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説秋天是滿載收穫的季節,有人説秋天是感懷離別的季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觸。是離愁?是悲冷?是遺恨?就像陸卿子的《秋懷》,訴説着自己的感觸,只是不知道有沒有戳中一些人的心。
衰草離離滿地愁,雲天漠漠夕陽收。
池塘水落芙蓉冷,城郭風生薜荔秋。
畫角無聲悲夜月,玉壺有恨噎更籌。
傍人慾問青囊錄,滄海微茫不可求。
這首律詩題旨為"秋景感懷",描寫秋日衰殘蒼茫的景緻藉以感發詩人悲鬱的情懷。
首聯"衰草離離滿地愁,雲天漠漠夕陽收,是以廣闊的遠景入鏡,鏡頭選取了兩個視角:以平遠眺望離離草原,以高遠仰望雲天夕暉。
野草隨着季節一榮一枯,如今一眼望去滿山遍佈的野草呈現了衰殘枯朽的景象,勾起了詩人惆悵的情緒,抬眼仰望,收斂了鋒芒的陽光逐漸隱入廣漠的雲天中。
詩人雖寫秋景,亦有暗喻,野草的生態進入枯衰期,一日的時序進入黃昏,二者皆引發人生步入暮年的聯想,面對不再如青草長春或旭日東昇的年歲,怎不引發詩人之"愁"呢?
藉由衰草夕暮的描寫,詩人繼續觸探秋日情懷而進入頷聯"池塘水落芙蓉冷,城郭風生薜荔秋",這個對句構造了詩人拉近的視野,上句寫池塘因秋季來臨造成水位下降,使得塘中芙蓉花凋、荷葉殘敗暴露在乾涸的池中而令人生寒意,攀爬在城牆的薜荔莖葉在秋風吹拂下沙沙生響。
這組對句透過一低一高的視線轉移,在首聯黃草遍野、夕暮昏穹的映襯下呈現了近處水涸悽清、衰殘蕭瑟的自然景象。
不同於前四句以自然景物的視野為主,接下來是摹聲的頸聯"畫角無聲悲夜月,玉壺有恨噎更籌",上句寫軍中警報昏曉的畫角聲一若遊絲般軟弱無力地響着,在月夜中發出悲鳴;下句寫計時的玉飾宮漏("玉壺")聲聲滴落了時間("更籌"),彷彿含着恨意般在嗚咽。
此聯捕捉時間行進的步伐轉入人事的想象,孤寂冷肅的秋夜裏,詩人開放敏鋭的聽覺,一在户外遠方的畫角聲,一在屋內近處的玉壺聲,順着前幾句由秋季推出的暮年心境,進一步直指內心深處對於光陰流逝的焦慮與不安:"悲""恨"。
詩人既一步步藉由秋天推闡出了人生易老的煩憂,即人生易老,倏忽而逝,最好的解決之方就是青春永駐,"長生不老遂成為自古以來人人夢寐以求的渴望。
順着這個思路詩人的尾聯寫着"傍人慾問青囊錄,滄海微茫不可求",有人慾尋求長生不老之術(青囊:本是古代醫家存放醫書的囊袋,後指華佗神醫之書,此處借指長生不老之術),又有誰人得知?
最終只是浩瀚時空中渺茫不可求得的奢望。詩人由遠推近的空間景緻,徐徐滲入感觸,用描摹、譬喻、擬人與想象,使眼觀之景、耳聽之音,無不染上詩人傷時憂生的情懷。
然而詩人提出一個正確的人生觀,整首詩卻可進行反思:既然光陰易逝,人生易老,如何在有限的時空中減除因秋季帶來的愁、冷、悲、恨,便成為詩人與讀者之間千古共同的課題。
"自古逢秋悲寂寥"也許各中感觸只有當事人最清楚吧。
(本文系芸語芸心原創,抄襲必究。歡迎關注,帶你行走在文字間,遇見不一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