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航里程焦慮一直困擾着新能源車企和眾多車主。2021年剛剛開始,新能源汽車就沸騰了,蔚來ET7、上汽智己、廣汽埃安相繼發佈了續航達1000公里的電動汽車,讓所有人為之一驚。
1000km續航意味着什麼?這可比99%的燃油車型都優秀。毫無疑問,這引發了巨大的爭議。那麼,隨着動力電池技術的不斷突破,這是一場技術的革新,還是宣傳的噱頭呢?
和普通人理解不同的是,提高續航里程並非簡單地"堆電池"。受制於車身底盤結構,有限的空間容不下更多的電池。即便塞進更多的電池,也會影響車內空間,並且增加整車車重,還影響熱平衡。
所以,現實不是想象中的那樣,多加一倍電池,就能增加一倍續航。
當電池容量很大的時候,所增加的電池容量大部分都用來運輸電池本身,而且,還要綜合考慮整車規格、能量密度、充電速度、電機性能、電池成本、使用壽命、安全環保等因素。
其中,電池成本、電池能量密度是最能夠影響整車續航的兩大因素。
早期,受制於電池成本,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一直不高。2018年,續航超過400km的就算很厲害了。近年來,新能源車續航增長迅猛,電池成本飛速下降,續航超過600km的車型已經大行其道。如今,三款車型直接宣佈續航突破了1000km。
數據顯示,2019年每千瓦時電池成本比2010年下降了87%,電池價格大大降低,促使續航里程不斷增高。目前市面上的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普遍都能達到400-500km,部分車型已經提升到600km以上,跟燃油車可以一拼,已經大幅提升用車體驗。
可見,隨着電動車年銷量過百萬輛,電池成本不再是制約續航提升的核心因素。既要增加續航,又不能長太胖,提升電池能量密度就十分重要。
近十年間,電池技術的發展可謂是翻天覆地,電池能量密度提升了200%。"刀片電池"技術PACK體積能量密度超過330Wh/L,續航能力提升了至少50%以上。所以,2021年續航達到1000km,技術上沒有問題。
目前,鋰電池的技術發展逼近物理極限,電芯能量密度增長速度放緩,但依然在不斷提升。如果新一代電池,類似固態電池能取得突破,電芯能量密度將再一次飛躍,突破1000km續航更加易如反掌。
不過,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稱"電動車續航1000km對社會資源將形成巨大的浪費"。這為我們提供了全新的視角,那就是我們真的需要高達1000km續航的電動車嗎?
對燃油車來説,加油站像是便利店,"三步一哨,五步一崗",加油很快可以搞定,特別是城市和高速上。與燃油車相比,目前電動汽車對尋找充電樁和充電的過程,幾乎是不可控的,大大耗費了用户的時間,也制約了新能源汽車的推廣。
以手機行業的發展進程來看,當下再也不會單單去拼電池的大容量,而是"容量+快充"。汽車作為一個綜合性商品,也需要將合適的充電時長、續航里程甚至充電便捷程度、使用成本來綜合考慮。
從這個角度來看,至少在使用效率和使用成本上,蔚來汽車的換電模式十分領先。在可預見的未來,電池越大,換電模式下的補能效率優勢就越明顯。
想一想,三五年後,電池技術得以突破,即便2018款蔚來ES8也能通過更換相同尺寸的電池,從而把續航提高到1000km。屆時,新能源汽車行業面臨什麼,大家都心知肚明吧!
或許真如沈暉所説,續航1000km只是小眾需求。隨着充電基礎設施的進步,特別是換電模式的發展,這個小眾需求將更小眾。對絕大多數用户而言,500km左右的續航已經ok,真正有效提升用户體驗的,是讓充電樁、換電站"無所不在",以及在智能化、自動駕駛等方面獲得差異化優勢。
寫在最後: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打消"里程焦慮",續航里程自然是越高越好。但一味追求續航高,也會帶來一些問題,這不僅是電池成本浪費,或許也是全社會的資源浪費。
無論如何,1000km續航對電動汽車來説只是個小目標,肯定能達到,你覺得有必要繼續提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