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説:九寨溝蒲兒根(攝於辰山植物園) 來源/辰山植物園陳彬博士 攝(下同)
圖説:九寨溝蒲兒根(攝於四川九寨溝)
新民晚報訊(記者 金旻矣)辰山植物園發現了一種極危植物新種。記者從園方獲悉,今年5月,辰山植物園博士陳彬聯合中山大學副教授劉瑩、華南植物園研究院楊親二等,在國際分類學期刊PhytoTaxa在線發表了植物新種九寨溝蒲兒根。
2018年10月,陳彬博士參加四川省林科院組織的九寨溝縣林木資源調查工作中,發現這種植物生長於白河岸邊一處峭壁上,無花,葉形近似杜鵑花科植物鹿蹄草,但具有肉質根莖,與所有已知植物都不同。
隨後,若干活體被移栽到辰山植物園温室中。經過園藝景觀部工程師王琦的悉心培養,2020年3月,該種植物首次開花。根據其頭狀花序的結構,判斷是菊科蒲兒根屬植物。楊親二和劉瑩對該類羣都進行了長期系統的研究,所以應邀一起對此植物進行形態比較、DNA測序和系統進化分析、染色體計數等工作,最終確認這是一個新種。根據其產地,植物被命名為“九寨溝蒲兒根”。
九寨溝蒲兒根花序單生,與單頭蒲兒根相似,但因具有肉質根莖、鬚根、光滑或僅被疏柔毛的葉子、較小的頭狀花序而與後者不同(根莖非肉質、具叢生粗根、葉背密被氈毛、具較大的頭狀花序)。兩種植物在九寨溝都有分佈,前者生於山谷邊有水潤濕的崖壁下,後者生於山腳乾燥的風化堆積體上,呈現出明顯的形態和生態位分化。
該新種的生長位置離九寨溝縣城不足10km,在野外僅發現一個居羣,個體不足百株,生長環境十分脆弱,容易受到人為影響。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標準,評估為極危(CR)等級。辰山植物園的遷地保育基礎設施在該新種的發現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未來可以聯合九寨溝當地自然保護部門進一步開展人工繁育、野外迴歸等工作,形成瀕危物種調查發現、科學命名、保育復壯的完整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