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因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孕育出豐富多彩的旅遊資源。
近年來,我州藉助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重大機遇,積極開創旅遊新格局。
如今,全域旅遊已成“燙金名片”。州委、州政府圍繞這張“燙金名片”不斷做文章、繪藍圖,旅遊業在全州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愈發凸顯。觀光、休閒、避暑等複合型旅遊業態已逐步成型,一些新的旅遊業態正蓬勃發展。
今年,我州將繼續全力推進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揚鞭奮蹄再出發,力爭成為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
統籌規劃,激起全域旅遊一池春水
2019年9月20日,文化旅遊部公示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恩施市成為湖北省入圍的三縣市之一。消息傳來,恩施沸騰。
2016年以來,我州吹響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號角,恩施市按照州委、州政府“州級統籌、全域規劃、招引大商、聯動推進”的要求,成立以主要領導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將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並高起點編制《恩施市全域旅遊發展規劃》,形成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
同時,恩施市委、市政府出台《關於推動生態文化旅遊產業集羣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關於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的十條意見》,建立孵化基地引進人才,運用過橋資金、貼息貸款政策扶持旅遊企業,2017年至2019年,共安排使用資金過億元,兑現以獎代補資金2100萬元。
近年來,恩施市旅遊市場逐步拓寬,旅遊產業蓬勃發展。目前,全市成功創建3A級以上景區8家,中國歷史文化名村1個、中國傳統村落12個,國家森林公園2個、國家地質公園1個,省旅遊名鎮1個,共培育17家星級飯店、1000餘家星級農家樂和民宿。
恩施市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進程喜人,也是全州推進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一個縮影。
圍繞州域成功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這一總目標,我州大手筆編制《恩施州全域旅遊規劃》,頂層謀劃、高位推進,構建全域旅遊規劃格局,明晰8個縣市全域旅遊發展定位,並提出要把恩施市和利川市兩個市區按照5A級景區標準、其他6個縣城區按照4A級景區標準、一系列鄉鎮按照A級景區標準進行建設。
如今,圍繞規劃抓落實,各縣市同步實施全域旅遊推進工程、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工程,同步配套產業融合、資金保障、人才保障、旅遊標準化等保障措施,同步推進旅遊統計、旅遊考核等相關改革項目,全州上下“一盤棋”,激起全域旅遊發展一池春水。
優化服務,讓遊客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5月17日,恩施大峽谷風景區內,機器轟鳴,工人忙着對龍船調山水實景劇場水上大舞台進行改造升級。龍船調山水實景劇場總投資約2.06億元,2014年上演以來,深受遊客歡迎。
山谷對面,也是一片繁忙景象。地面纜車正在進行改造升級。
去年,恩施大峽谷風景區遊客量創新高,景區道路已不能滿足需求,於是,恩旅集團用現代軌道交通替換公路客運,快捷、批量、安全、舒適疏散遊客。
“近期遊客相對較少,我們利用這一間隙,加快軟硬件升級,提升服務水平,提高遊客遊覽品質。”景區負責人介紹,目前,景區調整思路,把疫情防控期變成改造升級期,修煉“內功”。
一直以來,我州圍繞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理念,以人為本,不斷優化旅遊環境,提升配套服務,讓遊客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優化硬件設施。堅持面向政府、企業、公眾,建設旅遊大數據平台、視頻調度系統、智遊恩施系統,實現恩施全域旅遊監管升級、調度升級、體驗升級。
強化市場監管。州政府印發《關於調整有關部門旅遊市場綜合監管職責的通知》《恩施州民宿管理暫行辦法》等,對部分法律法規尚未明確規定的玻璃棧道、涉旅未開發區域等明確部門監管責任,構建全域監管格局。
落實主體責任。推進聯合執法,確保市場規範,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緊扣重要時段、重要領域,落實部門監管責任、企業主體責任,定期調度督辦安全工作,沉入一線開展明察暗訪,確保旅遊安全形勢總體平穩。
齊抓共管,推進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改革
今年,是我州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關鍵之年。面對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體制變化、驗收細則變化、機構調整變化、外部環境變化等,我州將順勢而為、主動作為,繼續紮實推進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改革。
對標創建,加快進度。認真落實《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驗收、認定和管理實施辦法(試行)》,進一步強化縣市創建主體責任,加強工作督導,力爭2020年1個縣市基本達到驗收標準;通過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推動生態文化旅遊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
強化統籌,整體推進。強化規劃統籌,推動州縣全域旅遊規劃落實到位;強化項目統籌,按照“全域規劃、州級審批、縣市實施、協同推進”工作要求,落實《恩施州旅遊資源統籌管理辦法(修訂)》,加強旅遊資源統籌項目整改,構建“一盤棋”格局;強化力量統籌,充分發揮全域旅遊委員會成員單位作用,構建齊抓共管的創建格局。
狠抓項目,夯實底盤。對於鄂旅投、省交投、中誠信等投資的重大旅遊項目,實行專班調度、全程服務,推進騰龍洞創5A、恩施大峽谷、咸豐坪壩營、建始石門河延伸開發等一批景區提檔升級項目,旅遊廁所革命等一批基礎設施配套項目。以項目為載體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形成文旅、農旅、交旅、城旅等深度融合格局。
強化宣傳,打響品牌。堅持州縣聯動、政企聯手、區域聯合,強化宣傳促銷,進一步提高知名度和影響力;加強全域旅遊創建的宣傳,力爭出經驗、出成果。
加強監管,優化環境。依託文化旅遊市場執法改革,健全旅遊市場綜合監管機制,全面強化市場監管、安全監管,提高遊客滿意度,確保安全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