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升 來源|灰度認知社(ID:HDrenzhishe)
2020年4月23日,曹升老師在《經濟觀察報》直播中,分享了《新消費的下一輪增長——四大值得關注的新趨勢》,以下內容整理自本次分享。
從產品型電商,到服務型電商,再到潮流型電商,客户的新趨勢是什麼?從流量運營,到用户運營,再到10萬用户全域運營,門店的新趨勢又有哪些?從餐飲零售外賣三項融合,如何看消費新業態?老品牌和新品牌有何新趨勢?
簡而言之,主要有四大趨勢:客户新趨勢、業態新趨勢、門店新趨勢、品牌新趨勢。
本次內容一共上下兩篇,上篇講述客户新趨勢及業態新趨勢,下篇講述門店新趨勢及品牌新趨勢。
本篇為上篇。以下,Enjoy:
一、客户新趨勢
每當有一個大平台起來的時候,就意味着客户的需求發生巨大變化。最近這幾年起來的大平台中,拼多多和美團是典型代表。
案例1:拼多多
下沉市場的增量與存量
1.崛起:抓下沉市場的支付紅利
拼多多誕生最大的一個基礎是,微信已經完成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下沉市場的數字化。那個時候,我們會看到兩組數據:
一組是微信大約有10億用户;
一組是支付寶大約有5.6億用户。
於是,就出現有意思的邏輯問題:
微信裏面有10億人,與此同時,上網買東西的大部分又都在淘寶裏面。
而淘寶當時只有5.6億人,那麼差額部分的4.4億人,他們是誰?他們在哪買東西?他們買東西有什麼樣的消費偏好?這就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
隨着這個問題再往下繼續深入,就會發現原來這4.4億人大多是小鎮上的人,可能是三四五線城市的人,年齡還偏大一些。
那麼,他們在微信裏有沒有錢?
因為微信支付通過紅包來進行推廣,很多人逢年過節在微信裏搶紅包,有很多微信零錢,200元、100元、50元都有,但是他們沒有綁定自己的卡,也沒有辦法在網上消費,都裝在微信錢包裏。
於是形成這麼一個狀態:
微信出現了一個紅利,給4.4億人普及了移動互聯網,把線下的人拉到線上來。
這些人沒有網上消費的習慣,也擔心綁定銀行卡的風險。但在微信錢包裏還有點小錢,卻沒有地方消費 。
拼多多抓住了這波微信支付的紅利。
第一波推的全是9塊9包郵的商品。
我們可以近似理解,它就是把線下10元店搬到線上來。
以前我只能買周邊三公里少數幾家10元店的東西,現在我可以買到天津的,買到湖南的,買到廣東的10元店的東西……在我面前可能有1萬家選擇。
2.佔領:抓下沉市場的增量市場
那麼下一步做什麼?
當然我們常規的思路是,既然有4.4億人,他們都已經上線,並且已經有用户觸點,我把貨拿過來想辦法賣給他們不就行了。
可是你想想看,阿里、京東也是這麼做的。阿里、京東做下沉市場比拼多多早很多年,一直沒能成氣候。
為什麼不成功?
因為我們城市裏的東西拿到三四五線城市去賣的時候,很可能不符合人家消費習慣,不僅僅是價格上不符合,用户認知成本高,使用成本高,人家就沒有這種使用習慣。
這其中還有一個巨大的空間。
本地的人都希望用自己的品牌。我們不能總跟着城市裏的人去喝五糧液,五糧液太貴,五糧春雖然便宜一點,也沒達到我們心中的一個性價比的標準。還應該再往下,最好有一款是專門為我們自己生產的。
在這個時間點上,這個市場有它自身獨有的特點。拼多多還是蠻厲害的,找到一個跟阿里、京東完全差異化的增量市場,幫助下沉市場的農產品上行。
去年的數據,拼多多做農產品上行大概是1300多億,這是個萬億級市場,完全就跟阿里、京東錯位競爭。
阿里、京東是想把城市的商品、標品賣到農村去,拼多多是把農村的農產品、非標品上行到城市和其他地區。
這與它們的基因也有關係,大家都知道拼多多是和拼好貨合併成的,都是黃錚一手創辦的。
拼好貨就是以水果為主的,在增量市場上拼多多開創兩個品類:
第一,中國最大農產品上行市場,1300多億。
第二,中國最大水果線上市場,銷售額可能比線下所有的水果零售店的總和還要大。
3.夯實:抓下沉市場的存量市場
很多從農村和三四五線城鎮出來的產品是白牌貨。所謂白牌貨,就是隻有一個招牌,沒有品牌,因此也賣不出品牌的溢價。
同時,我們也觀察到,拼多多最近在不斷地推品牌貨。
包括前不久跟國美店器之間進行資本聯姻,2億美元買國美電器的可轉債,結果國美電器的股票大漲。百億補貼在也不斷地推一些品牌,很顯然,拼多多要借品牌貨來拉昇拼多多本身的品牌調性。
拼多多的案例説明什麼?
以前的客户,都是以城市消費為主,去拉動式消費,城鎮的消費都是跟着城市後面去硬拉的。
現在,我們忽然發現3、4、5線城鎮市場用户數更多、量更大,而且他們的數字化已經完成,在線上就可以有統一觸點,不用再到線下去一個一個發傳單。
如果能為這一批新增的網民生產合適的產品,這就是一個巨大的消費新趨勢。
案例2:美團
超級流量與超級賬户
放眼全球,把一款軟件產品做成國民身份證的,大概只有微信。
微信不僅能夠提供一個證明你是某某賬號,證明你是某某身份,同時還能把你的社交關係鏈給列出來,也可以供別的軟件使用。
支付寶也特別奇怪,我們在全球就沒見過一個完全做金融的軟件,最後能夠變成了一個生活服務平台。
同樣,美團也一樣,我們沒見過。
傳統的定位理論也好,基本競爭戰略理論也好,都強調我們做事情就一定要專注。我們就沒有見過像美團這樣的,佈局這麼多產品和業務組合。
有功能型產品、服務型產品,以及內容型產品。
那麼,其背後的邏輯是什麼呢?
1.功能型產品:美團出行
美團出行,屬於功能型流量。
我們平時想不到美團出行,但下地鐵之後,覺得走3公里太遠,這個時候立馬就有需求,掃個碼就能騎走一輛單車。騎完即走,這是功能型流量。
2.服務型產品:美團外賣
美團外賣,屬於服務型流量。
美團外賣並不生產任何一種食物,它通過幫你優選推薦,以及提供配送服務,從而滿足用户的用餐需求,這叫服務型流量。
3.內容型產品:大眾點評
大眾點評,是典型的內容型流量。
我們在外準備吃飯的時候,門口有一家店,500米有一家店,你去哪一家?
80~90%以上的人都會打開大眾點評看一下。門口這家店評分3星,500米的那家店評分4星半,我們就去500米的那家。
可是你看,這些內容都不是商家生產的,也不是你的朋友生產的,是一羣很陌生的人,他們吃過之後給個點評,你就以他們的點評的結果作為你的消費依據,這就叫內容型流量。
基於這三種流量,美團形成了超級流量,超級賬户。
拼多多與美團
崛起的底層邏輯
拼多多與美團的崛起,其底層邏輯又是什麼?
1.產品矩陣化
我們把產品矩陣高度簡化一下,功能型產品、服務型產品、內容型產品幾乎成電商的標配。電商標配不僅僅指電商平台,還包括商家的品牌。
第一代產品型電商阿里、京東,大品類 大客羣 大渠道 大流量。直接殺價,把中間商幹掉,價格便宜。
第二代服務型電商美團、滴滴、餓了麼,本地生活服務 線上流量 線下交付。我幫你找到你想要的,幫你精選。
新一代社交電商拼多多、雲集、微商,社會化傳播 社交裂變 分銷 拼團。
後面的就不一一列舉了。
功能型產品、服務型產品、內容型產品已經成為所有電商的標配。
2.客户數字化
前面説過,每次產品(包括交易平台)發生重大變化的時候,一定是客户需求發生重大變化。
馬車賣得很好,我幹嘛去生產汽車?沒有必要。一定是客户需求上來,覺得汽車更好,我馬車就得停下來,轉型去生產汽車。
客户數字化是這一輪裏面的大趨勢,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客户需求、客户行為、客户體驗。
① 客户需求
功能消費、情感消費、服務消費、內容消費,用户需求的顆粒度更細。
以產品功能消費為主的更多是60後、70後。70後往前去的那幾代人比較在意功能,功能消費的決策因素比較大。
90後年輕人更喜歡服務消費和內容消費,因為產品極大豐富,品牌也極大豐富,可以選擇餘地太多。並不是吃飽穿暖的問題,而是想吃得好、穿得好,吃得有特色、穿得有特色。
所以,服務消費跟內容消費已經成為客户需求裏比較大的兩個新的增量。
同時年輕人對情感消費就不像我們以前死認一個牌子,他們認為品牌情感顆粒度要更細,要更符合他們自身的一個消費品位。
② 客户行為
四大流量:搜索型流量、交易型流量、社交型流量、內容型流量。
你可以在四大流量裏面找到很多用户,而且這個用户不是乾巴巴的,是可以計算可以衡量的一組行為。
他在我的網頁裏待了5秒鐘還是3秒鐘,100個人進來還是20個人進來看都很清楚,用户行為已經數字化。
這四大流量,可以近似簡單粗暴地認為是用户行為的數字化。
③客户體驗
餐飲行業80%以上的流量都來自於互聯網。門店除了攔截線下流量,更依賴線上流量。不僅流量來自於線上,行為來自於線上,更重要的體驗也在線上。
比如手機在線排隊,我在這裏定一個位置,自動生成定位信息,立馬就可以通過微信發給幾個好友。
這些環節都跟產品本身沒關係,跟線下也沒關係,但是極大地創造用户體驗的點,所以客户體驗也數字化。
我們再回來看,原來拼多多、美團這樣的大平台崛起,是因為客户本身發生比較大的變化。
客户數字化之後,客户需求、客户行為、客户體驗都發生比較大的變化,所以我們的產品本身也要發生變化。
以前是我做麪條的,只要把麪條做好就行,現在不行,功能型產品、服務型產品、內容型產品都得要有。
這就是二者崛起的底層邏輯。
這裏,我們還少講了一個潮流型電商。這是什麼意思?
這主要是指天貓,已經成長為全球最大的新品首發平台。換句話説,就是潮流引領者、電商網紅平台集散地。
二、業態新趨勢
關於業態新趨勢。首先,我們來看幾個案例。
案例3:Eataly
餐飲 超市 生活方式
Eataly是一個餐飲超市,超級物種及盒馬鮮生,就是學習的它。但目前在全球還沒看到複製它比較成功的企業。
我是一個生活方式的超市;
我是慢生活超市;
我是專門推薦意大利慢生活美食的超市。
這是Eataly的定位。
慢生活賣的是什麼?
告訴你應該怎麼享受這個菜,如何尋找符合意式風格的原材料?如何把食材的特點發揮出來?
第一,我教你,他們開了培訓學校。
第二,我告訴你到哪去買,就到我們店裏來買精選的食材。
第三,雖然我們不是餐廳,但是你買完之後當場就可以做給你吃,所以這是一個新物種,餐飲超市。
第四,你知道我們的原材料從哪裏來的嗎?我們還建了一個農場,這個農場跟迪士尼一樣,裏面有很多可以全家人一起玩的遊樂設施。
同時最重要的是,那個地方展示了我們原材料是怎麼經過精選走到你的餐桌來的?你們值得帶人去玩,像 IP一樣。
《紐約時報》給它下了個定義:一家包含了繁華的歐洲開放市場、全食超市、高端美食、新時代學習中心等元素的大型賣場。
這是一個新業態。
我們可以看到,餐飲跟超市之間的聯動越來越多,現在大家對生鮮超市特別的感興趣,投資人也願意投,創業者也願意去創業,巨頭也願意去做。原因就在於生鮮超市是高頻生意,跟社區之間的連接度是特別高的。
我們未來極其有可能家裏面沒有大冰箱了,因為小區裏有社區冰箱。社區冰箱送到我們家裏來,可能只要15分鐘,半個小時都不要。因為你等半個小時,做菜還有點麻煩。
現在已經有60分鐘、30分鐘送達的服務了,只不過還做不到像小區冰箱這麼方便。
比如閃送,還有京東到家。他們賣生鮮的時候都告訴你,你這邊下單,我們一個小時到家門口,你一下班到家就可以收到了。所以未來的業態,圍繞生鮮這塊的業態,還是蠻值得期待的。
案例4:米其林
2B能不能新零售?
我們總認為消費就是零售,零售跟消費高度相關,都應該是面向個人2C的。那2B能不能新零售?就看你怎麼定義。
如果是新零售就一定是新的消費。企業級有沒有消費?有啊。傳統的零售是指大批量買進、小批量賣出,甚至於單個賣出,這種商業業態作為零售。
我們認為如果能把重度決策,降維到輕度決策的商業業態,就叫新零售。
很少有人會在天貓、淘寶、京東上買一個米其林的輪胎,快遞到家,然後自己把輪胎給換了。
米其林大量的銷售,實際上都是在 2B的商家裏實現B 2B 2C的。米其林並不直接2C,所以它是一個企業級的產品。
米其林就找到歐洲排第四大的物流公司,跟他們談,你們輪胎保養起來效果不好,你們能不能把輪胎保養交給我們?
我們也不賣輪胎給你,以租代售。
這就把重度決策變成輕度決策。本來我買一個輪胎要花8000塊錢,現在我租輪胎按天付,我幹嘛不這樣呢。
對物流公司來説,有什麼好處呢?
米其林説,我能幫助你在輪胎方面節省開支費用。假設你去年花4000萬,今天我能幫你省1000萬,但我有一個條件,省下來的部分,我們雙方之間要五五開,我要拿到500萬,你留下500萬。
你幹不幹?對方就幹了,效果確實不錯。這就是米其林做的新零售。
國內有沒有學習米其林商業模式的2B企業?有,就是哈囉出行。大眾對共享單車的付費意願度不高。但是外賣騎手有騎車需求,企業付費意願度高。
哈囉單車就找阿里談:
第一,我幫你生產騎手專用的電動摩托車,比使用燒油的電動車要省錢。
第二,電動車充電不是麻煩嗎?騎手那麼多,沿途充電設備嚴重不足。我來給你建一個充電站,為騎手提供換電服務。
這也是以租代售,本來是要賣給他一塊電池,現在變成賣電,把電池租給你用一下。這些都屬於企業級的新零售。
共享單車裏怎麼會有給騎手做換電站的呢?換電站跟共享單車怎麼是一個行業呢?這不是一個行業,這是一個新業態。
案例5:太二酸菜魚
新消費-引領需求
本來酸菜魚是一個普通菜,很多人愛吃,但是也沒上升到作為主打招牌菜的地步。
太二酸菜魚,就把它做成一個面向年輕人的主打招牌菜。
“二”就是覺得自己有點笨,有點傻的意思,品牌調性就是面向年輕人的。
同時它拒絕社交型的吃飯,宣稱4個人以上的你就別來。4個人以下才來吃的快餐,而且有單品為主的快餐,豈不是要變成中式快餐?
如果變成中式快餐,其翻枱率就比較高。前年是4.9,去年是4.8。達到這個翻枱率之後,變成一個全新的業態,在中餐裏做出一個超級大單品。
這樣,就可以拿到的很多的金融溢價。
太二可以去找購物中心談,因為我可以有4.8的翻枱率,我能帶來客流。我在你這裏開和到對面去開,對你們兩家的客流量是有影響的,所以你給我的租金要打折。
很少有像太二酸菜魚這樣的,能夠在商場裏能夠把固定租金轉化成浮動租金的,他們經常跟購物中心談的是8%~11%之間的浮動租金。
這次疫情期間他們就撿了便宜,因為沒有收入,沒有對外付的成本,也沒有租金成本。
以前做中餐一定是要注重環境,中午那一餐以快餐為主,晚餐就是以社交為主。
拒絕4人以上就餐,是不是要拒絕很多人?你的生意還會好嗎?會的。太二酸菜魚開創了餐飲裏面的一個新業態。
業態新趨勢的底層邏輯
新消費涵蓋的業態太多了,我們以餐飲來舉例。
餐飲、外賣、零售三合一,現在已經是非常明顯的趨勢。
外賣很強勢,2009年全國的外賣市場能夠統計的數字大概1億元人民幣。去年已增長至5600億。外賣的業務已經不僅僅是餐飲,還可以送藥、送生活必需品等。
外賣已經使大家的餐飲消費行為發生改變。除了早、中、晚三個正餐之外,又增加三個副餐,上午茶、下午茶和宵夜。
小龍蝦作為國民級網紅食品,市場最紅火的時候,全產業鏈的交易額3000億元人民幣。你們見過哪一個單一食材可以做到全產業鏈3000億人民幣的?
小龍蝦就是完全在外賣三個副餐中的宵夜裏被帶動起來的。
世界盃期間,美團發佈過一組數據,每當有大型體育活動賽事的時候,小龍蝦銷量就蹭蹭蹭往上漲,跟宵夜之間緊密掛鈎。
不過,網紅食品往往生命週期短,小龍蝦去年忽然又回落了。
以前我們都是到路邊店去買烘焙食品的,在路邊看見一個店,看看這個品牌的名字認不認識。認識就進去買,選幾個帶回家,明天早上吃早飯的時候喝個稀飯,再吃兩個麪包。
現在烘焙食品在外賣上面增長最大的在什麼地方?下午茶。
烘焙食品不光量增長的快,客單價拉昇也特別快。下午茶也屬於三個副餐,屬於大家支付意願度最高的。
因為大家覺得下午茶一定要有享受,要有環境,支付意願度就高,錨定價值就高。
小吃正餐化在外賣裏面的特點也特別明顯。
以前吃小吃就是幾個嚐嚐口味,有特色,但是量不大,畢竟還有正常的中餐。請客的時候全來小吃,這怎麼行?感覺對客户不夠尊重。
現在早午茶等小吃正餐化,在外賣裏面增長特別快。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灰度認知社(ID:HDrenzhishe),作者:曹升 灰度認知社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