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新基建”的助推、普及下,自動駕駛領域有望實現更快速的發展。
本文轉載自蓋世汽車,原作者陳婧涵;由億歐汽車整理轉載,供行業內人士參考。
4月20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首次明確新型基礎設施的範圍,指出將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衞星互聯網、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等信息基礎設施納入“新基建”。自動駕駛十分幸運地蟄伏在5G、AI以及、雲計算、大數據中心幾大領域的交匯處,未來有望乘着“新基建”的東風,進一步加速商業化落地進程。
那麼,在“新基建”發展火熱的背景下,自動駕駛可以在這波“新基建”浪潮中獲得哪些機遇?
無論是自動駕駛還是車聯網功能的應用,都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和技術支撐,得益於“新基建”的引導,5G、物聯網、衞星互聯網、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技術都將得到迅猛發展,從而助力自動駕駛技術的進一步加快大規模商業化的進程。
首先是5G,作為新一代的信息技術,最顯著的特點是大帶寬、低時延、廣連接——能實現高達10Gbit/s的數據速率、低至1毫秒的時延以及100萬連接數/平方公里,依託這些特性,5G可以幫助車輛在遠程環境感知、信息交互和協同控制等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讓自動駕駛車輛在面對複雜路況時響應更快、行駛更安全。
特別是在提升自動駕駛汽車運行安全方面,依託5G-V2X技術,可以實現車輛與道路基礎設施的無縫互聯,把道路上的潛在危險、特殊狀況等信息儘快傳遞給車輛,實現防碰撞、車道導流、道路信息通知等輔助駕駛功能。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表示,當前的5G建設,雖然已充分考慮了車聯網發展的需求,但要完全滿足車聯網的要求,5G網絡建設仍將面臨很大挑戰。如何更好的使5G技術與車聯網相結合也是未來中國企業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自動駕駛想要更好的發展,還需和5G緊密結合在一起方可快速發展。
其次是人工智能技術。今年2月份,國家發改委等11部位聯合印發的《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中對智能汽車進行了定義:是指通過搭載先進傳感器等裝置,運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具有自動駕駛功能,逐步成為智能移動空間和應用終端的新一代汽車。人工智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人工智能在自動駕駛領域應用頗多,在感知層,通過人工智能相關技術可實現對各類物體三維空間尺寸及特徵信息迭代分類,從而使自動駕駛汽車具有對多種類環境物體的識別與認知能力,其中基於深度學習的圖像處理是自動駕駛視覺感知的重要支撐。在決策規劃層,藉助深度學習與增強學習技術,可賦予自動駕駛汽車對複雜工況的決策能力,並能持續進行在線優化學習,不斷提高自動駕駛汽車的決策效率,提升路徑規劃能力。
尤其對於高級別自動駕駛,有業內人士認為只有依賴於成熟的人工智能技術,才能更好地應對自動駕駛可能遇到的一系列極端場景,甚至是倫理道德方面的考驗。
大數據和雲計算同樣是實現自動駕駛不可或缺的關鍵技術。自動駕駛只有通過大數據才能“看”到周圍環境,儘管自動駕駛車輛配有攝像頭和傳感器,使它們能夠查看周圍環境並與之互動,但如果不能獲得這些傳感器收集到的可靠的數據流,並通過分析從中獲取一些有意義的信息,它們將完全不起作用。雲計算則賦予了自動駕駛汽車對海量數據的處理能力,讓自動駕駛汽車具有識別整個交通全局的信息視野和決策能力。
如今,這幾大關鍵技術齊齊被納入“新基建”範疇,無疑將為自動駕駛下一階段的發展提供重要助力。
除了上述前沿技術,“新基建”最新定義中還特別提出了對“智能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要求,讓自動駕駛進一步迎來利好,因為對於智能交通來説,自動駕駛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來看,汽車如果要真正實現無人駕駛,必需有一個生態環境,在這個生態環境裏,除了車,路燈杆、紅綠燈、道路的表示標線,其他的車輛包括行人等等在一個生態裏面互相知道自己的位置,智能交通剛好可以滿足這一需求。
智慧交通通過將先進的雲計算、移動互聯網、數據通訊傳輸技術、電子傳感技術、電子控制技術、計算機處理技術以及人工智能算法等有效地集成運用於整個交通運輸管理體系,實現智能的車與智慧的路協同運作,可以為自動駕駛提供更好的發展空間。
趁着“新基建”的風口,多地政府啓動了一批車路協同和智慧交通項目,諸如河北、江蘇、廣東、雄安新區、重慶等等,今年3月,百度Apollo更是接連中標重慶、合肥、陽泉三地智慧交通項目,中國首條自動駕駛超級高速杭紹甬智慧高速更是宣佈開建,加快自動駕駛商業化進程。
例如江蘇省,今年以來就佈局了一批智慧公路試點工程。以《五峯山過江通道南北公路接線工程“未來智慧高速”方案》為例,據悉該公路可實現車道級霧天行車誘導,並具備檢測冰雪狀態、發佈冰雪預警信息、自動/手動開啓噴淋式消冰除雪系統的功能,以達到消除冰雪的效果。此外,該公路還可以實現匝道合流警示、分流誘導。通過與合流車輛速度相匹配的地面誘導燈的警示,保障車輛合流的安全性;通過車輛檢測器檢測匝道車速,實現車速與燈光閃爍頻率匹配,提升車輛在匝道處的運行安全性,特別適用於低能見度場景。
重慶市也已經啓動智能公交專用道工程和重慶主城區智能交通升級工程計劃,該項目將打造“智慧數字交管”,建成後,有望進一步提升城市交通管控的科學有效性和駕駛員交通行為的規範性,提升城市交通服務能力,最終實現一定程度的城市交通擁堵緩解。
事實上,早在前兩年智慧交通就吸引了大批玩家陸續入局。譬如覆蓋智慧交通功能的阿里雲ET城市大腦,早在2017年就從杭州起步,現已在國內外十幾個城市應用落地。騰訊雲在2019年7月發佈“WeCity未來城市”,開啓涵蓋交通領域在內的智慧城市構建之路。
如今,伴隨着這一系列項目的落地,我國正在通往智慧交通的道路上加速行進。目前行業普遍認為2020年是智慧交通落地的關鍵年,這意味着,在“新基建”的助推、普及下,自動駕駛領域有望實現更快速的發展。“新基建”開啓的,是更為宏大的打造中國特色智能交通與自動駕駛的序幕,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