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魯勇:5G發展要做好“行業選擇”

2019年6月,工信部正式發放5G商用牌照,10月底,國內電信運營商宣佈5G正式商用。一年來,中國5G發展速度令世界側目。電信運營商、設備廠商、行業企業開發的5G商用項目不斷落地,特別是在“抗疫”與復工復產期間,依靠強大的“聯接 計算”基礎設施,實現了防疫大數據、遠程醫療、遠程課堂等應用。

5G如何為行業數字化轉型賦能?還有哪些挑戰亟待突破?日前,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中國區總裁魯勇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提出,5G發展要做好“行業選擇”,應與聯接、計算、雲、AI、行業應用進一步融合,持續為產業發展與社會進步創造新的價值。

5G發牌一年來,國內5G建設在今年邁上新台階。根據工信部最新的數據,我國5G的基站數量已達到50萬站,預計年底將超過60萬站,將覆蓋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基站建設數量和覆蓋範圍已居於全球首位。“在領跑過程中,我國5G發展,已經出現了各行各業蓬勃向前的趨勢,整體上推動着經濟變革。”魯勇認為,“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應當適度超前,路修好了,就會有更多的車上路。”

魯勇舉例:“回看3G時代,有了3G網絡和智能終端的出現,激發了社交媒體、電商等移動互聯應用,使我們進入了移動互聯的全新時代,提升了整體社會運行效率,同時推動了經濟模式的變革。4G時代隨着網絡逐步成熟,新應用再次應運而生,有了短視頻、直播新的消費級應用,以及在線教育等垂直維度的移動互聯應用,甚至還產生了‘粉絲經濟’與‘知識付費’的變現模式,顛覆了3G時代移動互聯僅靠‘電商、廣告以及遊戲’變現的模式。”

5G商用一年來,強大的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對社會整體運行效率產生了強大的推動作用。例如,南方電網採用的5G 無人機的巡檢解決方案,通過5G 圖像識別的技術,工作人員在地面就可以完成操作。原來需要20天才能完成的現場巡視工作,輸電監控指揮中心現在僅需2小時就可完成,巡檢效率足足提高了80倍,有效保障了人員安全。

在廈門遠海碼頭、浙江寧波港、上海、深圳的港口,實現的5G遠程的龍門吊或者輪胎吊作業,也使得天車的駕駛員不用在幾十米高狹小的空間裏,在高温或寒冷條件下,斷食斷水的工作。在山東、山西的礦區,基於5G實現的遠程操控,也使得很多工人不必再下井進行幾百米深的地下作業……通過5G和其他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將進一步解放生產力,解放勞動者,對勞動者提供更強有力的保護,並優化勞動力分配。

從5G當前的產業創新實踐來看,無論是遠程操控類的應用、圖像識別類的應用、無人機器類等的場景應用,真正能夠對行業的數字化轉型與智能升級起到作用,僅靠單純的5G聯接能力是不夠的,必須要與行業信息化系統結合,才能真正產生價值。

魯勇認為,5G必須要和其他的技術結合起來,在與行業交融時要抓準行業切入點,要敬畏存在許多年的行業。“5G不是萬能的,它是智能世界的信息聯接平台,是行業智能化轉型的‘中間件’。”

華為中國地區部副總裁董明則認為,目前,5G發展最關鍵的問題就是能夠幫助各個行業解決什麼樣的問題。“我認為,用户需要的不僅是5G,而是在5G轉換過程當中,用户需要的是解決實際的問題。”董明指出,“創新需要提供服務的企業有持續的研發能力與改進能力,因此應遵循‘價值定價原則’,支撐未來的5G網絡建設。”

董明解釋,像車聯網,因為很多應用都是對覆蓋率與容量有很大的要求。那麼在這個過程當中5G可以實現價值定價,即對服務保障來進行定價,而不是根據簡單的連接來定價。“包括時延特性、功能特性等,甚至比如進一步更精準的定位、更低的時延,也可以有更高的定價。”

魯勇還強調,5G行業應用當前階段還是要先根據區域特點做好行業選擇,確定哪些場景具備先發優勢,具備剛性需求,重點發力,做實做透,在實現應用價值閉環的同時,還要實現商業價值閉環。要設計出成熟的商業模式以實現價值利益的合理分配,避免同質化競爭,對整體的產業參與者都能形成價值保護,這樣才能有效的推動商業生態的正循環,捲入更多參與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18 字。

轉載請註明: 華為魯勇:5G發展要做好“行業選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