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因安嶽縣境內多個水庫水位下降
驚現了一座“水下佛國”
關於這個“水下佛國”大家都想一探究竟
別急,一起往下看看
↓↓↓
【圖 / 吳坤忠 攝】
安嶽縣書房壩水庫
始建於上世紀70年代
匯水面積130多平方公里
在書房壩水庫旁的原悦來鄉
(現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卧佛鎮管轄)境內
一直流傳着水下佛像的傳説
【安嶽縣悦來鄉 / 吳坤忠 攝】
1 佛像傳説
在書房壩
當地曾有人著書《神奇的悦來佛海》稱
悦來周邊寺廟簇擁
東有紅湖、來鳳的龍頭廟、興隆廟
玉皇廟、六井寺、觀音堂等
西有蟠龍麻子菩薩廟、回龍寺等
南有黃桷大佛、道士廟、玄廟觀等
北有卧佛龍潭寺、卧佛院等
【悦來鄉摩崖石刻 / 吳坤忠 攝】
而悦來水域沿岸
隨處可見摩崖石刻和古巖洞
上世紀70年代
書房壩水庫建成後
分佈水域邊上的佛像
被淹沒於新建水庫的綠水中
其中
歷史悠久的聖燈寺被整體淹沒
羅漢寺、福濟寺部分被淹沒
數以千計的佛像溺於水中
枯水季節常有佛像露出水面
有的則永遠藏於水下,與水同眠
【頭部毀壞的摩崖石刻 / 吳坤忠 攝】
2 佛像重現
今春以來
安嶽縣降水量減少
書房壩水庫水位與往年同期相比下降近3米
許多佛像方得重見天日
經文化和旅遊資源普查發現
藏於水下重見天日的石窟主要為
卧佛鎮(原悦來鄉)火塔村二組羅漢寺摩崖造像
和來鳳鄉堰樂村十組福濟寺摩崖造像
【重見天日的羅漢寺摩崖造像 / 吳坤忠 攝】
目前
羅漢寺摩崖造像和福濟寺摩崖造像
都已納入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登記
【普查人員野外調查中 / 吳坤忠 攝】
後期
安嶽縣還將進一步加強保護
防止石窟造像被破壞
3 羅漢寺摩崖造像
據普查工作人員介紹
羅漢寺摩崖造像共有龕窟43個
造像155尊、浮雕石塔3座、題記9通
石窟開鑿於唐代
宋代續有雕刻
龕窟以方形雙層平頂龕
方形拱形頂龕、方形敞口龕、方形平頂龕主
造像內容以釋迦説法、二菩薩
釋迦並阿彌陀佛、力士、一佛二菩薩
佛道合龕等為主
【開鑿於唐朝羅漢寺摩崖造像,佛像仍有色彩
/ 吳坤忠 攝】
據悉,羅漢寺摩崖造像是
佛道合於一處的造像
規模較大
對研究四川民間宗教信仰
具有重要意義
【保存完好的摩崖石刻 / 吳坤忠 攝】
4 福濟寺摩崖造像
在書房壩水庫另一處摩崖造像福濟寺
高處崖壁上還保留着不少佛像遺址
裸露的河牀上散落着雕刻
精美的殘碑、佛像和銅錢紋
【普查人員調查福濟寺摩崖石刻 / 吳坤忠 攝】
一對“捧繡球”守護獸石獅的
腳背剛好露出水面
相視而坐,彷彿在對話一般
【面對面懷抱“繡球”的石獅 / 吳坤忠 攝】
河岸邊一塊露出水面的大石頭背後
村民口中的“天龍八部”石刻一字排開
雖然被水淹過,但保存完好
八個頭像各不相同
刻得栩栩如生
【安嶽縣悦來鄉 / 吳坤忠 攝】
“天龍八部”指代的是佛教裏被教化為
護法神的8種神道怪物
隋唐時期最流行的“天龍八部”題材
而宋之後少見
因為那時的佛教石刻
已經把各種天神天官都納入表現題材
“天龍八部”也就淡出了
【仿若在交談的石獅 / 吳坤忠 攝】
福濟寺摩崖造像雕刻手法清代風格明顯
而位於福濟寺遺址後門位置
雙手“捧繡球”的石獅則更有特點
與常見的匍匐狀造型不同
這對坐起的石獅在安嶽還是第一次出現
經文物普查資料顯示
福濟寺摩崖造像共有龕窟29個
造像69尊、石塔1座、碑刻題記4通
石窟開鑿於清代
造像內容以羅漢、十菩薩
七佛、天王、彌勒佛等為主
有光緒丙子年年號
【福濟寺摩崖造像中的“雲明寶塔” / 吳坤忠 攝】
其中有一雲明寶塔
為4邊形單檐石塔
塔通高2.5米,廡殿式頂
塔身每面開龕刻一坐佛
正面龕內刻七祖坐像
通高0.55米,肩寬0.3米
龕左右兩側陰刻“雲明寶塔,七祖座禪”
塔身四面高浮雕龍現存13條
形象生動
【部分被淹的福濟寺 / 吳坤忠 攝】
此處摩崖造像是安嶽縣規模最大
數量最多、雕刻最精美
開龕造像題記時代明確的清代摩崖造像
對四川摩崖石刻藝術的傳承和
摩崖石刻的分期斷代有參考價值
隨着全省文化和旅遊資源普查工作的開展
也讓更多“隱姓埋名”的文化和旅遊資源
重見天日
這不僅給四川的文化和旅遊資源
增添了新的寶貴財富更通過資源本身
向人們講述着那一段段不為人知的往事
温馨提示
建議出行前進入
四川地質災害隱患點掌上查詢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