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荒野牡丹,是一個相對比較“普通”的存在。
當然,得出上述結論,得看參照物是誰。
跟荒野白茶界的那幾位大咖相比,荒野牡丹就是普通得再也不能普通的“茶野平價茶”。
這幾位大咖,分別是:
荒野米針、荒野銀針、荒野牡丹王。
在它們面前,荒野牡丹是一個沒有存在感的,存在。
被主角的光環完全掩蓋了的,小龍套。
然而,當荒野牡丹獨自出現在舞台上,在聚光燈下,接受掌聲與鮮花的時候,我才發現,原來,它也是有明星的光環在的,它也是可以成“角”的。
它再不濟,也是荒野白茶這個顯赫家族裏的一員。
天皇貴胄,金馬玉堂。
《2》
年年採荒野牡丹,都是在台地牡丹採得差不多之後。
我們翻山越嶺,淌過小溪,走過長到大腿的雜草地,還要穿過兩旁都是一人高荊棘的灌木叢,才可以到達它的生長地。
時常有人標榜,自己家的荒野茶長得很高,要搬梯子才能採。
於是我照例很驚訝。
説實話,純正的荒野白茶,天生天養,靠與周圍的植物搶奪生存資源存活下來的荒野白茶,遠遠望去,幾乎是與旁邊的植物們雜草們渾然一體密不可分的,草中有樹,樹中雜草,根本就長不到太高。
頂多兩米吧,這高度不需要搬梯子——福鼎茶農熟悉的壓枝採瞭解一下。
雖然壓枝採,有時候會折斷茶樹的枝條,我就前眼見到有茶樹被壓枝採拉斷了半隻粗枝條,後來斷枝奇蹟地重新生長起來,於是長成了怪異的姿勢。
可惜那處茶園,生在一片半人高的雜草裏,我根本不敢在裏面站太久——怕有蛇,所以沒有拍下這極具紀念意義的照片。
這片荒野茶其實也採不多,尤其採過頭採米針,採過銀針,採過牡丹王之後,再來採牡丹,基本上就沒多少量了。
天生天養的荒野白茶樹,能生髮多少嫩芽?
一個字,少得可憐。
《3》
白茶的陳化,真的是一件特別稀奇的事。
一個半月前,我喝過這款荒野牡丹的毛茶;半個月前,我喝過這款荒野牡丹的成品茶;今天,我喝了這款陳化近一個月的荒野牡丹。
三個時期,竟然給出了三種不同的風味。
細細翻閲着在山上的時候寫的品鑑筆記,以及它們剛下山的時候寫的品鑑筆記。
不同的香氣滋味湯感,在口腔裏,時空交錯。
一時蕩氣迴腸,一時清爽怡然。
真不知道哪種風味才是它的真性情。
也許都是。
這就是白茶的魅力所在——在不同的時間段喝同一款,能喝出不一樣的風情萬種來。
我們永遠想象不到下一次喝它的時候,它會有如何曼妙的滋味。
而這種未知,更加地誘人深探。
2022荒野牡丹【品鑑筆記】
幹茶:
一芽一、二葉,條形細長,是荒野白茶獨有的枝條伸展、疏朗開闊。
葉片細窄,色深綠,葉片背後白毫密集,細細似積雪覆蓋。
芽頭秀長,毫心強壯,捏上去極為硬挺,荒野白茶沐風櫛雨之後,生出來的精粹光華。
第一衝:
揭蓋後便是清鮮的花香。
是夏日清晨,迎着薄薄的霧藹走進林間,鼻端聞到的那些沐着初陽綻放的花朵們的混合香氣。
有含笑,有合歡花,還有大朵大朵的潔白廣玉蘭,它們沐着晨光,向着朝霞,盛開在枝間梢頭。
彼時林中的氣息,不僅是花香,還摻合着泥土的芬芳,松竹柏的荷爾蒙氣息,以及,昨夜雨後掉落在地面的,那些嬌嫩花瓣的殘香。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湯色素白,瑩瑩似玉。
湯水中的滋味,野勁十足,野草香與野花香十足。
啜一口茶湯,只覺得稠滑,新白茶茶湯難得的稠,與滑。
湯中藴含着深深的涼茶的香氣——新鮮植物的草藥香,清新而微微有藥味。
當然這股子涼茶的氣息極淡,它只是被茶湯的稠滑凝結在了其中,彷彿昆蟲被松脂凝結成了琥珀,緩緩地靜止,緩緩地釋放。
緩緩地,一眼萬年。
第二衝:
揭蓋衝第二衝的時候,不經意間瞄了一眼,原來,第一衝並未將部分芽頭身上的白毫打濕。
僅表面上,還未往下深翻,就有三四個芽頭,身上的白毫僅半濕,還有一半,是乾的,呈現着雪白的原貌。
可見荒野白茶白毫之密,之茂,之多,之厚,防水性能之強。
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何這款荒野牡丹第一衝的茶湯裏,能喝到野勁十足的草藥香,以及稠滑的茶湯了——白毫足多,便是這樣的一種質感。
蓋上的香氣清新又馥郁。
清新的是草藥的香氣,馥郁的是鮮花的香氣。
草藥與鮮花,這兩種同屬於春季的植物,它們共同釋放在了這一衝的蓋香上,如同桃紅柳綠,互相映襯,相得益彰。
茶湯的顏色濃了一些,呈現出温柔的淺黃。
像是一位温柔的黃衫少女,身形適中而面貌不俗,一看便是出身世家教養良好的女子,言語間,如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
茶湯中的野勁和滋味感,愈發強了。
在入口和嚥下之後,這野勁,這清新,這回甘中的清甜,這微微的清涼感,都在提醒着我們,這不是一款普通的白茶。
它是,荒野白牡丹,它的出身,與常茶不同。
野勁中帶着蘭花香的温柔婉約,嬌俏動人。
第三衝:
又馥郁又清新的水石榕一般的花香,是出湯後衝出來的第一股香氛。
它有別於荒野牡丹王的温和蘭花香,荒野牡丹比荒野牡丹王,長了梗,寬了葉,也多了葉,故而,它的花香更清鬱、更深遂、更有層次感。
稍涼,蓋上的花香漸弱,而清新的草藥香,以及清涼的薄荷感更強了。
聞蓋香的時候,整個鼻子裏,全是薄荷般的清涼感,彷彿是傍晚的林間,有松濤,有竹嘯。
松的清香,與竹的清香,混合在一起,加上露珠的晶瑩,盡數傾泄進了這杯茶湯中。
穀雨茶的松風清露,與這荒野牡丹王相比,都遜色了三分。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疏梅一段香。
茶湯的顏色更加的深了,這次成了真正的鵝黃色,當中夾着幾絲綠——是黃中飄綠的湯色。
綠色出現在湯中,給這黃平添了幾分淡雅與清貴,黃翡綠翠,翠羽黃衫,有顏有色,有滋有味。
同時,這綠色的出現,正好彰顯了荒野白牡丹工藝的精良——只有薄攤薄晾、及時攤晾、日光萎凋的白茶,才能保留下如此鮮翠的綠色——渥堆作舊的白茶,只有黃色,咖啡色,黑褐色,一副營養不良的樣子。
白茶,必定要多翠多綠才好,必定要茶湯剔透才好。
無論是茶葉還是湯色。
這一點,跟翡翠倒有異曲同工之妙。
茶湯中花香馥郁似落英繽紛,突發而至的大風把枝頭盛開的香花都吹落到了這杯茶湯中。
飲下後舌上生香,唇齒留香。
喉間清涼舒爽,十分愜意。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