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二沙島藏一座嶺南名園 這裏走出萬千體壇名將

由 卯秀珍 發佈於 休閒

二沙島頤養園舊址建築羣及園林。

專題

二沙島頤養園位於二沙島西端,南臨珠江,北瀕北水道與大沙頭相隔,位於廣東省二沙體育訓練中心院內。上世紀20年代初,由著名的“藥王”梁培基慧眼相中,並邀請園林專家、畫家共同設計佈局,使頤養園成為嶺南名園。

每當珠江遊船行駛到二沙島時,與在島中部被燈光裝扮得絢爛迷人的星海音樂廳等建築物相比,島西端的約六分之一的面積顯得相對昏暗一些,頤養園就隱藏在其中。此時的頤養園更像一位端莊的老人,默默地觀賞着遊船及各色遊客。在廣州市文廣旅局的指導下,2017年以來,廣東省二沙體育訓練中心對其中多棟文物建築進行了修繕,近期又開始進行文物修繕保護。

文/何有貴、申卉圖/駱昌威

建立頤養園是為給中國人爭一口氣

1875年,梁培基在廣州出生。作為西醫醫生,梁培基初期行醫時業務稀少。當時,華南瘧疾盛行,而且中藥治瘧藥物的效果不是十分明顯,於是梁培基將一種具有治瘧特效的西藥和一些中藥混合製成專治瘧疾的藥丸,取名為“發冷丸”。這一看起來並不十分高明的變化卻成為我國用西藥原料製成中成藥之開端,而梁培基僅僅依靠着一味藥劑成為一方鉅富。

上世紀二十年代,已經小有成就的梁培基有一次到香港治病,想到太平山頂醫院留醫,但由於是華人身份而被不允。最後是在港紳出面介紹下,並以有資產者身份才得勉強入院。這件事,對梁培基的民族自尊心有很大的衝擊,於是決心要創辦一所類似的醫院,為中國人爭一口氣,這就是頤養園之起始。

梁培基的大女兒、1930年當頤養園留醫院醫生、後任代理院長及駐校校長梁藹怡在一篇回憶錄中詳細記錄了頤養園的詳情。

珠江頤養園佔地約20000平方米,園林景觀上模仿北京頤和園,由園林、別墅和醫院三者組成。興建大小樓房共13座,分別作病房、手術室、辦公室、宿舍等用途。梁培基對頤養園的建設是刻意經營的,務使它具有詩情畫意,使病者獲得良好的療養環境。他在珠江頤養園正門建有門樓一座,正中上方鑲有橫額,大書“珠江第一島”五字。兩旁有陳樹人書寫的詞句,門樓後上方還有一橫額曰“雲山在望”,是著名書法家及社會名流譚延闓墨跡,那個時候站在這裏,就可以遠眺河對岸的白雲山。

在擴建外科手術室時,又在正門當中牆壁上鑲上由簡琴石書寫的刻石:“身非吾身也,任子制焉。”這是古人齊侯的一句話,並以梁培基的名義加志曰:“十月十日割治室成,愛錄齊侯對太倉公語,用祝受治者有齊侯之信,施術者有太倉公之神。”

當時,還有很多書畫界知名人士常聚集二沙島奇峯寓所“天風樓”,吟詩、寫字、作畫。詩書畫家時常在二沙島梁培基的居室——“江濱一屋”雅集。他們曾為頤養園留下了許多寶貴墨跡,如陳樹人畫的芭蕉,高劍父寫的對聯“文隨時變,道與世更”,高奇峯與其他畫家合作的畫等;還有一位雕塑家雕刻的梁培基銅像等,這些寶貴的文物均散失或毀壞。

新中國成立後運動名將從這裏走出

頤養園環境優美,三面環水,綠樹成蔭,荷花飄香,百花吐豔,綠草如茵;又有假山魚池,一座座典雅的建築物掩映於樹叢花間,舒適宜人,的確是一個療養勝地。園中又設有手術室及藥房,方便病人治療。同時,又設有中、西廚房,可供病人選擇。當時,這座醫院是向全廣州市的醫生開放的。任何開業醫師(中、西醫均可)都可以介紹自己的病人來此留醫。頤養園收住宿及伙食費,如在園內藥房取藥,則據實收藥費,而醫療費仍由介紹醫師收取。有些人還可以住在這裏療養。梁培基在六十二歲時,便將碩果僅存的梁培基藥廠和頤養園留醫院交給兒子接管,自己退休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政府接管頤養院,改為銀行培訓班,後又改為銀行療養院,1954年後頤養院又改為體育訓練基地,1956年改為“廣東省體委體工隊”,1993年定名為“廣東省體育運動技術學院”,成為廣東培育體育運動人才的搖籃。

如今,作為廣東省二沙體育訓練基地,這裏培育了廣東體育精英運動員數以萬計,名震體壇的陳鏡開、戚烈雲、容國團、陳肖霞等“競技元勳”都曾在這裏進行過艱苦的訓練。2002年7月,廣州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