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百年前泰山老照片:完全不收門票,玉皇閣裏還供奉着道士不腐肉身

由 豆更生 發佈於 休閒


【遊客乘坐轎子游覽泰山】(這是一組拍攝於1913年左右的泰山照片,當時的泰山不收門票,遊客數量相對較少。)。泰山,自古就有“五嶽獨尊”、“天下第一山”的美譽,也是古代皇帝進行封禪的場所。遠古時期的神農氏、炎帝、黃帝、堯、舜、禹等,無不來泰山祭祀天地。


【泰山一天門】一天門位於泰山中路盤路起始處,始建於明朝,這是一座跨道而建的雙柱單門式石坊。石坊兩側分立明隆慶年間欽差監兑户部員外郎楊可大題“天下奇觀”碑和嘉靖年間登州府通判孫價書“盤路起工處”碑。


【泰山南天門】南天門又名三天門,位於十八盤盡頭,是登山盤道頂端,座落在飛龍巖和翔鳳嶺之間的山口上。南天門始建於明朝,此後多次重修,建國後兩次按照清朝風格重修。南天門分上下兩層,上層摩空閣,面闊三間,二柱五檁五架樑,重梁起架,黃琉璃瓦捲棚重檐歇山頂;下層為拱形門洞,兩側鑲石刻對聯,“門闢九霄仰步三天勝蹟,階崇萬級俯臨千嶂奇觀。”


【遊客乘坐轎子游覽泰山】封禪大典是泰山獨有的古老禮儀,但並不是任何一位皇帝都是有資格封禪泰山的。根據《史記》記載,封禪泰山過程是這樣的,“此泰山上築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故曰禪。”


【外國人乘坐轎子游覽泰山】石刻是泰山風景區一大特色,主要種類可可分為石碣、石闕、碑刻、摩崖碑刻、墓誌、經幢、造像記及石造像、畫像石和題名題詩題記等9種。


【泰山玉皇頂】玉皇頂位於泰山的主峯之巔,因峯頂有玉皇廟而得名,主祀玉皇上帝。玉皇廟為泰山地勢最高的建造物,由山門、玉皇殿、迎旭亭、望河亭和東西禪房組成。


【泰山碧霞祠】碧霞祠是泰山女神碧霞元君(“泰山老奶奶”)祠宇,始建於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碧霞祠以山門為界分內外兩院,外院有歌舞樓、東西兩神門閣、左右鐘鼓樓等,歌舞樓下有一火池。主體建築碧霞元君殿,面寬五楹,重檐八角。


【泰山斗母宮】鬥母宮位於萬仙樓北,原名“龍泉觀”,於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重建後更今名。鬥母宮原為道教宮殿,康熙年間改為尼姑住持。宮門外的《鬥母宮增修記碑》記述了當年香火鼎盛時期的情況:“凡遊山婦女,宦室瀛眷,皆入廟作休息地;而冠蓋之往來,亦慕名而瞻禮焉。香火之盛,為羣廟冠,鐘聲佛號,日夕無虛”。


【五大夫松】五大夫松位於雲步橋北側的五松亭旁,旁邊有石坊赫然而立,上題詞“五大夫松”。史書記載,秦始皇登封泰山時,中途遇雨,避於大樹之下,因樹護駕有功,遂封該樹為“五大夫”爵位,後被雷電摧毀。 清雍正年間,重新栽種五棵,如今剩餘兩棵。


【玉皇閣裏羽化得道的泰山孫真人不腐肉身】孫真清,直隸河間府阜城縣人,遊泰山後留居玉皇閣,修行六十年後功成道就。康熙四十年(1701年)某日,孫道士跟弟子説:“吾死停於閣內,三年開視,可埋則埋。”三年後,弟子打開棺柩一看,師傅端莊如生,於是建了神龕供奉不腐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