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鄧中翰。 受訪者供圖
近幾年,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年均增長率超過20%,2020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收入達8848億元。然而,儘管產業發展速度很快,企業在一些關鍵核心芯片、重要加工設備方面還存在着“卡脖子”問題。
兩會期間,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鄧中翰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建議通過標準引領實現芯片自主創新和“垂直域創新”,進而在關鍵核心領域實現重大突破。
標準引領,解決芯片“卡脖子”問題
“在重視支持芯片研發的同時,着力加大對相關標準和對芯片‘垂直域創新’的重視與支持,不斷挖掘出芯片新賽道和應用新領域。”鄧中翰建議,通過加大對芯片產業鏈和生態圈的支持與培育,逐步引導芯片垂直領域標準化和規模化發展,最終建立起強有力的生態體系,這樣發展起來的芯片才能夠真正自主可控和保障我國信息產業長期發展。同時,芯片本身技術也能不斷得以提升,使核心技術可以持續創新並保持旺盛的活力。
在鄧中翰看來,集成電路產業是電子信息產業的核心,是支撐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產業,是新基建的基石,也是我國當前需要重點突破的“卡脖子”領域。以標準帶動應用,以應用催生市場,從市場創造需求,再由需求引導技術創新與進步,構建起完備的“垂直域”生態圈,這是國際芯片巨頭實現技術領先的“鐵律”。
通過投融資精準支持集成電路產業創新
近年來,國家研究出台了多項支持企業創新發展的政策措施。特別是2014年專門成立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2019年7月又在資本市場開通了科創板。鄧中翰認為,上述舉措,對推進解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創新發展的資金難題,發揮了重要作用。
他建議,通過投融資手段,更加精準地支持集成電路產業創新發展,進一步解決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繼續加大對集成電路產業的投資支持力度,特別要向涉及我國公共安全、信息安全,具有垂直域創新和應用的重要領域傾斜。同時,他還建議進一步支持集成電路企業在科創板上市,科創板開設綠色通道,加快上市審核進程,通過上市企業的帶動和示範作用,打造核心技術人才的高地。
鄧中翰説:“集成電路產業是星辰大海,正面臨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未來,我國將不斷湧現出更多產業鏈成熟、發展前景好的集成電路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