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有一天,我們會將“卡脖子”的枷鎖全部擊碎。工業之獨立,在於供應鏈之獨立;工業之強大,在於核心零部件無須假手於人。卷甲倍道,鉗馬銜枚,我們等待着完全勝利的那一天。
或許,不少讀者對於IGBT還有些陌生。作類比的話,IGBT相當於電控系統中的CPU。
汽車離不開電控系統,電控系統離不開IGBT,但就是這麼一個小玩意,一度依賴於對外進口。
正如脖子上的一道枷鎖,平常可以“你好我也好”,但到了非常時期,冷不丁會被忽然勒緊。供應鏈的安全性一定會放在第一位。
值得欣慰的是,目前國內一些自主企業,正在加速推進IGBT國產化,“枷鎖困境”正在被打破。
今年4月,總投資10億元的長沙比亞迪IGBT項目正式開工。據悉該項目落地之後,可以年產25萬片8英寸晶圓,解決電子核心部件“卡脖子”的問題。
5月,中車時代在贛州經開區興建IGBT項目,一期計劃投資80億元,實現年產50萬片IGBT的建設項目。
6月,天毅半導體IGBT項目落户紹興,投資5億元,計劃建設IGBT、MOSFE模塊、IPM模塊一體機、變頻一體機等電子產品的設計、研發和生產製造基地。
另有報道稱,從去年11月開始,華為已開始低調研發IGBT部件,希望在英飛凌、三菱電機的巨頭壟斷中儘快破局。
★ IGBT到底是什麼?
IGBT是4個單詞的首字母縮寫,全稱為“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翻譯為“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
就功能而言,IGBT是一個電路開關,要麼通,要麼斷。如果將模型簡單化,IGBT有3個接口,其中2個是集電極、發射極,要接在強電電路上,另外1個是門極,接收弱電電路,作為控制電信號。
如果給門極一個高電平信號,在集電極和發射極之間,處於導通狀態;如果是一個低電平信號,則處於斷開狀態。
開關通斷,究竟有什麼用呢?
在新能源汽車上,IGBT實現了直流電和交流電之間的轉換。車載電池存儲的是直流電,但驅動電機一般需要交流電,這個時候,IGBT就成為關鍵部件了。
按照相關工程師的説法,IGBT的調節性能,直接決定了車輛的功率和扭矩輸出,在用電效率上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除了驅動電機,車載空調控制系統、轉向助力系統等均需要用到IGBT部件。
在充電樁上,也有直流電與交流電的轉換需求,IGBT不可缺少。
引用中投證券的一組數據:IGBT模塊佔電動汽車成本的10%,佔充電樁成本的20%。
未來十年,電動化是大趨勢,充電樁更是新基建項目之一。所以,我們完全可以預見IGBT的巨大效益產值,也更能感受到擊碎枷鎖的緊迫性。
★ IGBT為什麼那麼難?
上文我們主要以新能源汽車舉例。事實上,IGBT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比如3C數碼、智能電網、軌道交通等。
而且,IGBT按照電壓等級進行劃分,一般來説,電壓越高,IGBT的技術要求越高,生產門檻也越高。比如,高鐵、智能電網等需要的IGBT模塊電壓為6500V以上,技術壁壘非常高,主要被英飛凌和三菱電機等公司所壟斷。
其實,圍繞着IGBT是一個長鏈條的產業結構,包括產品設計、芯片製造、封裝測試、可靠性試驗、系統應用等多個環節。所以,但凡投資,皆是以產業化基地的形式。
在自研IGBT的道路上,我們需要攻克“設計門檻高、製造技術難、資金投入大”等問題。比如,IGBT每道生產工藝需要專門的設備,最開始必須找國外進口,但他們未必賣,大家查一查惡名遠播的《瓦森納協定》就知道了。
簡單科普一下:在二戰結束之後,美蘇冷戰開始,為了防止蘇聯陣營發展高端武器,1949年11月,以美國為首的,包括英國、法國、日本在內的17個國家在巴黎成立了“巴黎統籌委員會”,限制成員國向對方陣營出口軍事武器裝備、尖端技術產品和稀有物資等三大類產品。
冷戰結束,這個協會其實也被解散了。但是,1996年,以西方社會為主的33個國家在維也納簽署了一份《瓦森納協定》,與當年的巴黎統籌委員會如出一轍,禁運禁售,明顯有意針對我們國家。畢竟,現在的俄羅斯也是《瓦森納協定》的成員之一了。
所以,我們的半導體行業發展艱辛,這是卡在我們脖子上的“原罪枷鎖”。
在文章開頭,我們提到了一批IGBT國產項目正在加速落地,這是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從2019年新能源汽車用IGBT數量格局來看,屬於國產勢力的比亞迪排在第二,市佔率達到了18.0%。
2018年年底,比亞迪曾發佈過車規級IGBT 4.0技術,電壓規格達到1200V,整體功耗降低20%,電流輸出能力提升15%。這些數據擺出來,算是對國外技術壁壘的一次突圍。
斯達是另一支國產勢力,2019年新能源汽車用IGBT數量為17129套,市佔率為1.6%。同時,斯達在工業控制及電源行業、變頻白色家電及其他行業均有IGBT業務的延伸,呈欣欣向榮之勢。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國產IGBT仍在追趕國際同行的腳步。因為IGBT自身也在迭代更新,他們發展得早,迭代也會更快。以三菱電機為例,最新的IGBT技術已經超過第7代。
對照國際,比亞迪車規級IGBT 4.0技術屬於第五代,斯達有第六代技術可以推出。
翻過一座山,仍有另外的山頭要翻過去。
再往遠了看,IGBT是當前的剛需,但並不是終點,下一個爭奪的機會點在SiC(碳化硅),有望進一步提高能源轉化效率。
創業者,篳路藍縷,真心不易,而能突破國際技術壁壘,更加值得讚譽。終有一天,我們會將“卡脖子”的枷鎖全部擊碎,真正地強大起來。
本文作者為踢車幫 曹安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