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郭仁賢
出品 | 雷鋒網產業組
經歷了近30年互聯網行業“水大魚大”的發展後,到了互聯網下半場,工業互聯網正成為國內創新創業的網紅賽道。
除了有GE、西門子、PTC、SAP等國際巨頭盤踞其中,還有浙江藍卓、騰訊雲、卡奧斯、徐工信息等本土嫡系部隊在聞風而動,以及越來越多的主體力量持續地帶動着更多細分領域的技術創新。
而自2017年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工業互聯網行業在國內受到更多重視並得到大力發展,也不過短短几年時間。
現階段的工業互聯網行業正處於發展初期,主體玩家們正四散在產業的深海中,一邊在摸索中奮力前行,另一邊也享受着時代紅利......
那麼,未來的行業發展會呈現怎樣的態勢?經歷數年的發展後,他們是否會在更多垂直領域展開激烈角逐,“短兵相接”進行一場熱戰?
基於工業互聯網平台,浙江藍卓總經理譚彰表示:
“未來的競爭,可能不僅僅是平台和平台之間單獨的競爭,而是圍繞平台的生態和圍繞其它平台的生態,這兩個生態之間的競爭。”
此外,我們知道由於工業細分領域比較龐雜,因此初期階段工業互聯網生態的建立可能比消費互聯網需要更多時間和精力,吸收各種工業企業的需求,最後去延伸平台對外賦能的能力等。
工業互聯網的範疇很大,所囊括的企業不管是就數目,還是細分領域門類來講,其規模都是空前的,那麼不同的主體力量在其中如何發揮作用?近日,雷鋒網從企業如何給自己定位,基本戰局以及如何打贏“未來之戰”進行了梳理。
產業深海中,如何定位自己?我們知道,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而每類工業企業都有自己獨特的工業Know-How和行業知識。但是據瞭解,沒有一個廠家,能夠覆蓋所有的工業各細分行業及應用場景。
另外,入局工業互聯網賽道的玩家們其本身的基因也不同,比如工業企業、ICT企業、互聯網巨頭等,他們有些是從流程性製造切入的,也有從離散型製造切入的,其打造的工業互聯網平台的技術架構也各不相同。
談及自身定位,浙江藍卓譚彰表示:
“對藍卓來講,我們從一開始就堅定地把戰略聚焦在工業操作系統,把supOS平台定義成類似於安卓這樣一種開放的操作系統。在這個平台上,我們把27年的工業積累以及工業軟件構建時所需要的各種基礎組件和能力都在平台上經過封裝,然後通過API的方式把它們開放出來。”
“而生態合作伙伴,可以給平台增加非常強的應用能力,構建各種場景式的工業APP。因此supOS平台是非排他性的,這些來自於不同領域、很多的合作伙伴,基於“平台+工業APP”模式構建一個開放的生態。對於工業企業的最終用户來講,他們可以從供應側的資源池中自由地選擇、下載工業APP。”
雷鋒網瞭解到,從2018年開始,浙江藍卓一直投入非常多的精力在研發方面,持續推進平台本身的規劃、設計和迭代,把對工業的理解,很多平台所需要的基本組件和服務等都下沉到supOS工作操作系統當中,不斷地把平台的厚度增厚。
譚彰認為,對於工業互聯網平台商來講,如果只是有工業互聯網的模式,即使他們有行業領域的一些客户資源或者是領域的一些優勢,也無法支撐其走得更遠。很大程度上,工業互聯網平台這種模式一定是一種平台經濟或者是圍繞平台的生態模式,因此,怎麼樣將平台賦能給各種行業、各種工業企業,以及工業裏面的一些合作方,這都是需要平台本身有比較大的開放性和生態賦能性。
而談及騰訊云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的自身定位,騰訊雲智能製造總經理梁定安表示主要從3方面去看,具體情況如下:
能力“放大器”。通過將工業領域所積累的知識、經驗、工業應用雲化、SaaS化、APP化、移動化,戲劇性降低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的使用門檻,讓中小製造企業也能享受到數字紅利。
創新“加速器”。工業互聯網是“跨界新物種”,互聯網企業可以充分發揮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安全、區塊鏈等技術領域的優勢,並通過與OT技術、與不同行業與場景融合,從而創造更多的新產品、新模式、新服務與新業態。
產業“連接器”。可以有效推動工業互聯網與其它產業的連接,包括零售、金融、農業、交通等,最大程度釋放工業互聯網作為數字經濟基礎設施的價值。並通過產業之間的充分融合反向推動工業互聯網的高質量發展。
另外,SAP中國副總裁兼首席數字官彭俊松博士曾在《打造工業互聯網生態,推動服務貿易的“外循環”》2020年的主題報告中分享到:目前國內工業互聯網行業的集中度並不高,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全球600家工業互聯網平台中,中國就佔到500家。
那麼,國內數百家的工業互聯網平台要如何展開一場大混戰?
戰局:是“競合”而非“零和”
談及中國工業互聯網的未來發展格局,海爾卡奧斯CTO謝海琴表示:
“這麼多家的工業互聯網平台,從用户角度來看,其實是各有特色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去選擇。而最終這些平台,肯定會歷經大浪淘沙只留下一部分,在這些工業互聯網平台中,最後可能會有些合併。”
“工業互聯網是技術的集大成者,需要大量來自不同學科、技術與知識的匯聚與融合。而當前沒有哪家平台具備超過50%以上工業互聯網所需要的資源、技術與能力。”因此,騰訊雲梁定安認為:
“平台之間不是零和關係,而是競合關係,並且是合作優先於競爭。需要平台與平台之間的充分協作,構建一個“共享與協同”的生態共同體,共同把蛋糕做大。”
雷鋒網瞭解到,騰訊在積極與其它平台展開合作,比如2020年國家級雙跨平台中的三家,包括工業富聯、樹根互聯和忽米網,都在用騰訊WeMake工業互聯網平台提供的雲底座與大數據平台。2021年,工業互聯網知識分工與協同體系會進一步加強。騰訊WeMake會扮演好“平台的平台”這一角色,服務好更多的行業、區域工業互聯網平台。
而浙江藍卓譚彰則是從行業集聚度和商業模式的形成方面出發,他表示:
“未來的工業互聯網,一方面行業集聚度會提高,另外,一些真正跑通行業邏輯,平台比較紮實的這些平台提供商會越做越強。而接下來的兩三年,可能會有3~5家特別有影響力,並且平台的應用數量和整個價值能夠得到印證的平台提供商其行業地位逐步顯現。”
他還表示,工業互聯網可能不像消費互聯網一樣,到最後行業聚集度這麼高,只剩下阿里、京東等。由於工業有很多細分的行業和特定的領域,這裏面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因此不可能到最後只排他性地剩下兩、三家。
雷鋒網瞭解到,因為與消費互聯網存在本質的區別,工業互聯網更多是滿足差異化需求,所以未來會出現更多平台型企業,在自己所擅長的細分賽道很好的發展下去。
而現階段,客觀上講各個平台提供商都還處於打基礎的階段,也就是説整個工業互聯網的業內標準還沒有完全地確定下來,還沒達到可以相互打通這個階段。而將來,平台和平台之間的打通,甚至使得平台上的APP可以跨平台來進行交換使用,最終達到這樣的一種開放性則是行業趨勢。
打贏“未來之戰”據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AII)發佈的 《工業互聯網平台白皮書(2019)》,在工業互聯網平台的未來展望中分析到:平台創新與競爭的大幕剛剛拉開,未來將有更多主體進入這一領域,但只有少數能最終構建起自己的“平台經濟” ......
現階段,騰訊雲圍繞WeMake平台,為了更好地應對工業互聯網的“未來之戰”,雷鋒網瞭解到,他們將努力打磨產品。比如去年,騰訊WeMake平台推出了三大面向工業企業的數字引擎,其主要內容包括:
企業雲遊移動協同引擎定位是提升企業無邊界協同效率;
工業營銷引擎旨在幫助企業構建端到端的C2B能力;
工業大數據引擎則是讓機器更好的輔助人做決策,優化生產運營的效率。
騰訊今年會繼續打磨好這三款產品,豐富這三款產品的能力與落地場景。另外,除了努力打磨產品,他們還將在以下3方面持續發力,具體情況如下:
樹標杆。樹立更多可落地、可複用、可以真正為企業帶來價值的行業標杆。提升騰訊WeMake平台在工業領域的影響力。
建生態。聯合更多垂直領域的工業互聯網服務商(比如自動化廠商、軟件廠商、數據採集廠商),推出面向更多行業與場景的聯合創新解決方案。
區域深耕。騰訊雲WeMake工業互聯網平台目前已經落地包括佛山、張家港、西安、長治、煙台、德州在內的10餘個地市。2021年,騰訊一方面會加快更多區域平台的落地,同時加強區域平台的深度運營,為當地企業帶來創造可持續的價值。
騰訊雲認為,工業互聯網發展不是競爭的邏輯,而是“共生、共贏”的邏輯,工業互聯網的參與者必須要依靠其它各方才能獲得成功。騰訊WeMake在工業互聯網的定位是“連接器”、“工具箱”與“生態共建者”,“共享與協同”是迎接工業互聯網未來的最好打開方式。
針對不同的生態夥伴,浙江藍卓這邊分為ISV、分代理商以及工程實施生態的,也有一些項目合作生態的。譚彰表示:
“從最開始的生態發展、生態合作,對生態夥伴進行培訓和賦能,到進行生態產品、生態方案的集成,生態項目的共同實施,到後面再基於平台的生態分層等,藍卓正在圍繞supOS工業操作系統打造一條非常完整的“生態流水線”,可以讓生態的發展更加廣泛,更加高效,更加快速,讓生態合作伙伴真正能夠體會到跟平台合作的價值,形成長期共贏的生態模式。”
就如何更好地迎戰未來,浙江藍卓的發力重點主要為“平台+生態”。譚彰認為,真正能不能走得更遠,最後PK的肯定是平台的厚度,平台的能力,平台的開放性,平台的易用性,平台對於我們各種企業的連接能力等。
此外,未來的競爭,可能不僅僅是平台和平台之間單獨的競爭,而是圍繞平台的生態和圍繞其它平台的生態,這兩個生態之間的競爭。
雷鋒網瞭解到,平台本身的能力有差異,或者擅長點有差異,其外圍的生態所提供的綜合能力又有差異,因此,這個會影響到最終的未來競爭的格局。
在很大程度上來講,平台的質量、客户的口碑以及生態能力、生態的口碑,這些是最終會影響工業企業客户對平台的接受程度,是否長期使用這個平台,怎麼樣使用平台其中最重要的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