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交互組件之導航篇

編輯導讀:App導航,是應用的信息結構在用户界面上的展現方式。優秀的App導航設計,能夠在侷限的屏幕窗口中完美的組織豐富的信息、展示產品的功能,並快速引導用户使用產品功能。本文作者詳細介紹了B端產品中的導航設計,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B端交互組件之導航篇

這是B端交互組件最後一篇文章了,組件其實有很多,本次只選取了我覺得常用的4個組件來細聊,即導航、表格、表單、彈窗,包括系統菜單、數據管理和展示、數據輸入和系統反饋。

導航與信息架構息息相關,信息架構是對功能進行組織,導航則是系統的門户,對功能的詳細展示,用户可以通過導航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功能,也可以通過導航瞭解系統的整體功能分佈。

一、導航結構

導航結構其實也跟頁面結構相關,常見的頁面結構包括上下結構、左右結構、上左右結構、上左中右結構等。

我之前常用的就是上左右結構,也俗稱T字形結構。

頭部放logo、個人信息,搜索等;左側放導航菜單,支持最多三層結構;右側則是主體內容區域,表單,表格等都是放在這個區域。

1. 頭部導航

早期做網頁設計時,基本都是用的上下結構,即頭部是導航,有二級或三級菜單時用下拉菜單展示,中間是網頁主體內容,尾部則是版權信息區域。

對系統而言,這種模式也有,頭部是導航,下面是主體內容區域,有的系統尾部可能會帶簡單的版權信息。

如下圖所示:

B端交互組件之導航篇

以前設計華為內部系統時,看到過很多這種設計的系統,給我感覺就是需要頻繁切換頭部菜單,一個系統功能複雜,頭部菜單基本都帶二級或三級菜單,想找個功能,差不多需要每個都要展開去找,我個人感覺很麻煩,當你進入某個頁面後,如果不看麪包屑,基本就是迷路了,作為重視操作的系統而言,導航應該更醒目一點。

我在做PTS項目管理系統的整體用户體驗設計時,就大膽提出要改整體的結構,普通的外科手術已經沒啥用了,得重新來搭骨架,不過好在此舉得到了部門領導的支持,項目得以順利進行下去,最終也是有很好的落地。

2. 左側導航

除了上下結構外,都可以用左側導航。

如果是上左中右結構時,右側其實可以設計成摺疊效果,可以影藏;固定展示的話,也是放一些配套的附屬功能。有時候首頁是上左中右結構,內頁可能會變成上左右結構,這種情況也是經常有的,根據業務需要來設計。左側導航一般層級不超過3層,如果確實有4級功能的需要,一般也是放在主體內容區域,可以用內部TAB來表達。

不過我們儘量還是讓系統整體的層級控制在3層以內,寧可多加幾個菜單,也不要輕易去縱深。

如下圖所示:

B端交互組件之導航篇
3. 組合導航

組合導航,顧名思義就是頭部有導航,左側也有導航。

如下圖所示:

B端交互組件之導航篇

我以前設計餐飲CRM時,就是採用的這種方式,頭部是一級菜單,用圖標和文字上下襬來展示,只有一層。左側是二級菜單和三級菜單,即左側可以展開,用圖標和文字橫向擺來展示,展開的菜單沒有圖標。如果業務上有要求的四級菜單,則用內部TAB去區分。

操作上是點擊頭部一級菜單後,左側出現其對應的二級菜單,有的可能只有二級菜單,最末菜單點擊後,右側打開頁面。這種設計給人感覺每個頭部菜單都是一個獨立的體系,通過點擊頭部菜單來切換不同的體系,為了避免過於孤立,我們是採用的內部頁籤模式來打開頁面。

二、麪包屑

導航原則上是設計成最多三層,除了通過看導航的顏色變化外,也可以通過看麪包屑來知道當前頁面處於哪個路徑內,網站的麪包屑一般是可以設計成可點擊的模式,除了最終頁面不可點擊。

系統的麪包屑則根據業務要求來判斷是否可以點擊,我個人感覺麪包屑就是一種弱化版的導航,配合主體導航來使用,加強導航的權重。

如下圖所示:

麪包屑展示的菜單如果沒有具體的頁面,則不可點擊;如果二級菜單點擊有頁面,下拉的三級菜單點擊也有頁面,則可以設計成可點擊的模式。

另外有個點要説的是,麪包屑層級只到頁面層級,一些功能按鈕打開的彈窗等原則上還是屬於這個頁面,所以麪包屑不做變化。

説到這,突然感覺系統設計的變化很多,具體要採用哪種模式,裏面的門道也挺多的,下面我會對導航路徑來詳細聊聊。

三、導航路徑

導航路徑,你也可以理解為用户路徑,用户從首頁進去,點擊功能菜單,一步步到達目標頁面,並完成目標功能。這裏面可以採用的模式就有很多種。

1. 單層到底

用户從首頁進來,不論怎麼點擊,每次只打開一個頁面,比如當前在一級A菜單下某個頁面,現在我打開一級B菜單下某個頁面,則A菜單頁面消失,轉而只呈現B菜單頁面,這種交互方式,我姑且用“單層到底”模式來表達吧。

如下圖所示:

B端交互組件之導航篇

我們也可以理解為在當前頁打開某個頁面,點擊後頁面會刷新並覆蓋掉以前的頁面。這種設計,導航路徑會很清晰,都是單層設計,一級菜單都是主線,二級或三級則是分支。最後我總結下,就是每次只能打開一個頁面。

在具體業務中可能會遇到這種情況,打開A頁面進行操作時,突然需要用到B頁面的數據,這個時候不管B頁面處在哪個層級,我現在需要打開B頁面看到我要的數據,當我再次返回A頁面時,之前操作的位置也就不存在了,不論是通過翻頁還是搜索或者其他操作後才能達到的位置,我現在需要重新做一遍,可能我需要反覆去看B頁面的數據,這樣就會頻繁在A頁面和B頁面之間切換。

有些人可能會説可以把B頁面的數據導出或者打印出來,當然這也是一種解決辦法。如果場景再複雜一點呢,我需要通過B頁面的功能得出一個結論,確實需要在A和B之間來回切換。説到這,引出我即將要談的頁籤模式了。

2. 頁籤模式

接着上面的問題,用頁籤模式,就可以解決A和B之間來回切換的問題,我同時打開兩個頁面,在B頁面操作後得出結論,我再回到A頁面進行操作,數據也保存了,回到B頁面繼續操作,再次回到A頁面時,位置沒變,我可以接着操作,無縫對接。

如下圖所示:

B端交互組件之導航篇

我之前設計餐飲CRM時就是採用的頁籤模式,我遨遊在導航系統中,打開很多個頁面,當頁面很多時,其實也會感覺很凌亂,所以我後來優化了,設置了最大頁籤數。

當頁面被影藏後,頁簽上的文字就是唯一判斷這是哪個頁面的依據,文字太多怎麼辦,用省略號嗎,所以導航設計時,文字也需要去優化,當時真的是一地雞毛,一步步去梳理,最終達到一個平衡。

頁籤文字右側一般會有關閉按鈕,當打開頁面數超過最大頁籤數時,系統會提示,這時你可以先關閉掉暫時不用的頁面。

這種模式用久了,我也發現問題了,沒事喜歡到處點擊,打開很多頁面,然後每次就是不停的去關閉頁面,一時方便用的爽,後來發現每個頁面都需要手動關閉,也很麻煩。

3. 組合模式

組合模式就是把單層到底和頁籤模式組合後的設計,單層針對的是一級菜單,頁籤切換是子菜單,同一個一級菜單下的子菜單,可以打開多個,採用頁籤模式。

如下圖所示:

B端交互組件之導航篇

如果你點擊其他一級菜單下某個子菜單,則會刷新頁面,前面所有頁面被覆蓋掉,只展示一個新頁面,當然你可以再次打開多個同一級菜單下的其他頁面。總結下,就是每次只能打開一個一級菜單中的頁面,數量不限。

當然也不是完美的,如果我需要同時打開一級A菜單下和一級B菜單下的頁面,組合模式就做不到。

總結

業務場景變化多端,設計方法是死的,我們需要活學活用,用最優的設計方案去解決業務問題。

產品經理和交互設計師其實就是一羣“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人。

在分析問題時,除了找到問題所在,重中之重,先要對業務有足夠的理解;解決問題時,對特定的業務場景需要用到最貼切的設計方案。

作者:D.cheerful,武漢地區野路子產品經理,3年網頁設計,5年+交互設計,3年+產品經理;公眾號:D哥設計。

本文由 @D.cheerful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49 字。

轉載請註明: B端交互組件之導航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