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羣從華為和阿里巴巴跳槽到微軟的員工,近日遭到了微軟的內部抵制。
這是微軟蘇州某團隊的一次自發行為。據他們表示,由於華為和阿里來的員工時常 " 比賽加班 ",甚至 " 半夜在工作羣互發消息 ",給團隊帶來了國內互聯網企業的加班文化,破壞規則,惡性競爭。他們因此在工作之餘開發了 Hackathon 項目,可以每晚檢測部門內部人員晚上還在加班並提出警告。
此番爭執,正是國內互聯網企業被詬病已久的 "996"(每日 9 時上班,晚上 9 時下班,一週工作 6 天)文化與以外企為代表的 " 工作生活平衡 " 文化的一次顯性交鋒。
阿里和華為,兩家國內巨頭企業,皆以全員盛行加班著稱。據阿里的員工向記者表示,在公司整個氛圍影響下,幾乎所有人都是自願加班,到下班時間,根本沒有人走。" 第一波加班的通常會在晚上 8 點左右離開,這是下班最早的一羣人。還有不少人會堅持到凌晨,甚至半夜兩三點。" 他説。
華為的加班風氣則更是由來已久,在華為心聲社區,還有知乎、脈脈等程序員較多的網絡社區,華為員工吐槽公司加班,甚至因為加班嚴重選擇離職的案例比比皆是。
與之形成對照的是,微軟中國一直踐行着 " 工作生活平衡 " 的職場信條。一位新入職微軟的員工曾在虎撲上戲謔地寫道," 來微軟工作三週了,我想説,在這樣的公司其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輕鬆,這裏是大家想象不到的輕鬆。"
這一事件在網上持續發酵,引發了不小的輿論風波。有不少網友對此次抵制表達了附議,認為這種行為拖累了原本健康的職業風氣,並不是為了工作本身而加班,而是形式主義的 " 找班加 "。
" 為什麼説是阿里行為?並不單指這些人是從阿里過來的,國外的互聯網公司也不缺乏拼命的人。自己一個人默默奮鬥就行了,別在工作時間外騷擾同事 …… 最近微軟來了很多這些人,把氛圍搞得很差,特別是那些工資低的加班狂,惡意拉低了市場價。"
有些網友提議稱,這些加班狂可以下班後將工作帶回家做," 在公司待著不走,還在休息時間在工作羣圈這個圈那個,除了帶壞風氣還能幹嘛。"
但另一方面,不可忽視的是,企業作為逐利機構,處於兩種完全不同發展階段的公司,加班帶來的收益大相徑庭,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它們各自的職業文化選擇。作為行業技術壟斷性巨擘的微軟,各項機制、崗位設置均已成熟,員工按部就班,足以維繫企業的正常運轉和盈利。
而作為國內處於上升期的互聯網企業,華為和阿里則更為崇尚 " 狼性機制 ",產品高速迭代的背景下,策略無外乎是以最小的人力成本推動最大化的工作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