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封面評論 | 地方電商主播大擴軍,先要算清楚投入產出比

由 慕容亦凝 發佈於 科技

蔣璟璟

據澎湃新聞,隨着電商直播的爆紅,各地針對這一職業的扶持政策也越來越多。近日,廣州市、濟南市、重慶市等多地,都在加速培養和引進電商直播人才,並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其中,廣州市花都區計劃給予優秀主播最高50萬元購房獎勵,直播電商企業在境內上市還將給予1000萬元獎勵。濟南則擬培訓10000名以上直播電商帶貨網紅達人,實現線上線下成交額1800億元。

直播帶貨風頭正勁,電商主播納入多地人才政策,並不令人意外。不論是“培養”還是“引入”,地方財政都可説是拿出真金白銀來推動電商主播擴軍。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相比於某些官員親自上陣直播帶貨而弄虛作假,訴諸於專業主播帶貨的能力,或許更為可行。

時至今日,電商直播已經發展成為一項專門的技藝。如何説學逗唱、如何拉動銷量,都是大有考量,專業人士自然是更加深諳其道。應該看到的是,隨着電商直播影響力不斷擴大,有關的研究論述以及標準化課程也在不斷增加,這理論上使得“培訓電商主播”“製造帶貨網紅”成為可能。但是,必須意識到,有鑑於個體的差異性、行業的特殊性,此類“培養”的成材率註定是不高的,其投入和產出也未必對等。

當多地對電商主播趨之若鶩,實則枉顧了一個基本性前提,那就是多數成功的主播,都是“天賦使然”“天生適合幹這一行”,這和培養演員、畫家有道理相似之處……一個可能的結果是,投入重金也未必能“養成”幾個帶貨達人,性價比不可謂不低。

理性看待電商主播帶貨,切不可人云亦云、盲目跟風,而是要精準測算,算清楚費效比。比如説,支付給電商主播的費用,能不能通過增加的“銷量”和“利潤”賺回來?自主培養主播,是不是真比直接購買主播服務更合算?凡此種種,都該有個量化的判斷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