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雅徂徠美如畫,紅色抗戰憶崢嶸

  泰山東南二十公里,有徂徠之山。山中溪水竹篁,詩仙李白隱居此間;有光化寺,紅色革命從此弘揚。5月29日,泰安市文化和旅遊局、“慧遊泰山”文旅平台推出“風雅徂徠山”攝影採風活動。漫步徂徠山林,跟隨記者去探尋古蹟遺址,遨遊綠植海洋,聆聽紅色歷程。

風雅徂徠美如畫,紅色抗戰憶崢嶸
  結廬在徂徠

  走在徂徠山中,俯仰間皆是綠意,人猶如一芥,為滿山翠色環抱。山中古樹年輪久遠,穿破石縫頑強生長的橡樹,一株兩幹參天挺拔的銀杏,各自盎然成趣,讓人驚歎流戀。山之中,竹林茂盛處,乃李太白結廬所在。相傳,李白與孔巢父等六人,隱逸徂徠山竹溪,日夜飲酒放歌,柴門蓬户內談玄論道,舉酒囑客間寄情山水,號為“竹溪六逸”。採風至此,記者駐足而望,溪水雖不在竹林猶盛,門庭久失修仙境可觀。暢想人生,結廬此間,好友相伴,卸去勞形案牘,放聲溪水古林,亦生活一快事耳。

風雅徂徠美如畫,紅色抗戰憶崢嶸
風雅徂徠美如畫,紅色抗戰憶崢嶸
  自古而今,巍巍徂徠山引來眾多文人墨客攀登,碑文石刻散佈山間,成為山中瑰寶。“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第一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眾覺空無始空/散空性空諸法空/自法空無法空/有法空無法有法空”,在光化寺附近的一處刻經,亭欄內的《大般若經》經文依稀可見,13行經文刻字端莊大方,89個隸書刻字歸集於一個“空”字。因石刻為冠軍將軍梁父縣令王子椿建造,又稱將軍石。徂徠民間傳説,抗日武裝起義後,在徂徠山誕生了眾多將軍,或許與此將軍石有關。

風雅徂徠美如畫,紅色抗戰憶崢嶸
  “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僅僅是廬山,在徂徠山站點不同景色也各有奇趣。走過吳王闔閭駐蹕的中軍帳,其丹壁凌霄,溶溶雲氣,蒼松蔽日,謖謖濤聲,令觀者賞心悦目。在徂徠山主峯太平頂憑欄遠眺,山巒疊翠的畫面,徐徐吹拂的穀風,莫不讓遊覽者喝彩一番。

風雅徂徠美如畫,紅色抗戰憶崢嶸
風雅徂徠美如畫,紅色抗戰憶崢嶸
  “佛爺松”的傳説

  山嶽勝地必藏名寺古剎,徂徠山上,光化寺、四禪寺等寺廟林立。建造於北魏時期的光化寺,大雄寶殿的牆壁上繪有佛教故事。觀者進入殿內,啓動手機攝像模式,面壁而照,便可清晰地看到栩栩如生的繪畫。在光化寺旁,三株古柏合抱為一根,一本三株相依為命,由南向北並列而生,恰如桃園三結義,人稱“三義柏”,寓意友誼長存。在“三義柏”南側不遠,一株樹冠如蓋的油松佔據了庭院,虯枝盤旋,此樹喚作“佛爺松”。

風雅徂徠美如畫,紅色抗戰憶崢嶸
  徂汶景區天寶鎮文化廣播站站長張謙講述了一個關於“佛爺松”的故事。相傳,光化寺內共有99個和尚,每當分工派活時,99名和尚點卯出工,每當開飯用齋時,100個和尚張嘴吃飯。主持和尚感到蹊蹺,決定設計捉住只吃飯不出工的懶和尚。傳説這個寺廟有個規矩,敲梆子餵狗,撞鐘吃飯。這天,主持和尚點卯發籤,同99名和尚説,今天吃飯的規矩改了:撞鐘餵狗,敲梆子吃飯。當日午時,寺廟內響起鐘聲,早上收到指令的99個和尚照舊在外做工,只有一名胖大和尚搖搖擺擺踱步前來蹭飯,被主持和尚抓個正着。主持和尚拽住他盤問來歷,胖大和尚自稱佛爺,吃飯受騙自然惱怒,口中念訣一步踏上寺前山巒,主持和尚心中害怕跪地哀告相留用齋。佛爺信手拈來山上一棵小松樹,扔在地面,傳聲告訴主持和尚:待到此樹冠蓋一畝,我復歸來。如今,“佛爺松”已亭亭如蓋,蹭飯的佛爺也未見歸來。

風雅徂徠美如畫,紅色抗戰憶崢嶸
  聆聽革命歷史

  四禪寺、光化寺不單是一座古剎,更是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的舊址。如今,在四禪寺內設有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展室,講述着那段可歌可泣的紅色革命歷程。

風雅徂徠美如畫,紅色抗戰憶崢嶸
風雅徂徠美如畫,紅色抗戰憶崢嶸
  日本侵略者進犯山東以後,時任國民黨山東省政府主席兼第三集團軍總司令的韓復榘未做有效抵抗便撤退。民族危機關頭,中國共產黨舉起民族抗戰大旗,肩負起了民族的道義和存亡。面對侵略者咄咄逼人的攻勢,中共山東省委來到泰安直接領導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指導全省抗戰。1938年1月1日,160餘位抗日誌士在四禪寺莊嚴舉行起義誓師大會,宣佈成立“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四支隊”。幾天後,四支隊移師至光化寺,並在此發展隊伍,錘鍊部隊。經過首戰寺嶺、四槐樹伏擊戰,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振奮了羣眾的愛國熱情。劉杜會議以後部隊南北分兵繼續發展,經過艱苦卓絕的戰鬥,最終取得最後勝利,將日本侵略者趕走驅除。

風雅徂徠美如畫,紅色抗戰憶崢嶸
  1988年,為了紀念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50週年,山東省人民政府在徂徠山建造了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紀念碑。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紀念碑和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展室如今引來了許多人前來瞻仰,聆聽着嚮導的解説,讓更多的人重温革命前輩浴血奮戰的紅色路程,接受愛國主義的洗禮。

  【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劉紅川 九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86 字。

轉載請註明: 風雅徂徠美如畫,紅色抗戰憶崢嶸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