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時報戴勝編譯】在近期公佈的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出現了“新基建”這一概念,這讓新基建在中國國內外高度關注下站上了“新風口”。和傳統基礎設施建設相比,新基建該從何處發力?意大利《晚郵報》刊文指出,信息基礎設施主要體現在“技術新”,中國希望通過打造智慧城市來重振經濟,5G技術則為戰略支柱。
意大利《晚郵報》稱,在後疫情時代,中國重振經濟的方式是建設智慧城市,這是一個巨大的賭注。中國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徐憲平預測,未來五年新基建投資將達到17.5萬億人民幣(約合2.2萬億歐元),年增速約為21.6%。中國數字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稱,這將吸引更多來自互聯網公司等新興企業的投資。
4月8日,工作人員在長沙市天心區進行5G基站施工。(圖片來源:中新社)
新基建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大動脈”並將全面支撐、賦能和引領智慧城市的創新發展,這其中涉及到多種新科技,比如具有智能識別、警報系統的無人駕駛汽車,由清潔能源驅動的可持續城市能源體系等,而依靠5G技術和超高速光纖網絡,所有這些新型服務設備都可以納入網絡。未來智慧城市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把各個空間中的“數據孤島”打通。建立以5G為代表的創新信息通信技術,打通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之間的互聯通道。
文章指出,這樣的景象不會太遙遠,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到了“新基建”概念,就已凸顯了中國現代化發展的決心。事實上,疫情期間,中國就已經開始智慧城市的建設。比如,中國多個城市通過前端數據回傳加上遠程紅外監測體系,在機場、火車站、社區、關鍵樓宇等區域採集人員體温特徵,並結合後台大數據以及對用户手機定位信息等分析,能準確判斷疫情風險及人員流動情況。
文章稱,推動未來智慧城市數據更流動、更精細,不能單靠政府力量,而需要社會多元力量的加入。比如,中國科技巨頭騰訊公司就宣佈五年內將投資5000億人民幣(約630億歐元),用於研發雲計算、人工智能、超級計算機等新技術。
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發力新基建是一個明智選擇,這不僅可以在短期內就緩解疫情對經濟的衝擊,還能幫助中國釋放長期增長的潛力。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主席劉世進認為,這一舉措將在未來十年內,讓中國經濟年增長率增加0.5到1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