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商湯科技衝刺港股:是“一寸”的故事,還是一個“貝爾實驗室”?

由 甫全勝 發佈於 科技

胡適曾説過,“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徐立非常認同這句話。作為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CEO,徐立一年前曾用“畫馬的過程”來講述他對“一寸又一寸”AI技術探索的理解,結論是歷代名家對奔馬都畫錯了,根本原因在於認知不夠。

在徐立的話語體系中,包容、長尾、開放是AI創新的三大“策源力”。作為視覺應用技術專家。徐立對技術的認知有三:一是對技術創新不能“求全責備”,需要包容;二是長尾應用才能夠完善價值閉環,不是丟掉了20%,是檢測出了80%;三是要開放共創生態,他要的是“一片森林”。

人工智能曾被預言為蒸汽機、火車、互聯網之後出現的“機械齒輪”。徐立與他的香港中文大學合作伙伴湯曉鷗在2014年就開始建構的AI技術應用框架正逐漸被證實,人工智能並不是預言或故事:刷臉支付已經成為現實;手機雙攝像頭拍攝成為標配;甚至一些人的工作或將被機器人取代。

這些技術讓美國人極為警惕。商湯科技附屬公司北京商湯於2019年10月遭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列入實體清單。從正面看,正如美方對華為的5G先進性進行“背書”一樣,美國政府此舉也是在為商湯科技的技術先進性進行“背書”。

在城市管理中,共享單停放,垃圾拋灑,糞車偷排,車輛違停,遛狗等。你看到的抖音、美圖秀秀,FaceU,小咖秀,美拍,花椒,熊貓直播的美顏、瘦身與修腿等特效技術都來自商湯。商湯的技術已滲透到普羅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

資本對商湯科技也是青睞有加,成立至今已被諸多知名投資機構追逐。8月27日晚間,商湯科技在資本市場又進了“一寸”。香港聯合交易所當日披露商湯科技主板上市申請文件,首次公開對外界披露業務進展、財務信息等關鍵數據。

招股書中有4類數據非常引人注目:一是三年半累計研發費用為69.9億元;二是截至2021年6月30日商湯科技的各類現金及存款儲備超過190億元;三是2018至2021年上半年,調整的扣非淨虧損分別為人民幣2.2億元、10.4億元、8.8億元及7.3億元;四是歷史總融資金額為52億美元。

從數據上看,商湯科技雖然一直在虧損,但並不缺錢,現金儲備不少,為何要上市?據招股書,一直堅持做原創的前沿研究的商湯科技,此次公開募股募集資金60%將用於投入研發,同時提及了一個熱詞:元宇宙。

籌備足夠的彈藥,大比例投入研發,商湯科技是要講一個“一寸”的故事,還是要建立一個AI領域的“貝爾實驗室”?

一、資本青睞有加,到底看中了什麼?

2014年在香港成立,創始團隊源於2001年在香港創立的香港中文大學多媒體實驗室,成員包括湯曉鷗、徐立及實驗室的核心成員。

商湯科技擁有非常豪華的技術團隊。據招股書,商湯擁有40名教授,5000多名員工,其中約三分之二為科學家及工程師,包括250餘名博士及博士候選人。

現年39歲的徐立,本碩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博士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2017年曾與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一同獲得網易“創新商業領袖”。既是新浪評出的“新鋭人物”,也是《財富》評選出的“商業精英”。不過,據《財富》描述,徐立並不典型。他缺乏馬雲、張朝陽的張揚及十足個性;他不如滴滴創始人程維、美團創始人王興那樣野心昭然。在外界看來,徐立就是一位低調的操盤者。

徐立的合作伙伴湯曉鷗更是一位人工智能領域的大咖。湯曉鷗現任香港中文大學信息工程系教授、工程學院傑出學人,曾先後在香港中文大學和微軟亞洲研究院工作,繼續從事計算機視覺相關領域的研究。2001年,他建立了香港中文大學多媒體實驗室。2014年3月,湯曉鷗團隊發佈研究成果,基於原創的人臉識別算法,準確率達到98.52%,首次超越人眼識別能力(97.53%)。看到沒有,識別技術超過了人眼,如果有一個罪犯,商湯或許會讓他無處藏身。

這樣的團隊當然很受投資人推崇。招股書披露,商湯科技歷史總融資金額為52億美元;其主要投資人包括軟銀、春華、銀湖、IDG、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上海國際集團、賽領和鼎暉等。從招股書來看,截至此次IPO前,商湯科技的第一大機構股東為軟銀,各機構股東持股佔比分別為軟銀14.88%、淘寶中國7.59%、春華資本3.08%、銀湖資本3.05%、IDG1.42%。

按照風險投資一般的經驗,天使輪投資投人,A輪投產品,B輪投數據,C輪投資收入,D輪投利潤。另外的投資標準還要看創始人有沒有賺大錢的能力、思維及運氣。這樣一支團隊,經過幾輪融資後,到底創造了什麼樣的成績?

招股書顯示,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商湯營收分別為18.5億元、30.3億元、34.5億元;2021年上半年,商湯營收為16.5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91.8%。

讓許多媒體注意到的是:扣除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等非經常性損益之後,三年半累計扣非淨虧損為28.6億元。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經調整的扣非淨虧損分別為人民幣2.2億元、10.4億元、8.8億元及7.3億元。

也就是説,從利潤角度來看,很不符合風險投資的範式。但仔細攤開招股書一看,原來另有端倪。據招股書,堅持從事原創的前沿研究,是商湯科技的立身之本。自成立以來,商湯科技在各項全球競賽中已獲得70多項冠軍,發表了600多篇頂級學術論文,並擁有8000多項人工智能專利及專利申請。

與此同時,商湯科技還提供了一個很有想象力的基本面。根據沙利文的報告,憑藉卓越的技術及模型生產的規模效應,已於智慧商業、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及智能汽車領域取得市場領先地位,服務商業空間管理、住宅物業管理、城市管理、製造、基礎設施、交通、移動設備及應用、醫療及汽車。

二、手握190億現金,為何還要上市?

與其他企業招股書不一樣,商湯科技招股書用了大量的篇幅介紹自家企業存在的風險。從42頁到95頁,滿滿的53頁都是風險因素提示。説明什麼問題?這是一家非常坦誠的企業,從招股書完全能看出其非常誠實的科學修養。

商湯科技的招股書還列出了兩個極為亮眼的看點:一是現金超過190億元,二是累計研發費用為69.9億元。

招股書顯示,於2018年、2019年及2020年12月31日與2021年6月30日,商湯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分別為人民幣72.2億元、人民幣66.7億元、人民幣114.3億元及人民幣89.3億元。

截至2021年6月30日,定期存款人民幣79.4億元,以及按公允價值計量且變動計入損益的流動金融資產人民幣21.9億元。截至2021年6月30日,商湯科技的各類現金及存款儲備超過190億元。

也就是説,商湯科技並不缺錢,為何還要上市?一些分析喜歡從爭奪“AI第一股”的視角來看,比如商湯科技、依圖科技、曠視科技與雲從科技,都在爭誰能第一個上市,這種視角似乎沒有看到本質。

其一,風險投資的錢是要求回報的,客觀存在退出的需求。其二,選擇上市當然是為了積累更充沛的彈藥。其三,190億的資金並不多,技術研發與產業佈局是需要持續投入,花錢的地方多了去了。招股書顯示,商湯科技預計在人工智能架構上還有會大量的資本性支出,特別是潛在擴張到更多垂直行業方面,而且商湯正在建設上海臨港AIDC,鉅額資本性支出無可避免。

據商湯科技預期,人工智能軟件是未來十年增長最快的商業領域之一,商湯2020-2025年均複合增長率為31.9%,2025年將達到1218億美元的總市場規模。

招股書披露了商湯科技的研發費用。三年半累計研發費用為69.9億元。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研發開支別為人民幣8.5億元、19.2億元、24.5億元及17.7億元。招股書顯示,此次公開募股募集資金60%將用於投入研發。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科技圈的火熱概念非“元宇宙(MetaVerse)”莫屬。按商湯的定義,元宇宙是物理世界、增強現實及虛擬現實在共享數字空間中的融合。按這個定義,元宇宙提供的不再是一個平行的世界,核心是虛擬與現實的融合,這與徐立構建“一片森林”的闡述,一脈相承。

基於這樣的遠景,讓人想起早年極負盛名的“貝爾實驗室”。貝爾實驗室成功的基因有很多,最核心的有幾條:一是鋭意追求研發的原創性,二是英才薈萃、善於選擇和培養傑出科技人才,三是創新是靈魂,四是良好的治學環境,研究的“伊甸園”,五是基礎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生產和市場營銷諸要素的雙螺旋結構圖示,六是科、技、產、銷的短程化和開閉循環。

從徐立的闡述來看,是否可以看到類似的、具有“貝爾實驗室”一樣潛力的基因?商湯科技創立時間不長,混合現實,打開“元宇宙”,應該還有無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