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莞工牽頭國家重點專項啓動,聚焦這個領域!

8月12日上午

城市大規模建築羣地震災害風險

智能感知系統研發項目啓動

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東莞理工學院舉行

700套技術裝備,有望運用於首都圈城市羣、川滇城市羣、粵港澳大灣區三個城市羣,實現對城市羣地震災害風險監測、評估和預警。這是由東莞理工學院首次作為牽頭單位獲批的國家重點專項——“城市大規模建築羣地震災害風險智能感知系統研發”的預期成果。

8月12日上午,莞工牽頭國家重點專項“城市大規模建築羣地震災害風險智能感知系統研發”項目啓動暨實施方案論證會舉行。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參與項目研究方代表、業內專家對項目進行交流論證。東莞理工學院校長、項目負責人馬宏偉表示,“希望真正研究出能用、好用、管用的系統,為城市應急系統服務”。

首次!莞工牽頭國家重點專項啓動,聚焦這個領域!

項目啓動暨實施方案論證會現場

作為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重大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與防範”重點專項項目,“城市大規模建築羣地震災害風險智能感知系統研發”(項目編號2019YFC1511000,以下簡稱“項目”)是東莞理工學院乃至東莞市單位首次作為牽頭單位獲批的國家重點專項,項目獲批中央財政專項資金2217萬元,執行期限至2022年12月。

除了牽頭單位,大連理工大學、北京工業大學、蘭州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暨南大學、長沙理工大學、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深圳防災減災技術研究院和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等十家單位將一起開展研究工作。參與人數達60人,其中高級職稱37人,中級職稱14人,初級職稱3人,其他6人。

作為項目牽頭人,馬宏偉專注結構衝擊動力學、結構安全與預警方面的教學與研究有20多年,港珠澳大橋上便安裝了由其課題組研製的“大型橋樑地震安全性在線監測系統”,時刻監測大橋的健康狀況。

今年5月虎門大橋出現異常抖動後,馬宏偉一段給學生授課的視頻走紅網絡,視頻中他向學生科普大橋抖動這一現象專業術語為“卡門渦街”。

首次!莞工牽頭國家重點專項啓動,聚焦這個領域!

馬宏偉在論證會上進行彙報

在上午項目實施方案彙報中,馬宏偉表示希望建立一套基於高集成度、高性價比傳感器網絡的城市建築羣地震災害風險智能感知和快速評估系統。未來,團隊成員將分工合作,通過五個課題進行五項關鍵技術的研究突破,即:

課題一:集成加速度計、傾斜計、數據採集與處理,實時計算和多模式通信等模塊的高集成度建築結構智能監測儀;

課題二:傳感器多目標優化佈置方法,基於少量傳感器的建築結構安全評估技術;

課題三: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海量實時監測數據分析方法;

課題四:8種代表性結構類型的地震損傷模式庫,震後建築震害快速評估和安全評定技術;

課題五:融合專業傳感器和羣智感知的城市建築羣地震災害智能感知和快讀評估技術及可視化平台。

“通過大數據與人工智能評估算法+建築結構地震損傷模式庫+專業設備與羣智感知融合平台,實現震前風險評估,震後快速匹配,建築羣震害快速評估。”馬宏偉説,項目預期成果將立足硬件研製和傳感體系搭建,震前抗力分析和震害快速評級,以及平台搭建及工程應用,按照預期規劃,屆時將有約700套技術裝備,實現首都圈城市羣、川滇城市羣、粵港澳大灣區三個區域9個城市示範應用。

首次!莞工牽頭國家重點專項啓動,聚焦這個領域!

項目啓動暨實施方案論證會現場

值得一提,除了進行成果的示範應用,按照項目實施方案,還將形成論文、國家發明專利等一系列科研成果。

而在項目研究實踐中,東莞理工學院將以學校土木工程學科團隊為主體,電子工程與智能化學院相關學科教師參與其中,主要負責課題二至課題五相關研究任務,同時參與課題一相關研究工作。

研究團隊介紹,除了教師,在以後的研究中,研究團隊也會吸收學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參與其中。研究生的課題、本科生的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也會圍繞本項目研究內容開展立項,引導學生廣泛參與到國家級重點項目課題工作中。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39 字。

轉載請註明: 首次!莞工牽頭國家重點專項啓動,聚焦這個領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