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沅陵 | 美麗山水迎客來

編者按:沅陵,沈從文筆下“美得讓人心痛”的地方,曾經“窮”得讓人心酸。黨的十八大以來,沅陵縣在經濟社會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方面出奇招、下實功,取得了實實在在的進展,富了一方百姓,美了一方山水。實現33891户119177人脱貧,153個貧困村出列。創造了懷化市第一、全省前列的好成績。圍繞沅陵在富民強縣奮鬥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和做法,紅網特別推出策劃報道“美在沅陵”,探尋其中決勝“密碼”,今天推出文旅融合篇。

紅網時刻記者 張興誠 王石磊 通訊員 瞿雲 沅陵報道

美在沅陵 | 美麗山水迎客來

胡家溪古寨民俗景區。

有聯雲:“一縣好山留客住,五溪秋水為君清。”

武陵山下、沅水河畔,聯中所言景象仍在眼前、歷久彌新。

在“中華文化聖山”二酉山,“二酉藏書傳儒學”的傳説仍氤氲可感;在五強溪國家濕地公園,碧水清波的神韻令人稱奇;在借母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揮手都可以散落一地青翠;在辰龍關碣灘茶莊園,“全國十大魅力茶鄉”的無窮魅力葱蘢欲滴……

“立足文韻沅陵、水韻沅陵、綠韻沅陵、茶韻沅陵資源特色,大力發展全域旅遊,着力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文旅強縣”戰略,正令沅陵這方古老土地煥發新的光彩。

優思路,強定位

“遊客很多,生意很好做!”對沅陵縣借母溪鄉清韻莊園老闆來説,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讓他“豐收”了一把——2016年以來,藉助當地獨特的借母文化,借母溪村打造《狃子花開》實景劇,加大旅遊設施建設投入,當地集生態觀光、休閒娛樂、民俗體驗於一體的鄉村旅遊越來越紅火,也讓他盈利可觀。

“像清韻莊園這樣集吃住玩於一體的大大小小休閒農莊,在借母溪已經發展至25家。”借母溪鄉黨委書記向鋒説,借母溪利用“湖南九寨溝”這一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發展旅遊,2019年借母溪景區共接待遊客 32.5 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23億元。

依託山地優勢打造特色文化旅遊強縣的沅陵,乃旅遊資源大縣。這裏有“龍興底藴,烈士陵園”的薪火相傳,“夸父逐日,遍地巫風”的神秘詭譎,有“五溪煙水,鳳鳴丹山”的美輪美奐,有“黃金辰砂,御飲碣灘”的物產豐饒......沅陵享有“中華民族文化生態旅遊名縣”“中國最具特色魅力旅遊百強名縣”等美譽。

“沅陵山川秀美,名勝眾多,有優質的旅遊資源、響亮的名片,但文旅產業的發展與同類地區相比,差距很大。究其根源,是體制機制不夠健全,和資源優勢和品牌效應不相匹配。”對於沅陵縣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現狀,懷化市政協副主席、沅陵縣委書記欽代壽這樣介紹。

從管理體制、運營機制上下功夫,沅陵加大了文旅發展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力度,高標準編制《沅陵縣全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借母溪旅遊扶貧規劃》等發展規劃,相關規劃與旅遊規劃對接,具體項目與旅遊項目融合,實現“多規合一”。出台《沅陵縣旅遊市場扶持獎勵暫行辦法》等獎補政策,與張家界市、河北省邯鄲市等地簽訂了6條旅遊專線。

按照“全域化、一體化、標準化、生態化、景觀化”原則,沅陵立足“一核”,打造“四軸”。依託沅水、酉水和鳳凰山及輻射,形成以縣城為中心的旅遊城市極核。精心打造沅陵至酉水一線的書香文化軸、沅陵至借母溪的民族風情軸、沅陵至五強溪沅水一線的山水風光軸、沅陵縣城至官莊的茶馬古道世界遺產軸,多點開花,亮點紛呈,着力打造全域、全景沅陵。

“我們藉助外地成功經驗,結合沅陵的旅遊資源,進一步明確了文旅產業發展的目標定位,在完善傳統“六要素”的基礎上,積極培育“文、商、養、學、閒、情、奇”新旅遊要素的新產品、新業態。”沅陵縣縣委副書記、縣長周重顏説,當地正在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高起點謀劃、大手筆運籌、全要素提升、全社會參與”的工作思路,加快推動旅遊資源大縣向旅遊產業強縣邁進。

美在沅陵 | 美麗山水迎客來

二酉風景。

舉措活,動力足

文化旅遊業是一個地方最耀眼的名片,也是城市發展的“軟實力”。如何讓這張“名片”叫得響、更亮麗?如何讓“藏在深閨”的人文景緻走向大眾,把文化旅遊資源優勢變成經濟優勢,沅陵在思考,也在行動。

創新體制機制,以打造城市旅遊綜合體為主線,採取市場化運作方式,創意並常態性舉辦“傳統龍舟節、茶文化旅遊節、山水運動節、二酉書香節、休閒垂釣”等特色文化旅遊節事活動,推動傳統龍舟、辰州巫儺、沅陵山歌等國家、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景區。

以品牌打造為抓手,加快借母溪、龍興講寺、鳳凰山、二酉山、鳳灘電廠重點景區開發建設,在產品的內容、形式、組合等方面進行創新性提升,逐步由單一功能型向觀光、度假、體驗、休閒等複合型旅遊轉變。

全力打造辰龍關茶莊園茶文化產業集羣,辰州金文化特色商品產業集羣,辰州歷史文化園文化創意產業集羣,酉水畫廊户外休閒度假集羣,胡家溪休閒農業體驗產業羣,借母溪生態農業觀光集羣;開發辰龍關、二酉山、鳳灘研學遊、胡家溪鄉村遊、借母溪實景演出文化創意基地等新業態,提升城市品位,樹立城市形象,創建歷史文化名城,打造沅陵旅遊主峯。

探索“景區+公司+村集體+貧困户”“電商+旅遊+土貨”“旅遊+農户+農家樂”等鄉村旅遊扶貧模式,重點建設借母溪村、學宗溪村、胡家溪村、界亭驛村、浪潮村等鄉村旅遊扶貧示範村,大力開發碣灘茶、五強溪魚、獼猴桃、蜂蜜、山野菜、沅陵板栗等一批土特產旅遊商品,培育農家樂120多家,發展鄉村旅遊,推動農旅融合發展。

“賽節同辦,文旅融合,以賽辦節,以節促文,以文融旅,農旅融合,真正做到農旅、文旅、商旅深度融合發展。”沅陵縣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局長曾紹春告訴記者,通過創新“文旅+”融合發展模式,全面激發了文化旅遊發展活力,擴大了沅陵對外知名度和美譽度。同時,借力新媒體手段,宣傳引導羣眾關注沅陵文旅發展,從根本上發掘文旅建設的原動力。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依託文化底藴,做活山水文章,沈從文筆下這個“美得令人心痛”的地方,文旅發展融出了新氣象。從2016年到2019年,旅遊人次從336.5萬增長到2019年605.22萬人次,旅遊收入從16.86億元增加到38.93億元,旅遊人次和旅遊收入連續3年均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

美在沅陵 | 美麗山水迎客來

夸父山風景區。

重項目,夯基礎

前不久,在茶葉大鎮官莊鎮界亭驛村,由村集體打造的首家鄉村民宿——“金洲灣驛棧”正式對外開放,截至開業當天中午12點,就接待縣內外遊客1000餘人。“這個驛棧好!集食宿、民俗表演、水果採摘、農耕勞作體驗於一體。”遊客們表示。

發展全域旅遊,項目建設是重要的突破口和支撐點。

借母溪遊客中心建設和千堂灣田園整治,胡家溪景區通暢公路和風情古寨建設,五強溪文化旅遊特色小鎮建設;《狃子花開》實景劇改編和擴建……以大景區建設為載體,加大資金投入,沅陵通過重點扶持、培育一批輻射力強的大項目,挖掘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潛力,以項目建設為引擎,跑出發展“加速度”。

2016年以來,沅陵實施重點文旅建設項目9個,項目總投資77588萬元,年度計劃投資1.5億元。

2016年——2019年建設旅遊廁所40座,其中新建26座、改建14座。2020年建設旅遊廁所5座,其中新建3座、改建2座。截至6月底,正在建設5座,已完工2座。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全縣加快健全旅遊景區基礎設施和功能要素,強化配套管理、完善服務功能、延伸產業鏈條、豐富旅遊業態,精心描繪“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的多彩畫卷。

同時不斷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在縣域發展規劃中加大對公共文體基礎設施的規劃力度,為縣級公共文體基礎設施建設留足空間。加大了對上項目爭取力度和對下的投入力度,爭取儘快完成“四館一中心”項目選址、規劃設計等前期工作,早日動工。

計劃以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旅遊城市為抓手,建設縣城歷史文化園區、“四館一中心”,提質龍興講寺、鳳凰山、湘西剿匪紀念園,裝點城市兩岸夜景,建設濱水景觀帶和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提升市民文明素質,打造張吉懷旅遊次集散中心。

按照“生態宜居”新農村標準,進一步完善旅遊公共服務設施,在旅遊線路的道路、景觀、建築、公園、車站、碼頭注入文化旅遊元素,實施美化、綠化、亮化、保潔工程,重點推進以二酉集鎮、明溪口集鎮、借母溪集鎮、官莊集鎮、五強溪集鎮、陳家灘集鎮為重點的城鎮化建設,打造富有民族特色、旅遊功能完善的特色旅遊名鎮。推進胡家溪、七甲坪、桃坪、楓香坪、辰龍關特色小鎮和明中村、蓮花池國家級傳統村落申報。形成一批度假區、旅遊區、旅遊鄉鎮和鄉村旅遊綜合體。堅持“廁所革命”繼續向旅遊村、扶貧村等延伸。

一個個規劃落實落地,一批批遊客紛至沓來……沅陵正高起點、高標準、全方位推進全域旅遊示範縣創建,“文化+”“旅遊+”產業項目的有序推進,日益凸顯的文旅融合效益,正助力沅陵由旅遊資源大縣向旅遊產業強縣邁進。

文旅福地,大韻沅陵。

“沅陵因山而興、因水而靈,一整個天然‘氧吧’,備受縣內外遊客熱捧,每個黃金週都有大批遊客湧來。”面對文旅融合發展的倍增態勢,沅陵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峯用富有詩意的語言發出了邀約,“都説有山有水,才有詩和遠方,如果生命是一場旅行,沅陵便是你‘説走就走’的地方。這裏,有詩意有風景。”

【來源:掌上懷化】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778 字。

轉載請註明: 美在沅陵 | 美麗山水迎客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