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正在失去對品牌的控制權
編輯導語:品牌,在互聯網時代對於一個企業的發展來説是極其重要的,沒有品牌就得不到用户的認可,沒有品牌就沒有用户的忠誠度,沒有品牌就沒有企業的穩定發展,更談不上長期的穩定發展。而如今,在各大品牌蜂擁而至的紅海市場中,企業卻正在失去對於品牌的控制權。
在這個物質大繁榮的時代,琳琅滿目的商品給了消費者太多的選擇空間。選擇過多意味着商品信息超載,以至於更年輕的消費者不再信任廣告,而是根據自己的興趣、價值觀和態度做消費決策。
於是,品牌開始以和消費者平等對話為目的,與消費者進行更頻繁更有創造力的交互,這是一種區別於以往至上而下溝通方式的“水平交互式溝通”。
水平交互式溝通的最大特徵是“放下身段”,類似騰訊大戰老乾媽、老鄉雞、凱迪拉克快閃廣告等接地氣的案例比比皆是;還有各種在情感、價值觀、態度上迎合消費者興趣的態度營銷、情感營銷層出不窮。
這些營銷方式都有一個共同目的——和消費者玩在一起、聊在一起。
要説誰在這方面最成功?
大家的第一印象可能是B站,作為備受年輕人青睞的視頻社區,B站的發展氣勢如虹,上市不到三年股價翻了三倍。不過,前段時間出現的負面案例,似乎在告訴我們就算是被用户熱愛的品牌,面對危機卻依然脆弱。
事實真是如此嗎?
雖然這篇文章並不是主要講B站,但看完文章你應該會知道:為什麼危機和負面相伴將成為未來所有品牌的新常態;為什麼B站跌得越慘會越強大,但其他品牌可能就不會如此幸運了。
一、在社會化媒體社區中逐漸失效的品牌控制權去年華與華創始人華杉在新潮傳媒品牌升級發佈會中,提到了一個新名詞:品牌的流量主權。
當時他舉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案例:
流量採買的費用越來越貴,讓不少街邊店鋪沒有更多廣告預算,只得將臨街店鋪搬進寫字樓,把租金省下來購買流量。但街鋪本身自帶流量,搬進寫字樓就等於把自己關進了流量商的流量監獄。每天都等着量商來送牢飯,這便失去了流量主權。
流量主權缺失體現了企業正在失去品牌控制權的趨勢,但品牌們遭遇的還不只是外部競爭導致的“權力架空”,還有來自消費者層面的話語權缺失。具體原因大家都應該深有體會:品牌寫的公關軟文沒人看了,發佈的廣告轉化越來越差,品牌與消費者溝通障礙越來越大。
前兩年頻繁出現的“跨界營銷”案例其實已經暗示了風險,它提醒我們,企業已經無法再依靠品牌本身的吸引力,去獲取消費者的關注、參與和互動了。於是,不少品牌開始主動參與到年輕人關於品牌的“對話”中,讓營銷策略和廣告勸服變得更為“接地氣”、“更年輕“。
這就是開篇説的,通過“水平交互式溝通”對話消費者。
這很容易理解,伴隨着消費者迭代而來的一定是溝通方式的轉變,不過品牌一味的妥協和迎合年輕人反倒會讓品牌喪失自己的格調,大多數土味的營銷案例都不合適,品牌博得了聲量卻失了“面子“。
更重要的是,當一個品牌的美譽度、號召力、吸引力等都需要依靠外界某個羣體來支撐時,企業品牌“失控”的危險更為緊迫,尤其是面對的消費羣是興趣和認知都尚未固定的年輕人。
二、年輕人很難長期認同一個品牌喜茶的火爆沒有讓消費者對其建立起長期穩定的忠誠度,喝喜茶的消費者同時也會喝“一點點”,是茶顏悦色打卡排隊的用户。對年輕人而言,他們幾乎不是任何品牌的“核心粉絲”。那麼,問題出現在哪裏?
上世紀80年代,大衞·艾克提出了“品牌價值”的概念,同時也推出了多個品牌建設的方法和理念。在行業內被廣泛認同的是品牌建設的四段里程,即:品牌知名-品牌認知-品牌聯想-品牌忠誠。
品牌做知名和認知並不算困難,“恆源祥,羊、羊、羊”的廣告通過在權威媒體發佈一夜成名,廣告也很快的形成了羊毛和產品的認知關聯。
恆源祥洗腦廣告: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70216586/
問題出現在最後的品牌忠誠階段塑造階段,恆源祥沒有讓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變為認同,導致後勁不足,很快便被更年輕的消費者拋棄。
當然,當代的品牌比恆源祥更懂“潮流”,早就開始將品牌綁定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和情感,試圖通過引起共鳴來喚醒他們認同。只不過,年輕人是最好的消費者卻不是最好的品牌受眾。
前兩年主打女子力借性別矛盾東風的品牌都取得了不錯成績,如今隨着咪蒙女權主義的大廈倒塌,性別也成為了一個敏感話題。而在生活方式營銷中,支付寶廣告中慣用的小資調性也在花唄廣告中翻了車,消費者已經意識到這些精緻包裝的“消費主義”廣告騙局。
這一代年輕人在不斷成長,價值觀在不斷變化,原來支持的品牌也在被拋棄。消費者認同一個品牌並不意味着會長期認同一個品牌,這是人性使然也是消費者成長的必然結果,只是年輕人成長速度更快而已。
所以,我們需要一個新的指標——品牌社區認同度。
三、什麼是品牌社區認同度?如果閲讀了我們前一篇文章的讀者應該記得,Muniz & O’Guinn(2001) 曾提出過品牌社區概念,也就是品牌和消費者、消費者和消費者之間有着類似社區的關係交互。
在這個社區中也存在兩種互相認同的關係:一是消費者和品牌認同,二是消費者和消費者之間互相認同。
簡單來説當消費者看見廣告,認知到品牌和自己的關係後會形成品牌認同。而當消費者跟另外一個消費者提起這個品牌的時候,他會產生基於品牌的羣體歸屬感,這就是品牌社區認同。
品牌認同是消費產生購買行為的基礎,品牌社區認同是維持消費者長期保持品牌忠誠度、參與感的重要因素。目前很多自發組織的社區,比如説車友會、粉絲後援團都是具有很高的品牌社區認同度的社區。
這些社區的活躍度通常會很高,因為消費者認同一個品牌並不會產生品牌和消費者的互動,真正決定參與感和互動的其實社區中的消費者互相認同。
所以,小米雖然賣數碼產品,但他的發展之初仍然選擇做了自己的線上社區,讓自己的粉絲在社區中可以自由交流,形成很好的社區認同度。這種認同度形成了整個品牌的凝聚力,就算一個消費者“反水“了,其他進入品牌社區人也會被感染。
同時,在社區當中小米手機還可以不斷收集消費者的反饋意見,和他們一起成長最大化的避免了“溝通錯位”,導致品牌失去控制權的地位。
四、總結思考迴歸到B站公關危機這個話題中來,“性別話題”在今年異常敏感任何品牌都有可能踩雷,而B站本身存在的軟色情擦邊球問題也很突出。所以爆出負面,品牌營銷行業從業者應該不會感到太驚訝。
不過,如果我們只是吐槽B站的公關騷操作,還是會忽略掉很多關鍵因素。
比如説,這次事件的本質,其實並不是B站和UP主的矛盾,而是“粉絲觀點”的衝突,背後是個體意識崛起導致的價值觀衝突問題。而在一個興趣為王的平台中,每個消費者必然被困在信息繭房中,粉絲羣體間會形成不可調和的兩級觀點。品牌貿然站隊兩邊都不討好。
所以,B站公關措施看似失利,實際上“各打30大板”可以最大化的減少損失,同時釋放矛盾避免更大的問題積累。在這個時代品牌做錯了事,除了坦然認錯外幾乎沒有任何彌補空間。
未來的市場中還將爆發更多的價值觀衝突,與危機和負面相伴將會是所有品牌的常態。那些重視社區品牌認同的品牌會變得更強大,但其他品牌可能就不會如此幸運了。
本文由 @社區營銷研究院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