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廣泛分佈在南方,廣東梅州、惠陽、河源,江西、四川和廣西都有客家人。“客家”並沒有體現出地域的名稱,那客家人是什麼族的人?
其實,客家人就是漢族的其中一個民系。
客家人廣泛分佈於南方,主要分佈在廣東梅州、河源、惠陽,江西省、四川省與廣西省。客家話不僅在上述的地方使用,東南亞部分地區也使用客家話進行交流。
對於“客家”稱呼的由來,眾所紛紜。相對比較好理解的解釋是,從字面意理解,“客家”是“外來移民”的意思。因為客家人從秦始皇時期起,就多次進行遷徙。
其中,發生過6次大規模南遷。
第一次是秦始皇時期南遷。秦始皇同一國家後,派兵50萬人駐守五嶺,後來秦朝滅亡,留在南方的兩批駐兵就是第一批客家人。
第二次是西晉末期永嘉之亂和東晉五胡亂華時期,中原人為了躲避戰亂,南遷福建、廣東和江西。這些南遷的百姓就是第二批客家人。
第三次大規模南遷是唐末黃巢起義時期。由於中唐安史之亂,中原地區飽受戰亂紛擾,社會動盪,民不聊生,後來加上唐末,已有大批中原人南遷。此時,客家話形成萌芽。
第四次是宋室南渡及宋朝末期,客家人蔘加文天祥的抗元運動,由於運動失敗,被南下元軍討伐,客家人一路往南逃到海南。
第五次是明末清初時期,滿人入侵中原,中原人往南遷徙,由於福建、廣東和江西的人口激增,這一批客家人便進入四川、湖南、廣西、台灣以及粵中和粵西等地。
第六次是太平天國時期,客家人大規模南遷。太平天國運動主要由客家人組成,後來太平天國運動失敗,遭到清政府追殺,逃到香港、澳門、廈門與海口等地,有點去往新加坡、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和南北美洲。這次的大遷徙,客家人遷徙到了世界的各個地區,並在後來分佈開來。
客家話由於經歷多次遷徙,形成了獨樹一幟的風俗文化。客家文化被稱為古漢文化的活化石,客家話是古漢語的活化石,在客家話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文。這對於古代文化和古代漢語的研究起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