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無斧鑿痕”:當齊白石“來到”八大山人故里

齊白石曾雲:“青藤雪個遠凡胎,老缶衰年別有才。我欲九原為走狗,三家門下轉輪來。”對八大山人藝術造詣的敬仰之情躍於紙上。

從齊白石所臨摹的八大山人手稿,到創作中留存的八大山人筆意,再到八大山人的原作,一起呈現時會給人以什麼樣的感受?9月28日,由南昌八大山人紀念館和北京畫院主辦的“渾無斧鑿痕·對話齊白石——北京畫院典藏作品展”將在八大山人紀念館開展,展覽以八大山人對齊白石的影響進行梳理,呈現二者的藝術傳承關係。澎湃新聞獲悉,此次北京畫院選取了館藏的85件齊白石作品來昌展出,包括齊白石的《羣雞圖》《山溪羣蝦》《柴耙》《青燈有味》《桃實》等經典作品,其中部分齊白石手稿作品也是首度面向觀眾展出。主辦方表示,此次展覽並非“簡單的作品參照對比,而是期望通過這線索,挖掘出多維度甚至逆向的思考。”

“渾無斧鑿痕”:當齊白石“來到”八大山人故里

八大山人像

八大山人生於明代天啓六年(1626),其開創的筆墨大寫意,是中國文人畫史上的一座高峯,在以後的300多年中,受影響者眾多;乾隆時期的“揚州八怪”李鱓、汪士慎、黃慎、金農、鄭燮、李方膺、羅聘等;清晚期的虛谷、吳讓之、趙之謙、吳昌碩、陳師曾等均有所成。惟有特立獨行者,在沿襲了八大山人筆墨、思想之後,開一派新風,成就了另又一座高峯,他就是齊白石。齊白石早年臨、仿八大山人不斷,至晚歲衰年變法,將中國寫意繪畫與民間藝術結合,題材從文人所目及,到庶民、農夫所悉見的小景小物,以八大山人高古冷逸的畫風,轉化為大俗大雅的“紅花墨葉”,終使其成為一代藝術大師。
“渾無斧鑿痕”:當齊白石“來到”八大山人故里

齊白石

據相關資料介紹,齊白石早先長年學習八大山人的畫風,源於清末民初,政局動盪,八大山人的畫作中,又充滿悲憫、冷眼視人,極受齊白石喜愛,而齊白石北漂後為生存計決意衰年變法,並説:“ 予作畫數十年,未稱己意。從此決定大變,不欲人知,即餓死京華,公勿憐,乃餘或可自問快心事也。
“渾無斧鑿痕”:當齊白石“來到”八大山人故里

八大山人簡筆畫,此類風格對齊白石影響至深

然而晚年影響極大的齊白石卻對當初放棄“八大山人”畫風,深感後悔。

如齊白石八十五歲時,題於其1945年所作之《墨筆花果冊》,雲:“ 予五十歲後之畫,冷逸如雪個,避亂世於京師。識者寡,友人曾勸其改造,信之,即一棄。今見此冊,殊堪自悔,年已八十五矣。乙酉,白石。”“今見此冊,殊堪自悔,年已八十五矣。”

“渾無斧鑿痕”:當齊白石“來到”八大山人故里

齊白石 荷花鷺鷥 北京畫院藏

八大山人與齊白石,兩位藝術大師之間雖然隔了300多年的光陰,卻有着奇妙的緣分與關聯。齊白石曾有詩云:“青藤雪個遠凡胎,老缶衰年別有才。我欲九原為走狗,三家門下轉輪來。”其對八大山人藝術造詣的敬仰之情躍於紙上。
“渾無斧鑿痕”:當齊白石“來到”八大山人故里

齊白石 追摩八大小鴨 北京畫院藏

此次由八大山人紀念館和北京畫院主辦的“渾無斧鑿痕·對話齊白石——北京畫院典藏作品展”9月28日將在八大山人紀念館開展,從齊白石所臨摹的八大山人手稿,到創作中留存的八大山人筆意,展覽設“雪個同肝膽”、“通身皆靈氣”、“神似天然趣”三大篇章,將八大山人對齊白石的影響進行梳理,呈現二者的藝術傳承關係,讓觀者全面瞭解齊白石藝術歷程。據悉,此次北京畫院選取了館藏的85件齊白石作品來昌展出,包括齊白石的《羣雞圖》《山溪羣蝦》《柴耙》《青燈有味》《桃實》等經典作品,其中部分齊白石手稿作品也是首度面向觀眾展出。
“渾無斧鑿痕”:當齊白石“來到”八大山人故里

齊白石 青燈有味 北京畫院藏

“渾無斧鑿痕”:當齊白石“來到”八大山人故里

齊白石 桃實 北京畫院藏

“渾無斧鑿痕”:當齊白石“來到”八大山人故里

齊白石 羣雞圖 北京畫院藏

同時八大山人紀念館同時也呈現大量八大山人的書畫作品。

據八大山人紀念館館長周曉健與策展團隊介紹,此次展覽是繼去年由故宮博物院和南昌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回望傳承——八大山人紀念館建館60週年故宮典藏特展”後又一大型策劃,“我們舉辦這次展覽,就是要將這場跨越238年時空的對話,在三個歷史維度上來加以體現。首先,將八大山人的藝術與齊白石的繼承,來進行雙人對話;其次,將八大山人所處的時代,與齊白石所處的時代進行對話;再次,當400年的八大山人藝術、與156年間的齊白石藝術,以對話的形式,擺在我們面前的時候,凝望古今,思如潮湧。這也是兩位藝術大師與觀眾的對話。”

“渾無斧鑿痕”:當齊白石“來到”八大山人故里

齊白石 牽牛草蟲 北京畫院藏

此次展覽的齊白石作品均來自北京畫院,北京畫院院長、北京畫院美術館館長吳洪亮在前言中介紹,八大山人與齊白石跨時空的對話展覽是八大山人紀念館首先提出,展覽的合作意向雖早在幾年前就已達成,策展邏輯的敲定卻一直處於磨合階段,“我們不希望展覽只是簡單的作品參照對比,而是期望通過這線索,挖掘出多維度甚至逆向的思考。譬如兩者身份與歷史背景的差異、畫法的偏鋒之好、隱喻的反覆運用等等。當然,更為重要的是,如果我們認為齊白石對雪個清冷寫意精神的繼承與創格,可以納入到變革中國畫的積極力量,那麼白石老人的這些臨鈎作品對於研究八大的藝術又有什麼積極意義呢?以及這樣的研究對今天全球化邏輯下的中國繪畫發展的瓶頸問題有何啓迪?這諸多問題,我覺得大可以從此次展覽中尋找些許思考的路徑。”
“渾無斧鑿痕”:當齊白石“來到”八大山人故里

齊白石 蜜蜂花卉 北京畫院藏

“渾無斧鑿痕”:當齊白石“來到”八大山人故里

齊白石 魚 北京畫院藏

“具體説來,朱雪個誇張簡逸的畫風是中國畫壇彌高至偉的山峯,在他身後的300餘年,多有文人畫家所追捧,而齊白石的孺慕之情,最可謂是‘至老不衰’的。無論是早年鬻畫的‘仿擬山人意’,還是衰年變法後的‘膽敢獨造’,‘白石雪個同肝膽’都是他追隨八大山人寫意精神的真實寫照。‘傳移模寫’本質是創造性的,不僅強調摹其形,更要移其神。雪個的畫,誇張、簡逸、晦澀,遺世獨立冷清醒;齊白石的畫,樸實、天真、童趣,勃發生機暖人間。兩者代表其個人最高成就的風格看似迥異,八大山人的藝術如握在手中的寒冰,齊白石的藝術如冬日午後的暖陽。其實他們在精神上皆強調個性,在筆墨裏醉心於極致,善於表現強烈的視覺衝擊力,骨子裏對藝術的態度是一樣的。甚至可以説,齊白石的藝術精進在於對八大精神性的延續、自我情懷的抒發與真摯感受的表達。正是早年臨仿八大的‘學而不似’,才使得他能夠得魚忘筌地‘膽敢獨造’,這也正是齊白石所説的‘白石雪個同肝膽’的真正含義。”吳洪亮進一步介紹説,“雪個的山水花鳥作品,我們見得較多了,但人物畫卻寥寥無幾,山水畫中的點景人物也只是簡單勾勒,不見五官。驚喜的是, 不僅齊白石的日記中記載了他見過八大的中幅“畫佛”, 而且北京畫院所藏的畫稿及多幅作品中也提供了他臨習八大人物畫的有力證據, 甚至成為齊白石人物畫形態中的重頭戲,這就顯得非同一般了。”
“渾無斧鑿痕”:當齊白石“來到”八大山人故里

齊白石 扶醉人歸圖 北京畫院藏

“渾無斧鑿痕”:當齊白石“來到”八大山人故里

齊白石 搔背圖 北京畫院藏

據主辦方介紹,此次展覽展期為9月28日—12月28日,免費對外開放。為普及推廣國畫藝術,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展覽期間還將開展系列學術活動,包括“策展人對談話”“學術研討會”和出版《渾無斧鑿痕·對話齊白石——北京畫院典藏作品集》等,還將推出“名家談白石”“媒體開放日”“大學生進紀念館現場臨摹”“志願講解”等多種形式宣教活動,將文化惠民力度做到最大化,將文化惠民範圍做到最廣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61 字。

轉載請註明: “渾無斧鑿痕”:當齊白石“來到”八大山人故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