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認為炫耀文采就是一種讀書多有文化的體現,其實有時候有的場合,過多的展現文采,體現出的只是自己的膚淺和虛榮。
無意中看到一個視頻,有一個人激情澎湃地演講説,人要多讀書,讀書多的人和讀書少的人在説話的時候就能看出來。比如説在看到春天的美景時,讀書多的人會説“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而讀書少的人只會説“哇塞,好看,真美”。誇一個人美,就説:“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而不是説“哇,太漂亮了”等等。
看到這個視頻,不禁讓我想起在一次重大的慶典活動前,朋友圈紛紛轉發的一條信息,説大家趕快惡補詞彙,要用“震撼”“英姿颯爽”等等,而不是到了跟前只會説“哇塞”“牛鼻”“真泥麻齊”。當然只是網上的一個笑話。於是在那天慶典的時候我發了一條朋友圈:“哇塞,牛鼻,真泥麻齊!”
讀書多與讀書少,在説話中的確是能體現出來的。但是説話畢竟是説話,而不是演講,演講可以煽情,可以炫耀文采。但是説話,是一種交流,重要的是交流結果,而不是炫耀自己的文化。
在電視劇《甄嬛傳》熱播的時候,曾流行過很多“甄嬛體”,比如:“這五一的假期真是極好的,雖然沒有明媚日光的照耀,涼風習習倒也十分清爽。只可惜歡樂的時光總是消失得極快的,如果能將這閒適多留住一日,那真是再好不過了。”“説人話!”“明天又要上班了!”
“甄嬛體”很顯然是非常有文化的一種,但是如果真用在現實生活中,這樣説話,別人懟你“説人話”的時候,就意味着這種説話方式太文藝,反而讓人厭惡,甚至讓人覺得不是在説人話。
讀書多少是可以通過對話來表現出來的,但説話是不是有文藝範,卻未必能真實地表現一個人的文化素質,而更多的時候,只能表現出的是一個人的炫耀水平。而越是在這種説話中咬文嚼字文縐縐的人,越讓人覺得不夠真實。
真正讀書多有文化的人,不會在措詞上過分講究,而更注重的是用恰當的表達方式,在恰當的時機説出恰當的話。比如對着美景,別人都在歡呼雀躍的時候,你説“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別人未必會覺得你有文化,甚至有可能覺得你掃了別人的興致。在人家聚會的時候,你對一個人説出大段的文言文讚美,氣氛很有可能瞬間被你拉到谷底。
曾經寫過一篇叫《大煞風景》的文章,裏面寫了兩個真實的故事。一個是大學時期在校門口發生的事,當時有個賣兔子的,很多人圍觀可愛的兔子。結果去了一箇中文系的女生,看上去文文靜靜的,她開口就問了一句:“這兔子長多久就能吃了?”大家瞬間都覺得大煞風景。
而另一個是一些朋友在野外玩,看見一隻野兔,大家一起圍成圈把野兔抓住了。在大家商量怎麼把這隻兔子吃掉的時候,一個女生抱過兔子説:“這兔子多可愛呀,你們怎麼忍心把它吃掉呢?”大家也都覺得大煞風景。
同樣的話在不同場合,效果是不一樣的,不同的情景也需要不同的話語。所以不要認為炫耀文采就是一種讀書多有文化的體現,其實有時候有的場合,過多的展現文采,體現出的只是自己的膚淺和虛榮。
肅竹2020.5.27.22:35於漢中(原創作品,嚴禁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