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就是美國對華為芯片實施全面“斷供”的日子。一年多來,華為經歷了三輪打壓和制裁。9月15日以後,華為該如何絕地求生呢?
隨着斷供進入倒計時,華為方面也在全力突圍。一是加緊與合作伙伴協商,台積電、聯發科等半導體廠商正在趕貨,開足馬力滿負荷生產了大量的麒麟9000高端系列芯片。與此同時,華為公司已做好了新的打算。
通信行業觀察者項立剛向記者透露,他上週週末剛和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聊過這方面的內容,會有一些辦法來解決當前遇到的難題,但要等一段時間才能確定下來,現在還不方便對外説。
芯片斷供
意味着什麼?
5月15日,美國在去年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基礎上進一步升級:美國商務部宣佈將嚴格限制華為使用美國的技術、軟件設計和製造半導體芯片進而保護美國國家安全,即升級對華為的芯片管制。從9月15日起,台積電等芯片生產商將不能再向華為供應芯片。
據媒體報道,台積電曾在其二季度業績説明會上表示,公司沒有計劃在9月14日後向華為繼續供貨。美光科技、三星與SK海力士等也都表示,將無法在9月14日之後發貨給華為。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曾公開稱,“華為的麒麟系列芯片在9月15日之後無法制造,或成為高端芯片的絕版。”在芯片斷供後,華為多個系列的手機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根據華為的年報,在2019年,華為的智能手機發貨量超過2.4億台。同時,市場數據研究機構IDC的報告顯示,在2019年國內中高端手機市場份額的全部渠道中,華為的市場佔比達到56%,超過一半。
“(芯片斷供)肯定對華為有影響,它的市場份額勢必會下跌,這是一定的。因為它很多高端機型受影響無法生產了,但是在短期內,華為可能還是國內手機市場佔有率的第一名。”消費電子產業分析師梁振鵬告訴記者。
記者注意到,在2019年,對華為來説,包括手機在內的消費者業務已經佔據了其營收的54.4%,達到了4673億元。梁振鵬分析稱,芯片斷供對於華為的營收將會產生負面影響,華為的這一項收入未來可能會出現下跌。
突破桎梏
應該如何做?
華為消費者業務走的是“1+8+N”的全場景智慧生活戰略。除了手機外,還有車機、智能音箱、平板電腦、PC、VR設備以及智慧屏等產品。
“華為會加強像智慧屏等等一類的產品,通過其他方面的產品來彌補手機這一塊。” 通信行業觀察者項立剛告訴記者。
事實上,除了消費者業務外,華為還有運營商業務和企業業務兩大板塊。其中,運營商業務主要指向為全球電信運營商客户提供產品、服務和商業解決方案;而企業業務則是指通過新ICT技術打造支撐數字化的基礎設施平台,以此提供產品和服務。
項立剛向記者表示,在芯片斷供後,華為的運營商業務和企業業務受影響相對較小,消費者業務是受影響最大的。
同時,項立剛向記者透露,他上週週末剛和餘承東聊過這方面的內容,會有一些辦法來解決當前遇到的難題,但要等一段時間才會確定下來,現在還不方便對外説。
在9月10日召開的華為開發者大會上,餘承東宣佈:為了突破美國製裁華為的包圍圈,華為公司開發的鴻蒙系統將升級至2.0版本。餘承東表示在海外,雖然受疫情影響,但華為仍然實現了智能手機全球市場份額第一、手錶手環等穿戴設備全球市場份額第一,同時也是中國市場份額第一。
但目前,中國在芯片領域主要還是擅長設計,至於生產製造仍然是一大難題。餘承東呼籲國內半導體產業鏈加強合作,快速探索出一套在美方“制裁”下生產製造半導體產品的方法,避免今後在更長時間段內在此領域被“卡脖”。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所首席研究員張茉楠表示,如果美國一旦對華為和包括中國公司在內的新興行業公司,採取經營的限制措施,短期內我們可能確實面臨着非常大的挑戰,一方面是斷供危機,另一方面中國一些高科技公司包括華為在內,已經啓動了所謂的替代計劃,華為要全面紮根半導體產業,未來可能在一些核心技術、核心零部件,包括光刻機的核心技術都會採取一系列的突圍。
斷供背後
危中有機!
一方面,從IDC公佈的數據來看,2019年國內中高端手機市場份額的全部渠道份額中,華為以56%的佔比遙遙領先,其次分別是vivo(13.1%)、OPPO(12.9%)、蘋果(7.8%)和小米(3.4%)。梁振鵬告訴記者,除了華為以外,vivo、OPPO、蘋果和小米的市場佔有率的差距不大。如果華為的手機供應不上,那它空缺出來的市場最有可能被vivo、OPPO和小米接下來。
“蘋果跟國產手機品牌的市場定位不一樣,價格區間有所差別。而且,雖然iOS系統和安卓系統沒有高低之分,但是兩者用户的使用習慣不一樣,如果消費者無法買華為手機,那可能會選擇買vivo、OPPO和小米。”梁振鵬説。
對於未來的手機市場格局,項立剛表示,消費者轉而去尋求其他國產品牌,是正常的情況。“中國的手機行業不是隻有華為一家,有更多的企業能夠提供好的產品,這是好事情。如果華為未來找到了突破的辦法,再重新把市場爭奪回來,那也是正常的。”項立剛説。
華為面臨芯片“斷供”,危機和挑戰客觀存在,站在全球互聯網生態進化的戰略高度,我們希望儘快化危為機。
在PC時代,我們看到的是微軟和英特爾;在移動互聯時代,我們看到的是蘋果、三星和高通。在未來萬物互聯時代,中國的企業能不能佔據互聯網科技的核心位置,能不能引領創新的潮流呢?毫無疑問,已經有企業在努力、在佈局,在尋求突破。比如在核心軟件領域,鴻蒙正是面向5G+物聯網的下一代操作系統。
當然,在科技龍頭企業衝鋒陷陣的背後,需要一大批科技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通過它們在核心技術、關鍵材料、專利技術等領域的攻關,讓龍頭企業不再受制於人,不再受困於專利技術和製造能力的瓶頸。
雖然前路漫漫,困難重重,但是我們相信,有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有資本市場的輸血培育,有眾多企業的卧薪嚐膽,夢想終將成為現實。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楊佩雯 綜合央視財經、每日經濟新聞
<script>window.FWBA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