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呀嘿”特效軟件被“周拋” 隱私安全問題再被提及

“螞蟻呀嘿”特效軟件被“周拋” 隱私安全問題再被提及

Avatarify

封面新聞記者 馬夢飛

“螞蟻呀嘿,螞蟻呀豁,螞蟻呀喔哦......”近日來,一款叫“螞蟻呀嘿”的特效火爆網絡,一段魔性洗腦的音樂,導入幾張照片,就能生成一條跟着節奏晃動的視頻。

該特效的製作軟件叫Avatarify。而就在Avatarify受到網友強烈追捧的情況下,卻在3月2日凌晨,從中國區蘋果應用商店(AppStore)悄然下架,且官方未説明下架原因,從爆火到退場,Avatarify用了數天時間。

其實,Avatarify並不是國內第一款坐“過山車”的AI變臉技術軟件。究其原因,隱私安全是該技術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播放量超29億次

軟件卻被緊急下架

“螞蟻呀嘿”特效軟件被“周拋” 隱私安全問題再被提及

抖音的“螞蟻呀嘿”視頻已超29億次觀看

“螞蟻呀嘿”有多火?幾乎只要是視頻平台,都曾被其刷屏。截至記者發稿,僅抖音平台中,“螞蟻呀嘿”話題下的視頻播放量就達到29.1億次,而其他相似話題也不乏破億的播放次數。目前,該特效已被超過785萬人使用。

“螞蟻呀嘿”特效軟件被“周拋” 隱私安全問題再被提及

唱“螞蟻呀嘿”的大佬們

“螞蟻呀嘿”特效軟件被“周拋” 隱私安全問題再被提及

明星加入創作

在這些視頻中,除了製作者的親朋好友開始“螞蟻呀嘿”魔性晃動外,還有如巴菲特、馬斯克、馬雲、雷軍、比爾蓋茨、馬化騰等名人也都被惡搞,之後隨着一些明星加入創作,該特效被推向新的高潮。

説Avatarify一夜爆火毫不誇張。據移動應用數據分析平台七脈數據顯示,2月25日零點Avatarify在中國區AppStore的免費App榜單僅排名第65,而到了當日下午5點,Avatarify躥升至免費榜第一名,並一直持續到3月1日。

資料顯示,Avatarify是一款攝影與錄像類別的變臉應用,服務器設在國外。

然而就在該軟件火得一塌糊塗之時,卻在3月2日凌晨,從App Store悄然下架,目前官方未説明下架原因,從爆火到退場,Avatarify用了數天時間。有消息稱,在國外地區該軟件仍可正常下載。

3月4日,記者在AppStore搜索Avatarify,該軟件已無蹤影,但卻有一些號稱“螞蟻呀嘿同款特效”的軟件,記者下載並體驗了其中一款軟件,發現該軟件製作的“螞蟻呀嘿”視頻和Avatarify幾乎相同。

火一把就死的軟件

Avatarify不是個例

“螞蟻呀嘿”特效軟件被“周拋” 隱私安全問題再被提及

曾經的AI換臉軟件ZAO

其實,雖然官方沒有給出下架原因,但有不少網友都猜測,是因為涉及個人隱私問題。事實上,這樣的猜測並非毫無根據,Avatarify也不是出現在中國的第一款AI換臉軟件。

如很多人至今仍印象深刻的一款軟件“ZAO”。ZAO出現於2019年8月,有意思的是ZAO的命運與Avatarify如出一轍。

ZAO在國內上線後,也是迅速成為App Store最受歡迎的軟件之一,ZAO主打的功能也與Avatarify類似,提供了“僅需一張照片”“出演天下好戲”的功能,在短時間內,ZAO吸引了一大批用户。

甚至因為湧入的用户過多,導致ZAO出現宕機。然而,沒多久ZAO就翻車了,原因是平台素材的版權問題及用户個人隱私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隨後ZAO迅速涼涼,被網友戲稱是“火一把就死的軟件”。此後,ZAO也開始了轉型。

3月4日,記者在App Store搜索到ZAO,其目前的標籤是“能換臉的時尚雜誌”,主要功能是通過AI技術換臉,嘗試不同的妝容、髮型和服飾。但重要的是,目前該軟件製作的視頻不能保存、不能截屏、不能分享。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將時間線拉到2019年,當時一段“將朱茵的黃蓉換成楊冪的臉”的視頻也曾在網絡爆火,在這之後類似的AI變臉視頻開始不斷出現。

涉及多方面問題

應以安全為前提

“螞蟻呀嘿”特效軟件被“周拋” 隱私安全問題再被提及

曾排名第一的Avatarify

對於AI換臉軟件而言,個人隱私是一個繞不開的問題。如果不能妥善解決,就會像ZAO、Avatarify一樣曇花一現。

對於“AI換臉技術”,互聯網時評人張書樂認為,僅僅是換臉而言,其也不過是短時火爆、一週即拋的體驗,畢竟從社交體驗或其他角度而言,其可能帶來的也僅僅是初期的驚豔效果。

“與此同時,大量人臉數據確實可能帶來安全上的問題,這也是國內其實並不乏此類技術的互聯網大廠,但一直沒有實質性跟進的緣由。”張書樂表示,涉及人臉識別,非絕對安全不該上架,目前而言應該是業界遵守的一條“潛規則”。

在監管尚未健全的時候,DeepFake(國外盛行的“變臉”技術)曾一度被濫用,涉及倫理、道德、法律等多方面問題。

“螞蟻呀嘿”特效軟件被“周拋” 隱私安全問題再被提及

網友投票

“螞蟻呀嘿”特效軟件被“周拋” 隱私安全問題再被提及

網友評論

而在國內,AI換臉技術的每一次出現同樣會備受熱議,倫理和法律的碰撞是該技術最突出的交鋒點。

也因此,在2019年11月底,國家網信辦、文旅部和廣電總局三個部門就聯合發佈了《網絡音視頻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其中第十一條指出,基於deepfake技術製作的換臉視頻“應當以顯著方式予以標識”,且不得利用該技術“製作、發佈、傳播虛假新聞信息”。此外,規定還指出,不得利用相關的音視頻技術“侵害他人名譽權、肖像權、隱私權、知識產權和其他合法權益”。

換臉技術必然涉及隱私

或有肖像權和隱私糾紛

“螞蟻呀嘿”特效軟件被“周拋” 隱私安全問題再被提及

“螞蟻呀嘿”相關視頻話題

“特效不難,比換臉技術含量低。”在金融科技行業專家張鯤看來,“螞蟻呀嘿”特效的問題顯然在於需要收集人臉。“只要收集人臉資料,必然會涉及隱私保護問題,用户是否授權,是否留存後用作其他用途等等都不是協議上打個勾能説清楚的。”張鯤説。

張鯤還表示,類似的情況其實並不少見,此前有很多小程序,如看面相、算卦、顏值打分等,這種三無產品更危險,仍然有非常多的人願意授權嘗試。

“不解決好隱私保護的問題,説不清楚人臉數據怎麼存儲,怎麼運用,那麼這些軟件都不會長久。”張鯤同樣認為,對於AI變臉技術而言,隱私保護是最重要的問題之一。

從法律風險上來看,AI換臉技術也有不少隱患。

“AI換臉技術確實可能帶來肖像權及個人隱私方面的糾紛。”太琨創始合夥人朱界平律師向記者表示,首先從肖像權方面來説,AI換臉軟件中,用户可以將自己的五官放到電影片段的人物的身上,但如果沒有經過原來肖像權人的同意而讓用户隨意改變他人的肖像,涉嫌對原來肖像權人的侵害。

其次,從個人隱私的角度來説,朱界平認為,用户的個人形象是用户的隱私之一,隨着人臉識別技術的廣泛應用,人臉形象對於個人的安全來説也變得越來越重要,當用户使用AI換臉軟件時,該軟件不僅可以獲知用户的形象還可以通過註冊從而獲得用户的手機號碼,“將這兩個信息進行彙總,如果沒有相應的技術或規定加以規制,那麼這對於用户的隱私和安全容易產生重大的風險。”朱界平強調。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64 字。

轉載請註明: “螞蟻呀嘿”特效軟件被“周拋” 隱私安全問題再被提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