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的詩意畫卷
圖為蓬萊閣古建築羣。 影像中國
不知不覺間,我在海濱小城蓬萊已居住四十年了。
我與蓬萊的緣分,源於一紙錄取通知書。上世紀80年代初的一個秋天,我從農村考進蓬萊縣城一所中等師範學校,來到有諸多神話傳説的“人間仙境”蓬萊。從此以後,每當有人問我“你是哪裏人”,我都會自豪地説:“我是蓬萊人。”
如今的蓬萊已成為煙台市蓬萊區。一直以來,蓬萊名聲在外。它依山傍海,風景秀美,氣候宜人。在這裏,白色浪花親吻着海岸,長長的海岸線呈弧形,烘托着一字排列的蓬萊閣、八仙渡和三仙山。
我對蓬萊的最早印象,是蓬萊籍作家楊朔在散文名篇《海市》中,對人間奇景海市的細膩描繪:“只見海天相連處,原先的島嶼一時不知都藏到哪兒去了,海上劈面立起一片從來沒見過的山巒,黑蒼蒼的,像水墨畫一樣……山巒時時變化着,一會山頭上幻出一座寶塔,一會山窪裏又現出一座城市……又過一會兒,山巒城市慢慢消下去,越來越淡,轉眼間,天青海碧,什麼都不見了……”大自然的生花妙筆、鬼斧神工,時不時演繹着海市勝景。古人甚至認為,那就是神話裏的海上仙山。這也給人們留下美好的想象空間,怎一個“浪漫”了得!
初到蓬萊時,我印象最深的是小城所偎依着的大海,以及海邊丹崖山上宋朝始建的蓬萊閣。夏季造訪蓬萊閣,海風飄袖,爽氣襲襟。再一瞧閣後,海天一色,風景令人叫絕。在我看來,這座小城既古且美。古,是因為它已有兩千一百餘年的悠久歷史;美,是因為那山、海、林、閣的風光,如詩如畫。
那時,蓬萊城的街道很窄,只有四五條柏油馬路。窄窄的路面上飛揚着塵土。路兩旁是一些小板房。我就讀的學校在城郊,是一排挨一排的平房,門前是村裏的蔬菜地。
畢業後我留校工作,終於可以更仔細地去訪問這座小城的每一個角落。從此,我在這裏紮下根來,在它的懷抱裏盡情呼吸,在這片土地上生兒育女。我與蓬萊朝夕相依,我對蓬萊也越來越熟悉,從地理外貌到環境氣候,從飲食特點到人的性格。蓬萊地勢南高北低,靠海的北關路沒有高樓,可眺望大海。這裏氣候宜人,空氣清新,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在小城裏,我最愛吃的是蓬萊小面和鮁魚水餃。每次出差歸來,我都要吃上一碗細長的蓬萊小面。那鮁魚水餃個頭大,皮薄餡多,調的魚餡十分講究,味道獨特。或許是受大海的薰陶,蓬萊人的性格豪放率真,熱情好客。我漸漸品味到這座小城獨特的氣質風格,越發感受到它的魅力。悠悠幾十載光陰,小城還給我提供了不竭的創作資源。訪山、看海、登閣、穿古巷、訪名居……我想在字裏行間,描繪出蓬萊一幅幅美好的詩意畫卷。
生活在蓬萊四十多年的我,也見證着它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如今,這片土地樓房林立,街道寬闊,柏油路四通八達。古城風情濃郁,特色鮮明,道路兩邊,白牆灰瓦,古香古色。一些新景點、新建築也一天天拔地而起,成為蓬萊的新地標。不過,有外地朋友過來,我還是會領着他們登臨最著名的蓬萊閣。客人總想一睹心儀已久的海市蜃樓,有的還情不自禁吟詠起《海市》等名篇。比起當年楊朔先生的描述,今天的蓬萊更加風景如畫,而且生態宜居,不愧是一處充滿了浪漫風情的海濱旅遊度假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