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新個體經濟”:互聯網紅利不只屬於“大廠”
全國電商主播人才“瘋搶”地圖:李佳琦落户上海,廣浙川渝等多地“出手”。 新京報“動新聞”出品
國家統計局7月16日發佈數據顯示,經初步核算,2020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長3.2%,相比一季度的同比下降6.8%明顯好轉。上半年累計GDP同比下降1.6%。
二季度GDP“轉正”,這的確是個好消息。不過,要實現“V字”強勢反彈,或許還需要更多辦法。
01
7月15日,國家發改委等13部門公佈文件明確鼓勵發展新個體經濟,進一步降低個體經營者線上創業就業成本,支持微商電商、網絡直播等多樣化的自主就業、分時就業。
簡單説,其實就是由於部分就業崗位萎縮,鼓勵大家想新辦法來自主就業。當下,互聯網的基礎建設完備,則給更多人提供了新的就業平台和發展機會。
最近還有一條消息引人注目:教育部嚴查應屆畢業生就業數據弄虛作假,將對相關違規行為嚴肅處理,這或許説明,有的高校存在類似問題。也從側面反映,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形勢不容樂觀。
兩件事情同時發生,雖不是必然,但應當有一定的關聯性。
我國雖然在控制疫情方面成效顯著,但疫情依然導致了不少企業凝滯期無所作為、收支不平衡,因此倒下的企業也不在少數。
這就帶來很多個體命運的改變。“失業”聽起來很殘酷,但這是社會的常態,只不過有時候人數略多一些。人是經濟動物,生活的吃穿用度、房子車子、撫育子女、投資教育等等,無一不需要錢。在現實中,至少大部分人都得工作,在社會協作的大體系中以自身勞動換取生活物資。
這其中總有運氣不好的人,而多數人則需要審時度勢,在大的社會浪潮中保持清醒頭腦,跟上形勢、相時而動,只要勤勞,就總能換來幸福的生活。但是矇頭瞎幹則不然,有可能撞上南牆。
02
形勢固然有些緊迫,但我們不要忘了,時勢造英雄。越是在風口浪尖的時刻,越藴含着更多的可能性。
國家鼓勵發展新個體經濟,並且明確其範圍和方向,即線上創業。
這説明這一輪的個體經濟,不同於上世紀80年代的個體户。那時,改革開放、搞活經濟帶來了第一波“下海潮”“個體户”,他們享受的是市場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
猶記得那時候,很多頭腦靈活的人,發現了致富的機會,果斷從鐵飯碗中脱身,開始“下海”生涯。不少人坐着火車到廣東進電子錶,或者在石家莊與鄭州的市場搞服裝批發等等不一而足。市場需求巨大,勤勤懇懇之餘,總能收穫比“坐班”多得多的鈔票。
近40年過去了,至今仍然能在很多影視劇中看到那個時代的身影。由此也誕生了很多神話和傳奇人物,就連炒瓜子的個體户也炒出了“傻子瓜子”這樣風靡一時的品牌。
03
這一輪國家鼓勵新個體經濟,直接對準互聯網創業,也有其相應的時代背景。互聯網改變了世界,也改變了中國的經濟結構。
中國人的日常消費當然離不開商場超市便利店等實體店,而且網絡銷售平台、超級網絡商場也是依附於實體經濟的流通體系而已。
然而這一流通體系與傳統的流通體系比較,有了質的變化或飛躍。它讓人們更清晰、更準確、更快捷地找到自己所需的商品,而且可以在大地上像“瞭望星空”一樣看到如此眾多的商品並直接購買——這在過去是不可思議的效益和速度。如今,一切已很平常。
而在網絡電商之外,互聯網更是給社會展開了多重想象力,視頻UP主、網文作者、在線輔導等等,越來越多的職業擺脱了朝九晚五、往來通勤的束縛,一個電腦、一部手機、一顆有才華的頭腦,就能夠實現“雲就業”“雲創業”。
這便是互聯網經濟帶來的紅利。只不過,這個紅利不是伸手就能拿到的,實質上它還不算紅利,只是給了你取得紅利的一條道路。怎麼走、走多快、能有多少收穫,還在於個人的判斷與辛勤投入。
04
有關部門表示,要鼓勵發展基於知識傳播、經驗分享的創新平台。由此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給人以暢通無阻般的極大便利。以此來激發各類主體的創新動力和創造活力,打造兼職就業、副業創業等多種形式蓬勃發展的格局。
支持線上多樣化社交、短視頻平台有序發展,鼓勵微創新、微應用、微產品、微電影等萬眾創新。引導“宅經濟”、線上直播服務等的有序、合理、健康發展。
與此同時,還鼓勵共享出行、餐飲外賣、在線購藥、共享住宿、文化旅遊等領域產品智能化升級和商業模式創新,發展生活消費新方式,培育線上高端品牌。
一系列的政策舉措都表明一個目標:那就是以極大的廣度和極深的深度來拓寬網絡創業的空間,讓更多人能投身新一代個體經濟的創業大潮。在這一特殊的時期,億萬民眾的創新和活力,將為經濟提供巨大的助推力。
對千千萬萬個人而言,抓住時機、迎頭而上、恰逢其時。
□劉興亮(DCCI互聯網研究院院長、互聯網專家)
編輯 孟然 實習生 張曉雨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