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我見過最聰明的人,都很摳門

由 東方崇學 發佈於 休閒

曾在網上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摳摳搜搜”的生活,累不累?

高贊回答是:

“不累,花錢大手大腳是本能,精打細算才是本事。

能用10塊錢買的東西,非要用100塊錢買,那不叫有錢,那叫傻。”

不禁會心一笑。

隨着年歲漸長,漸漸發現,學會“摳門”是一種智慧。

在金錢上如此,在時間、感情上也是如此。

聰明的人,惜時,惜命,也惜金,他們會在做一件事之前,反覆權衡,冷靜思考。

這並不是小氣,而是學會了把有限的精力和資源“最優化”。

很多時候,學會適當摳門,才能擁有更好的生活。

網友小婷曾經分享過自己的經歷。

二十幾歲的時候,她和朋友們一樣,奉行“年輕就要及時行樂”。

每次月底發完工資,她就拿來吃喝玩樂,幾乎一點積蓄也不留。

直到有一天,母親突然心梗住院,小婷趕忙掏出儲蓄卡取錢,卻發現賬上的存款,少的可憐。

沒辦法,小婷只能挨個問親戚朋友借錢,好不容易才湊夠了醫藥費,治好了母親的病。

那之後,小婷心有餘悸,再也不敢亂花錢。

每個月,她都雷打不動地把一半的工資存進銀行卡里,剩下的錢,能省則省,哪怕買件衣服,都要貨比三家。

業餘時間,小婷還找了一份副業,兼職賺錢。

後來因為疫情,公司倒閉,當同事都在抱怨時運不濟時,小婷已經攢夠了啓動資金,自己創業了。

有句話説的好,成年人的安全感,都是錢給的。

充滿不確定性的生活裏,錢,永遠是對抗風險最牢靠的保障。

聰明的人,既懂得在窮的時候,精打細算;

也懂得在富的時候做好資金管理,讓每一分錢都花的有價值。

對他們而言,存錢,是為了攢夠生活的底氣;賺錢,是為了強化心中的安全感。

只有擁有足夠的經濟基礎,才能心中有底,遇事不慌。

作家林清玄讀小學的時候,曾一度因為外祖母去世,感到十分悲傷。

父親告訴他:

“有一天你會長大,也會像外祖母一樣老,當你度過了你的所有時間,也會像外祖母那樣,永遠不能回來了。”

父親的話,讓林清玄感到恐慌,他下定決心,要和時間賽跑。

那之後,他每天都趕在太陽落山前回家,僅用10天,就完成了暑假作業。

17歲,林清玄在報紙上發表了處女作,此後,他更是保持着幾乎一年一本的出書速度,成為台灣最高產的作家。

林清玄説:

雖然人永遠跑不過時間,但可以比原來快跑幾步。那幾步雖然很小很小,但作用卻很大很大。

“與時間賽跑”的思想,讓他一生受益無窮。

古語有云: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

人一生的時光,極其短暫,又極其迅速。

優秀的人,都懂得珍惜光陰,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去提升自己;而平庸的人,總想着吃喝玩樂,貪圖物質享受。

你把時間花在什麼地方,你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要想回顧生命時不留遺憾,就一定不要虛度時光。

人類學裏有一個概念,叫“鄧巴係數”。

意思是人類交際圈的關係,會以同心圓的方式,由裏到外,分為5、15、50、150四層。

150人是交際互動的最大規模,而5則是和你關係最親密的人數。

聰明人的人都知道,與其期待150個人都認同和喜歡自己,還不如珍惜和那5個人的感情。

就像北大作家苑子文説的:

“越長大發現,在乎的圈子越小,這不是壞事,你只要守護好該守護的人就夠了。”

成年人的心裏都有桿秤,知道誰場面上的朋友,誰是值得交心的人。

比起花時間維護虛假的關係,他們更願意有選擇地投入感情。

捨棄無效社交,關心父母和子女;離開面子朋友,陪伴愛人身側。

三五知己,血肉至親,這些才是最值得你去珍惜的人。

就像林語堂先生説的:

幸福人生,無非四件事:

一是睡在自家牀上,二是吃父母做的菜,三是聽愛人講情話,四是跟孩子做遊戲。

當你學會把精力和感情,大方地給予親人與愛人的時候,就説明你已經找到了生活的重心,明白幸福的真諦了。

小區的王大爺,身體一直特別好,人到60歲,還沒上過一次醫院。

有次晨跑,他跟我分享了自己的養生秘籍。

原來,在年輕的時候,王大爺就保留着健身的習慣,每天都要跑半個小時步,做十分鐘仰卧起坐。

除此以外,同齡人常有的惡習,他也一點不沾。

別人酗酒抽煙,他清淡飲食;別人通宵應酬,他早睡早起。

等到了退休的年紀,同齡人都得了高血壓之類的老年病,只有他,依然精神矍鑠,連頭髮都沒白幾根。

王大爺感慨:

“你看我現在該吃吃,該喝喝,都是年輕時注意身體的功勞。

所以保持健康的身體,才是做人做事的本錢吶。”

身體無病,心裏無怨,後半生最高級的炫富,莫過於此。

很多人年輕的時候,很多人覺得病痛離自己很遠,所以經常熬夜玩樂、胡吃海喝。

殊不知,當你疏於健康管理的時候,身體的“健康額度”,也在一點一點地被消耗掉。

後半生生的病,都是年輕時糟蹋身體的報應。

還是梁實秋先生説得好:

人的生活在四十歲開始。四十歲以前,不過是幾齣配戲,好戲都在後面,我想這與健康有關。

只有保養好身體,才能在往後餘生,看想看的風景,愛想愛的人。

很喜歡網上看到的一句話:

所謂越活越“摳”,只是在生活的歷練中,學會了權衡與取捨。

長大後漸漸明白,人的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要花在值得的地方上。

管理好財富,才能攢夠生活的安全感;

不浪費時間,才能持續精進和提升;

精簡社交,才能找到生活的重心;

愛惜身體,才能擁有健康的體魄,去遍覽這美好人間。

終有一天,我們攢下的時間、精力與資本,會回饋到我們自己身上。

點個【在看】,願我們都能適當“摳門”,活出充實、幸福的一生。

作者 | 竹西,愛讀書,愛生活。

圖片 | 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