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赫茲波是頻率在0.1THz~10THz範圍內的電磁波,處於宏觀電子學與微觀光子學的過渡區域,是電磁波譜中唯一待全面開發的頻譜資源,已成為發達國家爭先搶佔的核心頻譜資源和科學制高點。作為一名科學工作者,中國科學院院士、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劉盛綱致力於我國太赫茲研究領域的發展,是我國最早開展自由電子激光研究、高功率微波研究的科學家和國際電磁場與生物細胞非熱相互作用研討會的發起人之一。
劉盛綱,中國科學院院士,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導師。物理電子學家,在電子迴旋脈塞、自由電子激光與高功率微波、微波電子學及微波等離子體電子學、生物電子學等領域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建立了有關理論,作出了開創性及奠基性工作,得到國際上的公認和好評;取得了大量開創性成就,是我國該領域的先驅者。1986年至2001年任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曾獲陳嘉庚獎、國際K.J.BUTTON獎、國際紅外毫米波太赫茲學會特別貢獻獎等。曾兩次被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邀請為諾貝爾物理學獎提名者,並且獲2000年國際愛因斯坦科學獎的提名。
從逃難少年到\"中國太赫茲之父\"
上世紀40年代,少年劉盛綱跟隨父母流於戰亂,掙扎求生。回憶起少年時期的種種經歷和磨難,他感嘆道:\"沒有國哪有家。只有國家富強,才有家庭和個人的幸福。\"
劉盛綱與妻兒
劉盛綱訪問美國與田納西大學校長簽訂合作協議
1955年,劉盛綱畢業於南京工學院無線電系電真空專業並留校任助教;1956年至1958年在成都電訊工程學院攻讀蘇聯專家的研究生並任專業翻譯,1978年任教授;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84年任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副院長;1986年至2001年4月任電子科技大學校長。
\"從1992年開始,劉老師每年都向有關部門提交關於太赫茲研究的報告。\"學生牢牢記得劉盛綱的鍥而不捨。他曾3次向國家提出重大科學技術發展建議:第一次是1980年建議發展自由電子激光研究工作;第二次是1988年提出發展高功率微波研究工作;第三次是年過古稀後奔走建議大力發展太赫茲領域研究。
2005年,由他主持召開的第270次香山科學會議,終於確定了我國太赫茲科學技術的新發展。此後,他堅守在一線,完成眾多研究成果。2012年,已79歲的劉盛綱還在世界頂尖物理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論文,公開新發現,被贊為\"國際太赫茲先驅\"和\"中國太赫茲之父\"。
2014年,劉盛綱團隊應用二維材料石墨烯的表面等離子體波產生輻射,得到了覆蓋整個太赫茲頻段的輻射源,該文章在美國《應用物理快報》發表。該文及後續的文章發表後,該領域內專家認為這種可以覆蓋太赫茲間隙的原理和方法,已經被理論和實驗驗證確定。
2016年9月27日,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辦的第41屆國際紅外毫米波—太赫茲會議上,國際紅外毫米波太赫茲學會將該領域的最高獎——傑出貢獻獎授予了劉盛綱,以表彰其在該領域的傑出成就。他則是迄今為止國際上獲得該獎的第三人、中國的第一人。
不懈努力,推動我國\"太赫茲\"研究發展
把踐行愛國奮鬥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劉盛綱從未止步。2018年9月,第43屆國際紅外毫米波-太赫茲會議在日本召開,全球800多名學者參會。劉盛綱帶隊,從現場成功拿回申辦2021年會議的主辦權,把這個全球紅外毫米波及太赫茲領域最具權威性的頂尖國際性會議,\"搶\"回成都。\"我們是代表中國與澳大利亞展開競爭,非常激烈。\"回顧歷時一年的精心準備和努力,劉盛綱甚為感慨,\"希望身體能堅持住,把這場會議辦好。\"
如果説謙和、矍鑠是對劉盛綱的第一印象,那麼炙熱的愛國情懷和對科學的執着則是他感染人的另一種精神力量。\"日本已決定將在東京奧運會上全面使用太赫茲無線通信。因此,加大我國對太赫茲的科研和應用投入,已經刻不容緩。\"他這樣説道。
國際通訊聯盟已經指定下一代地面無線通信的頻段為0.12THz~0.22THz,太赫茲技術將成為6G或7G通訊的基礎,人類將全面進入太赫茲通信時代。在這一領域,劉盛綱帶領他的團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我國首隻0.22THz千瓦級高功率迴旋管,首隻輸出功率達250mW、0.11THz的太赫茲orotron樣管,國際上率先提出雙電子注迴旋脈塞概念並實現迴旋器件雙頻工作機理,重點突破了太赫茲通信接收機系統結構等關鍵技術,研製出0.22THz高效倍頻源,初步形成了0.22THz通信系統的雛形。
\"對於太赫茲的研究,希望國家給予更多的重視和支持,我們會做得更好,使我國在本領域取得更多的創新性成果和實際的應用。\"劉盛綱堅定地説。
老驥伏櫪,年逾八旬還堅守在科研一線
\"您已經80多歲高齡了,為何還要操勞奔波呢?\"\"科學家是沒有退休的。\"劉盛綱説,\"我做得還不夠多,努力和奮鬥並不是辛苦的事。\"
\"他從來不去追熱點,而是安安靜靜做自己的研究,堅持了60年。\"同為中科院院士的周炳琨如此評價劉盛綱。在學生眼中,他身上的執着、勤奮、踏實、嚴謹等品質,是除學術知識之外,值得終身學習的。
作為全國首批工學博士生導師及理科博士生導師,在50多年的執教生涯中,劉盛綱培養了200多名碩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後。對年輕人的引導,他堅持一個觀點:\"言傳不如身教,老師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學生。\"
深耕物理電子領域60餘載,劉盛綱在學術界熠熠生輝,但他卻不愛提榮譽和頭銜。\"各種獎項並不重要,我想的是,還能繼續為國家做多少事。\"他的拳拳之心,根植於兩份熱愛:一是愛專業,二是愛國家。在科研領域砥礪奮進,用行動踐行愛國情懷,他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