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將成為中國國鳥?“雪域神鳥”黑頸鶴,10個理由讓你覺得靠譜
國鳥體現着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審美和價值取向。國鳥評選已有200多年的歷史,美國是世界上最先確定國鳥的國家。1788年,美國把瀕臨滅絕的白頭海雕選定為美國國鳥。目前世界上約有120個國家和地區確定了自己的國鳥。作為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中國,儘早確定國鳥,確實十分必要。
鶴,在我國民間被稱之為仙鳥。在青藏高原的“雪域神鳥”黑頸鶴,它徘徊於雪山雲海之上,用綽約的舞姿、非凡的風度以及嘹亮的歌聲展示着它獨特的生命之美。4月中旬,100多位動物學家與學者發文呼籲把黑頸鶴定為中國國鳥。
01氣質鶴:頭頂紅冠,喙長頸長腿也長
作為“鳥類大熊貓”,黑頸鶴屬於鶴形目鶴科鶴屬,是青藏高原與雲貴高原特有鶴類,又稱“西藏鶴”,俗稱高原鶴、藏鶴與雁鵝,是世界上15種鶴類中命名最晚的一種鶴,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種生長、繁殖在高原的鶴類。
黑頸鶴與丹頂鶴十分相像,體型、毛色與習性基本相同。它身高腿長、體態優雅,全身灰白色,成年黑頸鶴平均體長110-130釐米,翅長50-68釐米;體重4-6千克,也有人發現有8千克重的。
一雙金黃色的眼睛後面,點綴着一塊白斑。一張堅硬如鑿的蠟黃色長嘴,直挺而稍稍偏扁,似一把鋒利的短劍。
長長的頸部伸縮靈活,既可在求偶期瞭望情敵,也可在哺育期偵查敵情;黑色的頸羽,就像在長長的頸部圍了一條黑絲絨的圍脖,彰顯一種成熟美。
頭頂一塊“紅冠”,在黑色頭部的襯托下,好像戴了一頂小紅帽,在陽光下非常鮮豔,求偶時還會膨脹起來,顯得特別特別鮮紅。
黑色的翅膀和尾羽襯托着白色的體羽,如同穿了一身淡雅的禮服;一雙漆黑的長腳,貌似穿上一雙墨黑色的高筒襪,顯得格外迷人。
黑頸鶴氣質不凡,稱得上珍禽之冠。
02風度鶴:言行舉止,都有國鳥範
黑頸鶴有約1-3平方千米的繁殖領地。領地裏通常都有“庇護所”,“庇護所”要麼是四面環水的島嶼,要麼是獸類望而卻步的沼澤。
巢址大多營建在“庇護所”上。黑頸鶴的巢異常簡陋,巢寬大而平坦,中央稍微凹陷,直徑約有90釐米,高10餘釐米。這種簡陋的巢結構,並不是黑頸鶴懶,而是它在自然環境中生存的一種合理選擇。
築巢材料也很簡單,一般採用巢周圍乾枯苔草莖杆。築巢時,雄鳥站在巢的外圍,用喙拔起水生植物向巢位的一方拋去,邊拋巢材邊沿着同心圓走動,而雌鳥會站在巢邊,將匯聚過來的巢材,加固在巢上。
為了給小鶴提供充足的食物和較好的成長環境,不惜花費大量的精力來驅逐靠近的“入侵鳥”。雄鶴對進入自己繁殖領域入侵的鳥先是發出警告性鳴叫,進而在入侵鳥周圍進行起降,甚至抬頭挺胸從入侵鳥之間穿過。
若遇到狼、狐狸等天敵接近巢穴,雄鶴先是仰天高叫,呼喊周邊的鶴來幫忙一起驅趕狼。大家一起趕來,用它那強勁的大嘴叨向狼頭,聲勢浩大,狼看到這麼多鶴只好落荒而逃。
如果周圍沒有同伴,雄鶴就用“折翅行為”來對付天敵,以示弱的方式引誘天敵向沼澤深處,直到看着天敵陷入泥沼不能自拔,它才一飛而起,鳴叫着飛回正在卧巢孵卵的雌鶴身邊。
黑頸鶴對於氣候的變化十分敏感,它們的不同叫聲,預示着不同的氣候。人們根據清晨時它的鳴聲,就可以預知這天的天氣到底是陰還是晴。
飛行時,黑頸鶴的雙腿沒有呈現出平時的水平伸展狀態,一般把腿收到腹部的羽毛中,這樣方便更好地保暖。其實,這是對突然降温的一種適應性行為反應,就像人在寒冷時把手插到口袋裏一樣。
黑頸鶴的言行舉止,都有國鳥範。
03温情鶴:每個鶴家庭,都是滿滿的愛
在日常的活動中,親鳥總是無微不至地呵護着自己的孩子。每當行走飛行時,雄鶴走在前面,幼鶴居中,雌鶴殿後,雙親都小心翼翼地守護着自己子女。
白天覓食時,雙親總讓幼鶴緊緊跟在自己身邊。即使幼鶴能夠自主覓食了,親鳥一找到小蟲子,就會把長喙轉向幼鶴,讓幼鶴從喙中取食,一不小心,蟲子落到地上,它們還會把蟲子叼起來,直接喂到它們的嘴裏。其實這時,親鳥自己已經很餓了。
幼鶴覓食時,總是候在近旁,連走動也是腳步緩慢,時走時停,並不時地抬頭觀察,注意四周的動靜,只要發現一點不安全的因素,它們立即站在草墩高處,靜立觀望,而讓幼鶴藏入深草和低窪處,來躲避侵害。有時幼鶴稍微遠離了親鳥,它們會發出低聲的鳴叫,召喚幼鶴回到自己的身邊。
幾個家庭一起啄食時,大家也會謙讓,不會爭搶打鬧。一隻鶴髮現哪個地方食物多,便會無私地通知其他鶴羣一起前去分享。
夜晚棲宿時,親鳥總是將幼鶴守護在中間,讓它們緊緊依偎着自己身邊,用身體為幼鶴抵擋風寒,生怕它們受凍。
遷徙飛行途中,雌雄親鳥為了照顧幼鶴,不僅降低了飛行速度,還減少了每天的飛行距離。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幼鶴與它們一起完成這漫長的遷徙旅程。
但是,想不到的是,小鶴成年後,不管如何不捨,雙親還是會將它們趕出家庭,迫使它們開始自立自強的生活。説實在的,這也是一種愛。
每個鶴家庭,都是滿滿的愛。
04英勇鶴:唯我一飛沖天,誰能勝任?
黑頸鶴從白雪皚皚的山脊上飛過,它們迎着凜冽的寒風,冒着春天的雷雨,跋涉至雪域高原的河流與湖沼上,築巢求偶,繁衍後代。
每年,黑頸鶴都不畏艱險,千里遷徙。清明節之前,黑頸鶴就飛到繁殖地,孕育新的生命;到了莊稼收割之後,又回到越冬地生活。黑頸鶴遷飛一般在晴朗的日子裏,日出之前和日落之後不會遷徙。
先是沒有孩子的黑頸鶴,開始呼朋引伴集羣高飛。這個“單身”團隊的飛行速度很快,十來天就能到達目的地。攜妻帶子的黑頸鶴是走得最晚的,它們帶着剛剛長大的幼鳥,行速度相對要慢一些。
黑頸鶴的遷徙路線有東線、中線、南線與北線四條路線。東線的遷徙距離約為800千米,到達烏蒙山區的湖泊濕地過冬。中線是從青海隆寶灘到雲南納帕海之間,距離700千米。如果以黑領鶴飛行遷徙的最低時速40千米計算,黑頸鶴只需18小時就可到達目的地,但是實際上需要飛行10來天。
最有意思的是北線,它們的目的地定在濕地交錯的南羌塘,有的卻腳步匆匆地趕往北羌塘深處,甚至是直達阿爾金山、可可西里和三江源地區。
最特別的要數南線,這是一條翻越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脈的越境航線。儘管西線的直線距離最短,但它們飛越的高度卻是全世界鶴類飛越的最高海拔高度。雖然短,但是高,途中所經歷的艱辛可想而知。
不畏艱險,唯我黑頸鶴。
05勤勞鶴:起早貪黑,1天3次都在覓食
黑頸鶴的食物主要來源以穀物為主,兼食動物性和野生植物性食物。秋冬季節,喜歡在收穫後的青稞地和小麥地,取食散落到地面上的青稞、玉米與小麥等農作物的種子,當然也有散落在地的馬鈴薯或蘿蔔等。春夏時節,它們吃水生植物的莖與塊莖以及水藻,有時也找來昆蟲、蛙類與高原鰍打牙祭。
每天早上七點左右,黑頸鶴就準時鳴叫,先在夜宿地上空盤旋一陣,然後陸續飛到沼澤地或向陽的山坡地覓食,有時也到收割後的農田中刨食,一般是三五成羣分散覓食。它們刨食的時候很少用腳,而是用長嘴直接在鬆土中尋找。
有時也會飛到牛羣當中,與牛和睦相處,並啄食它們糞便中的寄生蟲。部分黑頸鶴混同灰鶴、赤麻鴨、斑頭雁和極少數野鴨,一起在耕地覓食。
中午,分散在各地覓食的黑頸鶴逐漸飛回夜宿地小憩片刻。有的一邊喝水,一邊理羽;有的還會到湖水中洗個澡;有的與相愛的一起打個盹,養精蓄鋭。
下午3點左右,黑頸鶴又分批飛出去覓食,不過這一次它們到夜宿地附近覓食,這時覓食種羣較為集中,不過大家都不會搶食,而是彬彬有禮。
傍晚時分,忙活一天的黑頸鶴該返巢了。這時,它們小心翼翼,先盤旋一圈,確認夜宿地沒有天敵活動後,才放心地落下來,慢慢步入水中,當水深及膝時,就不再走動,沿着水邊一字排開,將頭藏於翅下,單腳獨立水中,以家庭為單位夜宿休息。
這時,離鶴羣10多米的地方,一隻雄鶴擔任警衞,觀察四周動靜。一旦遇有敵情,雄鶴就會發出尖厲而急促的鳴叫聲報警,大家聞聲而起,四處飛散而去。
黑頸鶴一生下來,就懂得勤勞。
06情愛鶴:恩愛一生,不離不棄
青藏高原上,每年3月開始,響亮的鶴鳴聲就是它們求愛的奏鳴曲,剛成年的黑頸鶴開始“戀愛”。這時人們看見黑頸鶴,常常是成雙成對的,一旦你走近,它們就會一起飛走,然後又一起落下來。
就是這樣痴情的鳥兒,對愛情很專一,固守着“一夫一妻制”。一般情況下,黑頸鶴一生只有一個伴侶,雌雄兩鳥朝夕相伴,十分恩愛,不棄不離。
據動物學家們多年觀察,一旦伴侶先它而去,那麼另一半,或者悲傷絕食,憂鬱死去;或者衝向長空,然後收翅墜地自戕。
即使不自殺,一旦失去伴侶,孤鶴也會抑鬱寡歡,終身形單影隻,一般不再和別的黑頸鶴組建家庭,更不會交配,餘生基本上在悲痛中度過。
黑頸鶴最受人欽佩的,就是它們對愛情的忠貞。
07優雅鶴:連求偶都要跳個舞
5月份是高原上最美好的季節,黑頸鶴要與伴侶要開始孕育下一代了。與大多數鳥類不同,黑頸鶴在求偶的過程中,雌鶴反而更加主動一些。
在黑頸鶴的領域內,有一片獨立於營巢地和覓食地的獨立場所—婚場。中午覓食歸來,雌鶴就在婚場仰頭鳴叫,向雄鶴髮出發出“ga-ga-ga”的低沉求偶聲。
如果雄鶴願意,就會走進婚場,頭頸都伸向前方,然後伸頸將喙指向天空,發出“ga-ga”的叫聲,彼此呼應。
交配前開始跳婚舞。它們邊走邊叫,雙方逐漸靠近,叫聲也越來越快,越來越響。一前一後地相伴行走,並且展翅偎依,似仙女飄逸,盤旋飛舞。時間會持續10秒左右。
此時,雌鶴會輕輕地彎下腿,展落雙翅發出“哆,哆”的叫聲,雄鳥一邊應和,一邊從後面躍到跳躍上雌鶴背上,頻頻扇動雙翅以保持身體平衡,進行交配。
待雄鶴跳落地面後,雙雙又相互圍繞着彼此激昂鳴唱,轉而雙雙起飛,分別會出現平行、前後、上下在低空相伴飛行,並伴有歡快的鳴叫。
快樂,黑頸鶴就跳一個優雅的舞。
08親和鶴:輪流孵卵,一家親
雌鶴一次通常產2枚卵,偶而只產1枚。卵呈長橢圓形,形狀略似鴨蛋,重量約250克。卵殼呈淡青色,外表夾雜着形狀不規則的棕褐色斑點,這是保護色,目的是不讓別人發現。
雌鶴與雄鶴盡職盡責,輪流趴窩孵卵。不管天氣如何變化,雌鶴趴在窩裏一動不動,任憑風吹雨打,以保持窩裏的温度。需外出覓食補充營養時,雄鶴會留在巢中,承擔起了進巢孵化的任務。有趣的是,雌鶴孵卵時,如果雄鶴不外出覓食,就守候在巢邊,時不時與雌鶴共鳴,招呼雌鶴到了離巢活動的時候了,讓自己進巢換孵吧。
有個奇怪的現象,在30天的孵化過程中,黑頸鶴不時用喙給卵翻個身,卵的尖端指向,始終朝着來風的方向。
在出殼的前一天,幼鶴會用自己的小嘴在卵較大的一端將蛋殼鑿開一個黃豆大小的孔,隨後逐漸擴大,並在殼中發出“唧—唧”的叫聲,直到第2天才睜開眼睛,掙破蛋殼,一個嶄新的世界擺在它面前。
剛出生的雛鶴體重平均130克左右,棕色絨毛,紅色的喙,可愛極了。黑頸鶴屬於早熟鳥,生下來就能跟隨鶴媽媽走路,快速學習覓食技巧。鶴媽媽不需要付出特別多,帶着小寶貝在草甸上悠然自得地覓食。
而鶴爸爸的作用非常重要,除了防禦天敵,每天帶着它們在營地周圍飛翔,並通過快跑、振翅、展翼、頭部上下運動等動作的練習,以加強雛鶴雙翼的力量。鶴爸爸不管外出覓食距離有多遠,也總是把捉到的小蟲子叼回來,餵給雛鶴吃。
黑頸鶴追求的,一家親。
9吉祥鶴:翱翔在高原上,吉祥的象徵
黑頸鶴是中國的特有物種,目前全世界約14000只,96%均在中國。黑頸鶴在中國不僅分佈廣泛,又深得大家的喜愛,上至古代的皇家,下至百姓家,都視鶴為吉祥物。
黑頸鶴棲息在高原草甸、湖泊沼澤和河谷沼澤。它廣泛分佈於青藏高原和雲貴高原,包括西藏、青海、雲南、貴州、四川、甘肅與新疆7個省區,約佔中國國土面積的53%。
凡是險峻的高原基本上都有黑頸鶴的身影。北起新疆的阿爾金山,延伸到甘肅的祁連山,南至西藏的喜馬拉雅山和雲南的橫斷山;西起喀喇崑崙山,東至雲南與貴州交界的烏蒙山。
主要繁殖地是在青藏高原中、北部,目前在三江源濕地繁殖黑頸鶴數量最多,超過柴達木盆地、青海湖盆地以及可可西里地區分佈數量。
越冬地要比繁殖地相對集中,大部分黑頸鶴聚集在青藏高原南部的雅魯藏布江中游河谷,包括拉孜、謝通門、日喀則與扎囊乃東等地的沼澤濕地;一部分黑頸鶴飛往雲南東北部的昭通、會澤、永善與巧家,以及西北部的香格里拉、麗江和寧蒗;還有一些黑頸鶴在雲貴高原烏蒙山系的高原湖泊以及貴州威寧的草海過冬。
只有少部分黑頸鶴在喜馬拉雅山脈南坡的不丹地區越冬。波布奇卡的谷地大片的沼澤草原上,每年聚集上百隻黑頸鶴,奇怪的是,它們與灰鶴在這裏“混居”。
10圖騰鶴:黑頸鶴,中國的鳥圖騰
鶴在中國文化裏是佔有重要地位,可謂深入人心。鶴的形象美,留下了很多千古佳篇。正是那首《鶴鳴》為我們今天留下了“鶴鳴九皋”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兩個成語以及“鶴立雞羣”將鶴賦予了高冷的氣質。
鶴也就被藝術家賦予高尚的品質。不管是敦煌壁畫裏的形像,還是廟堂深藏的圖文,甚至是那些偏遠民族地區雕樑畫棟的房樑上,都留下鶴的身影。
民間神話故事甚至把鶴與神仙聯繫在一起,認為鶴是仙家的使者,於是有了那些想象中的松鶴圖,也有了松鶴延年。
黑頸鶴承載着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文化與精神傳承,承載着高原物種頑強向上的精神,不僅是藏族羣眾心目中的精神圖騰,更是國人的文化象徵,如能定為國鳥,亦足以領得風騷。
黑頸鶴,中國的鳥圖騰。
結語
黑頸鶴與大熊貓、金絲猴並列為中國三大國寶,深受國人的喜愛。它兼具珍稀性、特有性、代表性、親和性、文化性和廣泛性,作為中國獨有珍稀物種,理應成為中國的國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