但也是奮起直追,大約在公元前1000年前,中國就已經制造出了無色玻璃,可謂是後起之秀。
馬未都:100年前它一小塊能換兩套房,如今被人當垃圾扔掉

不過可惜的是,中國製造的玻璃技術自始至終都沒有進行大規模生產,全部都以滿足上層統治階級為需要,一般都為裝飾品。據記載,最早的玻璃記錄應該出自於戰國時代《尚書·禹貢》記載的璆琳,本意為美玉的意思,但古人用來指代和玉器相似的玻璃。
此後在西漢時期,玻璃的樣貌再一次發生改變,根據西漢桓寬的《鹽鐵論》記載,“……而璧玉、珊瑚、琉璃成為國之寶。”因此古代玻璃擁有了一個正式的名稱叫做琉璃,並且一直沿用到明代。西遊記中沙和尚打碎的琉璃盞,很有可能就是神仙們使用的玻璃器皿。
另外根據《元史 百官志》記載,元朝還設立了瓘玉局,是負責專門為宮廷監製玻璃器的機構,可見元朝對於玻璃的製造格外重視,而且把玻璃技術予以規範。
四、歷史變遷
結合以上歷史,無論是在西方世界的17世紀以前,還是在中國的民國以前,東西方都將玻璃這一獨特的物質當成一種貴族專屬產品,不僅製造技術難度高,而且還是位列於珍品之列。西方國家為了保護知識產權,甚至為此還將其視為國家機密。
馬未都:100年前它一小塊能換兩套房,如今被人當垃圾扔掉

中國也曾經將玻璃視為一種珍品,在戰國時代就將其當做和玉相比較的寶石,到了西漢時期,更是將之視為國之珍寶。到了元王朝時期,更是將其定量生產,以滿足宮廷之需求。
因此可以不客氣的説,在古代社會,一小塊玻璃足以換取等量的玉和黃金,若是品色不錯,甚至可以因此上貢給皇帝,換得一個官位。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這一現象即使到了民國時代也依舊如此,當時中國的玻璃技術早就已經遠遠落後於工業支撐的西方。所有的富家子弟都非常喜歡西方的色彩斑斕的玻璃,並且用起來裝備自己的家庭。還有一些富貴人更是喜歡這種色彩斑斕的寶石,願意將其點綴自己的服裝。
且據記載,在清末到民初,中國掀起了一股玻璃的狂潮,不僅西方大量產品湧入中國,而且附帶的還使得玻璃成為了一種藝術,具體的表現為玻璃畫。例如像當年的高子陽,劉玉霖,李雲亭等人,都是那一時代著名的玻璃畫藝術家。因此,玻璃到民國時期可謂是發展到鼎盛,即使是他山之玉,但依舊價值連城,受人追捧。
馬未都:100年前它一小塊能換兩套房,如今被人當垃圾扔掉

以當時的瘋狂程度,一塊精緻的玻璃足以換取兩套房子,若是還附帶了藝術畫的玻璃,再加以名家之手稍加宣傳,甚至可以價值連城,此言可不虛。
不過歷史總是變遷的,自20世紀50年代以後,我國開始自行研究玻璃,並且獨立自主的掌控的全過程,至此我國擺脱了對於玻璃的依賴。而曾經的奢侈品,逐漸的列入到了普羅大眾之中,慢慢的變成了如今的普通製品。
因此馬未都先生的點評並無不妥,玻璃的歷史非常悠久,而且曾經在古代以及民國時期風靡一時。不過還是那句詩説的對,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一切的繁華,最終因為社會的進步而化為平凡,曾經奢侈的玻璃也不過淪為了如今的普通製品。這是一種歷史的變遷,也是人類發展的痕跡。
結語
所有的物品價格,會隨着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而慢慢的降低。所謂物以稀為貴,其實大部分都建立在社會勞動生產率不高的狀態下,因此隨着社會的進步,特別是兩次工業革命的發展,很多貴族才能使用的東西,最終也淪落到了平常百姓家的私有品,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馬未都:100年前它一小塊能換兩套房,如今被人當垃圾扔掉

因此將玻璃進一步放大,放大到鑽石甚至是黃金等物品之上,或許未來的發展之路是相同的。伴隨着社會生產力的提高,人造鑽石人造黃金可能不是夢,因此鑽石以及黃金的價格,有可能也會大幅度下降。如今的一些珍貴物品,到未來可能連一個銅板都換不到,由此也可以看出,歷史之變遷是何等的迅速,而人類之發展是何等迅猛。
參考文獻:
《尚書》
《都嘟》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28 字。

轉載請註明: 馬未都:100年前它一小塊能換兩套房,如今被人當垃圾扔掉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