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手機基本都安裝了
各種地圖導航軟件
作為出行重要參考
你是不是也是這樣的:
每次坐進車裏,習慣性架上手機,打開手機裏的**地圖,為自己的目的地規劃一條最佳線路:隨着軟件一句:“開始導航!離目的地**公里,預計用時***小時**分鐘。”開始你的旅程。
沒錯,地圖會給你精確到多少多少分鐘。
但最近有朋友發現了個問題,導航顯示的路線是300km,高速公路限速120km/h,按照100km/h的速度趕趕路,3個小時就能到了,記得自己上次走花了4個多小時,可這次導航上卻寫着需要5個小時。
這是為什麼呢?
他帶着疑惑開始出發,路上遇到部分路段擁堵、施工,還有他自己在服務區休息了20分鐘耽擱了時間,最終到達目的地果然花了5個小時!
你有沒有想過
導航地圖是如何得知
實時路況信息的?
路況複雜多變
它又是如何給你計算出到達所需時間的呢?
導航地圖如何得知實時路況的
1、交通指揮中心與地圖合作,互通數據
與當地的交管部門進行合作,得到道路上感應線圈的數據,進行斧正,同時得到道路的事故、管制等信息,結合GPS蒐集的信息,得出路況。
我們平時在馬路上經常碰見的電子眼,除了抓拍違章駕駛,也有收集車流量信息的作用,通過這些數據可以進而判斷道路的擁堵情況。這部分數據不單為城市的道路建設提供參考價值,也可以為用户提供導航服務。比如我們導航的時候,地圖提到的“某某路正在維修”之類的信息,多是從交管系統獲取到的信息。
2、終端設備回傳數據
所以除了交管局的數據外,另一個重要數據來源就是GPS打點的軌跡,主要來自出租車、物流車以及所有參與的用户。參與用户就是指所有正在使用導航的人,也包括正在查看實時路況信息的你。導航地圖根據能夠採集到的所有GPS數據點,根據這些點的速度(速度計算就不展開解釋了),判斷出哪段路段擁堵,哪段路段行駛緩慢或者暢通。
GPS點的數據越多,實時數據就越準確越快速的提供出來,因為數據可以相互印證,剔除異常跳動數據,所以能採集到的GPS點越多就會越準確。
3、用户主動提交的反饋信息
一些實時突發事件的提醒,還可以來源於用户的主動上報。
大量的軌跡數據被融合在一起後,會由地圖大數據團隊,對樣本數據進行計算,從而推算出當前道路的平均通行速度和路面突發事件。與此同時,他們會對道路的等級情況進行劃分,結合劃分結果和平均通行速度,即可計算出當前道路的通行速度。
而最終呈現在用户眼前的,就是地圖界面上詳盡的路況信息。
由此可見,一款地圖的市場佔比越高,用户量級越大,它在數據全面性和準確度方面的優勢也就越加明顯。同理,相較於普通路段,由於繁華的路段能夠採集到的數據信息更全面,計算出來的路況信息也就更加精準。
基本每部車上都有導航吧,就算沒有開車人手機上也裝有地圖軟件吧,比如你的手機、車,正在用高德,軟件後台自動會把當前定位數據顯示到總機,總機會根據你定位數據的移動速度判斷出路段暢通或者擁堵。你設備運動軌跡會暴露一切!
路程用時還會計算到這些方面
1、速度。
雖然説高速公路限速平均每120千米/h,但限速是經常變化的,大家應該也深有體會。比如經過橋樑和隧道時限速變為70km/h,事故多發路段降為40km/h,所以要將這些速度變化也計算在內。
2、惡劣天氣。
遇到惡劣天氣都需要減速慢行,
3、休息時間。
我國法律規定不提倡疲勞駕駛。在高速路上有很多的服務區,在服務區裏可以加油,吃飯或是買東西,這些也是需要耗費時間。很多司機在服務區休息不止一兩次,每次下車活動再上車會耗費很多時間。這個時候導航就已經幫你把這些時間也加進去了。
綜上所述,我們在高速路上行駛並不是我們所想象的一直開車,“現實情況”與“理想狀態”總有
區別,這時候就需要導航來幫我們精確的預估時間。大家在出行時可以參考導航給出的路線,做出合理的出行計劃~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