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讀:隨着互聯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遇到問題會上網求助,從而出現了以康愛公社為代表的網絡互助平台。新生事物必將伴隨着爭議,它也不例外。本文將從四個方面,圍繞網絡互助展開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前幾天在一個網絡互助交流羣裏,與人唇槍舌劍了一番。起因是其詬病康愛公社推出大量的互助社,有一部分參與人數比較少,讓他覺得作為互助開創者康愛公社“不守規矩”。他本身的觀點沒什麼邏輯可言,但問題的本質是普惠的網絡互助是應該是什麼樣子,值得拿出來聊下。
有觀點這麼評價互助“誰掌握了最全面的需求、探索到了最具普適性的可能,嘗試了打破固有模式的嘗試,誰就將掌握未來”,聽着有些道理,但我有些不同看法。
一、網絡互助解決的是什麼問題?我們先回到網絡互助的價值和作用上來。網絡互助想解決什麼問題,實際解決了哪些問題或者解決到什麼程度。
互助由醫療費問題引發的現實困境而產生,起初更多關注沒有商業保險甚至沒有醫保的人。他們缺乏基本的大病醫療費解決方案,醫保有作用但在大病面前遠遠不夠,甚至不少人連基本的醫保也沒有。
到現在,互助已成為一種性價比非常高的保障形式。這一點反而在保障行業相關從業者或已經有相對齊全的商業保險人羣的認知中尤為突出。
從互助的用户畫像來看,大比例成員來自三四線城市以下及農村,一半以上沒有投保過商業保險。康愛公社推出了慢病人羣、癌症人羣的互助社,以期做更多有利的嘗試。我們看到水滴互助、相互寶等現在也陸續推出了慢病人羣的互助計劃。
我們可以看到在實際發展中網絡互助拓展了保障羣體邊界,更多無保障或無商業保險的人蔘與進來,更多人通過網絡的方式參與保障,這個意義要大於所有。
二、網絡互助應該是普適性的嗎?我們知道,公平與普惠在一定程度上是矛盾的,公平是有範圍和前提條件的,而普惠就是要打破範圍和前提。
這本身沒有對錯之分,背後是對互助本質認識和平台定位的不同。比如有人認為互助既是一種保障形式,那就要強調公平,那麼公平性將成為其產品的指導原則;有人認為互助是兼具公平和愛心的保障形式,那就不會追求絕對的公平,這些也會反映在產品和決策之中等等。
無論是出於哪種認識,普惠是網絡互助的優勢,也是很多人對網絡互助的期望。那麼普惠的網絡互助應該是什麼樣子?如何通過網絡互助實現更大程度的普惠?
這裏有一個相近的概念,普適。不少人認為普惠就等於普適,網絡互助要實現普惠就要實現產品的普適性。
從目前大多數互助平台互助計劃,以及一些動態來看,不少互助平台都陷入了“普適性”誤區,試圖通過微創新找到一個裝下更多人的規則和標準。出發點沒錯,但是註定不會成功。保障的本質是建立在同質風險基礎上的風險共擔,公益與愛心的因素可以讓其在一定範圍內犧牲部分公平,但也僅限於一定範圍內。
普適是普惠的一種是實現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可能也不是最好的方式。還有個思路是垂直化,之前的文章裏也有提到過這點,當時的觀點是垂直化會是網絡互助的方向。
三、為何互助平台紛紛追求普適保障?稍加留意,我們可以發現基本上所有互助平台的互助計劃都比較單一、同質化嚴重。這可能出於兩方面考慮:一是,大家都這樣,我也這麼幹;二是,網絡互助模式簡單、直接,產品形態就應該是單一的。
無論是在什麼領域,大家都本能的去追求一種標準化、普適性的東西。具體到網絡互助也是如此。如果能有一個相對統一的標準,讓產品成為一個普適性的保障,那麼一定會產生巨大的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更直接的因素。比如,網絡互助門檻低、用户以三四線城市以下及農村為主,天然讓大家覺得這是件普惠性的事;認為網絡互助是一個工具,本身難以形成閉環,經濟的做法是儘量普適、吸引儘可能多流量,為其他金融業務服務等。
四、網絡互助垂直化發展的邏輯垂直化的思路在於,不必為普惠到更多人而去追求互助計劃規則的普適性,而是從保障的本質出發,為具有同質風險的同類人設置不同的互助計劃,當然這裏的分類或分組不必像商業保險那麼嚴格。
垂直化的邏輯可以讓網絡互助觸達其他保障形式難以覆蓋的人羣,尤其是中低收人羣及中高風險人羣,這也可以實現普惠的目的。
認同垂直化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用户對價格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樣的。
實際分攤與用户預期分攤之間差額較大的矛盾已經非常明顯,可以説是所有互助平台共同面臨的一個重要考驗。
公關強如相互寶,相互寶貼吧也是被“分攤越來越多”、“騙局”、“理賠難”等霸屏。大家發現分攤不是宣傳的“一毛、一塊”,而是幾塊錢甚至十幾而且還在不斷上升,這也不是自己想的一年十幾塊錢的事情,而是可能要一兩百甚至更多。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過度的誤導式宣傳(分攤1毛錢大病30萬等)、用户教育的缺失、用户對價格的敏感程度存在差異等。
垂直化一定程度上則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正如上面所説,加入垂直化互助計劃都是具有同質化風險的人,他們對自己的羣體性或特殊性有一定認識,進而對互助計劃的內容和價格有相對理性的預期和認識。甚至會有很大一部分人會追求高額度互助金,也會出現高保障水平的互助計劃,畢竟互助是最具性價比的保障形式之一。
可能有人會説,垂直化的方向有一個bug,容易發生成員基數不足的問題,沒有足夠的人蔘與,系統不穩定甚至運轉不起來。也可能有人會鑽牛角尖,即使是垂直化的思路也不能覆蓋所有人。
垂直化無疑縮小了該互助計劃的目標成員範圍,但只要不是特別窄,兼顧開放性和公益性,同時還有中國人口規模紅利的加持,這不成問題。但是,我們不能一邊抱着網絡互助是一種補充的態度,潛意識又把它當成“萬能的神”、期待其能幫助所有人解決所有問題。
作者:陳志恆;微信公眾號:陳志恆,歡迎交流與討論~
本文由 @陳志恆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