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太平洋數碼
作為一個不知名的數碼小up主,近期我一直觀察身邊的朋友以及一些人氣比較火爆的社交平台上網友的用機習慣。我發現雖然現在智能手機在發展這塊對比往日可以用今非昔比來形容了,但是大家似乎都很“懷舊”。因為我在交流的過程中發現iPhone6S跟小米6的用户遇到的幾率明顯要高於其他機型,而這兩款機型可謂是手機圈中出了名的兩大釘子户了。尤其是iPhone6S,我在網上搜索了一下相關的統計的資料,雖然經過查找並沒有發現一個準確的數字,但是根據各項統計顯示其預估至少是千萬級別的存在。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蘋果會在最新的IOS14更新列表中加入iPhone6S了,值得敲黑板提醒一下的是,這就是蘋果成功的關鍵所在!俗話説細節決定成敗,根據同為釘子户的小米6用户反饋説,雖然小米6支持MIUI12穩定版,但安卓的特性你懂得!這無疑是給小米6進行了機生宣判,而iPhone6S這邊貌似還能在堅挺地戰鬥幾年。要知道,iPhone6S陪伴第一批上手的用户至少有5年了吧?這期間的系統更新應該是沒有間斷過吧?而同期的安卓手機能做到的貌似沒有吧?
這也是我加入自媒體的初衷!起初,我跟普通人一樣,每天下班之後刷刷短視頻逛逛微博,偶然間因為一句“國產手機不輸蘋果手機”跟網友槓了起來,最終我決定以這種方式喚醒那些“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人。國產品牌手機對比外來品牌手機差的真的不是一星半點,而這也不僅僅體現在產品上,同時還有運營策略上。蘋果之所以能在2020年過一個豐收年其中iPhone12可謂是功不可沒,而iPhone12之所以有這麼好的銷量,大多數都來自iPhone6S用户的更新迭代,雖然我沒有證據去證明。
iPhone12的成功最大的受益者無疑是蘋果,同時也是國產手機品牌廠商的失敗!沒辦法,看着蘋果毫不費力地就賺走了大筆效益只有望洋興嘆的份。難道他們沒有別的選擇嗎?有的,同等價位的國產手機琳琅滿目,但是他們為什麼他們在決定捨棄iPhone6S之後卻沒有選擇國產品牌的手機呢?我相信大多堅守在iPhone6S上的用户其中不乏資金不方便的原因的吧?但是時隔5年了,光憑撿飲料瓶都能撿出一台新手機的錢了吧?5年之後那些因為資金不方便而沒有換機的人如今想必都有富豪誕生了吧?
為什麼不考慮國產手機?我想售後服務絕對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後續的系統更新只是其中的一環,而我還在社交媒體平台上我看到了很多關於蘋果售後的讚譽。而我在iPhone6S時代也感受過,換過電池、維修過屏幕、更換過充電口,在維修過程中我能明顯的感覺到蘋果售後的細緻入微。更換充電口的時候他會順帶着幫我把揚聲器過濾網的灰塵清理乾淨,連帶着聽筒都沒有放過,而這些都是免費的!在這期間即使我已經找不到了購機憑證,仍然可以憑藉產品堂而皇之地走進他的零售店,即使我的穿着很爛也不用擔心受到服務人員異樣的眼神。
他在通過這種方式向用户傳遞着他們的企業文化,這是國產手機品牌廠商失敗的地方,誠然現在大家的售後水平有所提升,但他們似乎並不是很統一,而對銷售人員的培訓也是在最近幾年才出現統一的一個流程。前面説了,細節決定成敗,而蘋果正是通過這些細節逐漸地提升了用户對其品牌的感知,所以才有了今天市值14萬億的蘋果。很多人認為如今的蘋果不如國產品牌手機,唯一還有存在感的就是那個被咬了一口的蘋果logo,認為那個logo給別人帶來的炫耀的資本。雖然他們説的或許是對的,但你無法否認的是,這個logo確實比其他品牌值錢。
一iPhone6S用户在某社交平台上分享的經歷恰好可以證明這一點,他同樣認為國產手機與蘋果手機相距甚遠。他説在5G來臨之初便在考慮要換機,一方面是因為新鮮感作祟想體驗一下別的機型帶來的感覺,二是5G國產品牌上的優勢要明顯優越於蘋果手機,所以華為mate40系列成為了他的首選。但礙於日常使用習慣以及搶貨難度的問題,最終只入手了mate40並沒有搶到mate40pro,這也是給他後面入手iPhone12做了鋪墊。
當時的mate40系列可謂是國產品牌手機中的明星,基於種種因素在當時溢價非常厲害,甚至到了你搶到手直接轉手或者玩幾天之後再放到二手平台上都可以“任性”的加上幾百塊甚至1000塊都可以很輕鬆的轉出的地步。於是他也就十分任性地把玩了幾天,但隨後蘋果的一個制度讓iPhone12的售價迴歸正常之後他又“惦記”上iPhone12。按照當時的局勢,這種情況的mate40加個幾百塊賣出去不成問題,換iPhone12在各種促銷的加持下還能小賺一兩百塊。
我想數碼圈中的網友跟他的想法應該是一致的,但事實上卻是事與願違了。最後他跟我説,他也沒想明白為什麼,明明就拆封才幾天自己保護得也很周全。而最終這台mate40根據他的描述採用自己加錢的方式換了一台同樣是別人拆封過的iPhone12。最終他得出不管是新機還是二手,iPhone的統御力國產品牌手機真的比不了。其實這裏就已經能看出些許門道了,在當時mate40系列的溢價水平達到了近乎十年中國產品牌最高的一個。有價無市,想搶全靠運氣,有溢價能力是好事,但漲得快降得也快。
後面華為全方位放貨,mate40也不用搶了,這溢價隨之也煙消雲散了。之後我通過社交關係加入到了從事二手手機銷售行業的羣中,簡短地跟他們瞭解了一下目前的二手手機行業情況。最終我得知,雖然現在國產手機品牌發展的可以用今非昔比來形容,但是大家都沒有擺脱“買新不買舊”的緊箍咒。即使是最新款的mate40系列也沒能逃脱這個定理,雖然在一機難求階段出現了二手加價不愁賣的情況,但是在環境因素消失之後出手的難度對比iPhone來説還是有點大的。
尤其是這一代的iPhone12在機身上更加的輕薄、屏幕畫質上再次得到提升,更應景的是5G功能的加入,所以即使是在剛拆封激活過的情況下依然可以用近乎新機的價轉出。這樣一對比,孰優孰劣已經很明顯了!雖然華為的消費者業務高管餘承東曾公開表示蘋果在硬件上跟華為比已經沒有了競爭力,但一款產品的打造僅限於硬件?服務、生態難道不是其範疇?
誠然,你可以認為現在的蘋果在產品上沒有競爭力,但你也無法否認蘋果在運營上的成果。不知道是否還記得任正非説過蘋果是華為的老師這句話?起初我以為這只是一句簡單的客套話,但在我涉足數碼圈深入瞭解兩家公司的時候我發現這並非一句客套話,而華為也是諸多廠商中學習蘋果最認真的一個。他的方針跟策略都可以找尋到蘋果的蹤跡,甚至整體框架都可以説直接套用。舉個例子,蘋果開創了made for iphone/ipad/ipod認證,然後華為啓用了DFH認證,就是design for huawei,這跟蘋果的MFI確實神似。
在谷歌徹底放棄安卓平板的時候,三星跟華為是安卓平板領域唯一堅持下來的,當華為M6到來的時候我第一眼便看成了ipad,10.8英寸等寬設計,手寫筆,磁吸式智能接口等等。就連備受外界關注的1+8+N策略其某高官在參訪中也透露其跟蘋果十分接近,而我在他的描述中也清晰的感覺到這個策略正是蘋果幾年前就開始實施的,只不過是現在把豎着的1換成了橫着的一。
大家希望國產品牌崛起的心情我理解,但通過今天的內容我們不難發現,蘋果在運營上的優勢是別人欠缺的。作為普通用户我的我們無需去了解一個企業是怎麼運營的,因為那跟我們沒有關係,我們只需要瞭解一款產品的品牌價值是多少就足夠了。蘭博基尼、法拉利他們的銷量不如大眾,但大眾或許賣一萬輛不及別人一輛,別人一輛二手賣的價都可以買你幾輛大眾新車,為什麼?這是運營出來的品牌價值,所以單從品牌價值這一項上就可以敲定,華為是不如蘋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