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壓輸電“輻射”引發焦慮?癥結在焦慮 而不在“輻射”

  央廣網北京11月14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枱中國之聲《新聞超鏈接》報道,前段時間,西安新鋪設的一條7公里的330千伏高壓線在當地引發爭議:由於部分區段採取高架線(架空式)的架設方式,有人提出高壓線是否應該改為“落地”,將高壓輸電線埋設在地下進行電力傳輸。

  此前媒體報道中,西安市生態環境局對此進行了回應:主要是成本問題,落地的成本是架空的數倍。

  除了成本問題,“架空式”輸送和“落地”輸送還有什麼區別?

  此外,很多居住在離高壓輸電系統很近,包括輸電線和變電站附近的人都擔心“輻射”會影響健康,這種擔心是否多餘?什麼樣的距離才算是“安全距離”呢?

  輻射?並沒有

  初中物理我們學過,只要有電荷存在,其周圍就會產生感應電場,有電流就會產生感應磁場。在電力設施的周圍形成的工頻電場和工頻磁場均為感應場。

  感應場是不是就是輻射場呢?住在電力設施周邊,會不會被“輻射”呢?

  華北電力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教授崔翔表示,不會產生輻射。電力設施周圍產生的電磁場稱為極低頻電磁場,波長非常長,不會被人體直接吸收。

  但是會在人體內感應出電流,感應電流是需要控制的。

  如果沒有專門測試感應電流的儀器,人類是很難發現自己已經“入場”了。

  北京環境科學學會電磁專業委員會專家朱琨表示,工頻電場會在人體表面產生感應電荷,工頻磁場會在人體內產生感應電流。如果將工頻電場和工頻磁場限制在標準限值範圍內,就無需擔心。

  國際上對電磁場的安全標準是根據國際非離子輻射防護委員會發布的一份《導則》制定的。其中規定的限值為:工頻電場5000伏每米,工頻磁場100微特斯拉。我國的標準比國際標準還嚴,規定的限值為:工頻電場強度為4000伏每米,工頻磁場強度為100微特斯拉。

  之前有媒體請國家環保部輻射環境監測技術中心的專業技術人員在一條220千伏高壓輸電線的正下方做過監測,儀器顯示數據為:工頻電場488.8伏每米,工頻磁場強度為0.65微特斯拉。

  即便如此,居住在高壓輸電設備附近的居民還會有些安全擔憂,多遠才算是安全距離呢?

  知名科普作者、果殼網科普主筆瘦駝表示,如果是110千伏的高壓輸電線路,與居民區之間有20多米的距離就符合標準。按照國外最嚴格的標準,110千伏高壓線30米開外,無論從實驗的角度還是從工程的角度來説,都是安全的。

  “電磁”致癌?數據尚不足以支撐

  網絡上確有一些數據説:高壓輸電線路附近的居民,某些疾病的發病率升高,比如白血病。但這些數據在分析的時候,只是作為一種相關性的數據。從目前已積累的數據和資料看,還沒有發現明確的證據能證明其間的必然聯繫。

  所以,公眾的擔心和焦慮反而超越了“輻射”本身,成為影響健康的一個因素。

  落地?可以考慮

  有人建議高壓輸電線“落地”,從地下走。這樣的提議是否合理呢?

  首先,地下敷設電纜要比架空電纜複雜得多,技術要求更高,施工也更困難。同等級電壓的情況下,它比架空電纜的成本高出數倍。

  另外一點也非常重要:超特高壓輸電,目前還找不到一種有效的絕緣材料能使之絕對安全。户外的超特高壓電線都是裸露的,以空氣作為絕緣體。

  敷設深度也有講究,深度一般要求在半米以下。這要根據電纜的電壓等級來定,一般電壓越高埋設就越深,如果埋設過淺可能存在被環境影響或被雷擊的風險。

  雖然有很多困難和風險,但高壓線入地是大勢所趨。隨着現在城市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高壓線路會選擇入地。雖然入地還會有一些技術上的限制。

  比如用鋁合金做管把輸電線埋入地下,需要在管道和中間輸電線之間放一些絕緣材料,通上絕緣氣體,比如六氟化硫之類。六氟化硫本身是有造價的,加之這些氣體是非常強的温室氣體,在全球氣候變暖的情況下,這種温室氣體的生產和使用都會被限制。

  但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需求足夠強烈的話,終究會有相應的解決方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75 字。

轉載請註明: 超高壓輸電“輻射”引發焦慮?癥結在焦慮 而不在“輻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