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千人大團一時難以接待,港旅遊界要重聚人才迎旅客潮!

由 習國防 發佈於 休閒

【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葉藍 李耀】隨着與內地全面通關,香港旅遊業逐漸復甦,但接待能力不足的問題也開始顯現出來。香港旅遊界人士與特區政府正在想方設法,讓旅遊業專業人員重新聚集,迎接遊客潮的到來。

中心區出現明顯旅客增加

據港媒16日報道,香港旅遊界立法會議員姚柏良15日透露,16日一個香港上市公司舉辦的超過3000人的內地企業訪港團,原計劃在港留宿及觀光,結果由於香港方面沒有足夠接待能力,他們最後改為當天往返。姚柏良感到很可惜,他表示,類似的訪港團以往都會有香港本地觀光行程,現在只能當日往返,沒有其他行程配合,希望特區政府為業界提供支持,否則將影響香港經濟復甦。香港旅遊聯業工會聯會秘書長林志挺稱,現在本地導遊的數量只有疫情前約兩三成,按照這個人數,以每輛旅遊大巴40人計算,需要旅遊大巴、司機及導遊各75個,一時間難以調配。

香港撤銷入境檢疫措施後,訪港旅客漸增。15日,香港旅發局公佈1月訪港旅客人次約為50萬,是2022年12月的3倍,相比2019年全年日均旅客數字恢復約一成。其中,休閒旅客的比例在增長,約28萬名為內地旅客,比去年12月的6.7萬增加超過21萬;非內地旅客約為22萬人次,已經接近2022年全年非內地旅客的總數。在非內地旅客中,短途旅客約為8.5萬人次,長途旅客5.4萬人次。

1月8日香港剛剛恢復與內地部分通關時,旅客增加並未很多。而自本月6日兩地全面通關,至今過去近兩週,能看到明顯的旅客迴流。居住在尖沙咀附近的王女士16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説,他們平時經常去星光大道散步,遊客增加非常明顯。“晚上在那裏散步的人多了很多,而且不少都是説普通話的。”她表示,在星光大道旁邊的一家網紅景點“K11 MUSEA”最近剛剛新增一個旅遊大巴集合點。此外,像海港城、中環地區等大型商區,奢侈品店前又出現了很多遊客排隊。

旅遊界急需更多專業人士

旅遊業是香港經濟支柱產業之一,是香港政府重要税收來源。2018年,旅遊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約4.5%,就業人數達25.7萬,佔全港總就業人數的6.6%。但疫情的沉重打擊使整個旅遊業陷入“冰封”狀態,就業人口到2020年僅剩下不到5萬人,大量從業人員被迫轉行。旅遊業工會人士稱,疫情持續近3年,旅遊業流失近九成人手,現在只恢復到疫情前約兩成。另外,香港有上百家旅行社在疫情期間結業,當中不乏老字號。有業內人士統計,現在全港約有8.9萬間客房,從業人員只有2萬多人。旅遊巴士的情況同樣不理想,有大型旅遊巴士公司表示,業界共有約2000輛旅遊巴士,不少已無法運作,要重新啓動成本不菲。2022年10月,香港旅遊業議會向香港350家旅行社投放的一份問卷顯示,受訪的350家旅行社有76%員工數量不超過5人,其中員工數量為1-2人的旅行社共有200家,佔總受訪對象的57%。

今年1月2日,勞聯立法會議員周小松表示,勞聯曾向會員進行調查,結果發現超過九成會員因已有其他穩定工作,不願意重返旅遊業;約七成願意做兼職導遊,抱觀望態度。據港媒16日報道,香港旅遊聯業工會聯會理事長梁芳遠也稱,先前在疫情期間已有九成導遊轉行,如今雖然旅行團逐漸恢復,但數量仍不算多,因此已轉行的從業人員目前並不想辭掉現有工作重返旅遊業。甚至有導遊計劃在一個旅行團進行自由活動時,抽空帶另一團,但最終因為行程有變,導致安排混亂。

恢復以往的接待能力

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認為,香港要吸引更多旅客來港,使行業復甦,就要正視接待能力的問題,確保能為旅客提供優質和完整的旅遊體驗。他估計訪港人數會逐步回升,到五一假期更加明顯。香港旅遊聯業工會聯會秘書長林志挺認為,隨着導遊、司機等從業人員看到旅遊業復甦,他們會在未來一兩個月內陸續“回巢”。

《環球時報》記者觀察到,現在旅客增加主要還集中在擁有大型購物場所的熱門商業區、旅遊景點,而一些小店鋪在疫情期間歇業後,很多還未能重新開張,或者店員人手還不夠用。這些店鋪目前還沒有面臨遊客數量大增的問題,但如果未來旅客人數上升,他們也同樣面臨需要迅速招聘新人的問題。

有港媒評論稱,疫後各國各地區都在全力拼經濟,使出渾身解數,以優質服務吸引旅客。香港特區政府也大手筆招攬遊客,但如果業界接待能力跟不上,落後於周邊國家和地區,遊客未必有良好體驗,香港旅遊聲譽難免大打折扣,勢必削弱遊客來港意願,造成惡性循環,這是特區政府、香港各界都不想見到的。文章建議特區政府應充分了解業界困難,提供有針對性的資助及支持,加快旅遊業接待能力重建,助力業界做好準備、服務遊客,重新擦亮“東方之珠”的旅遊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