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洋碼頭",真正的對手是誰?

跨境電商"洋碼頭",真正的對手是誰?

編者按:本文系專欄作者投稿,來源螳螂財經,作者圖霖。

近日,疫情之後的第一場黑五正式落幕。包括天貓國際、京東全球購、洋碼頭、蘇寧國際、拼多多等在內的多個電商平台均參與了此次“狂歡”。

這中間,今年已經“十歲”的洋碼頭其實算跨境電商領域的“老玩家”了。然而從國內跨境電商的領跑者,到近年來陷入天貓國際、京東全球購等巨頭的廝殺場,洋碼頭卻慢慢失去了“聲音”。

如今,疫情催發海外品牌紛紛奔赴線上,跨境電商進入下半場。“老玩家”洋碼頭這次有機會了嗎?

從領跑到掉隊,C2C真就打不過B2C?

實際上,洋碼頭創始人曾碧波在2009年就開始籌建洋碼頭了,但是直到2011年洋碼頭平台才正式上線。這中間,曾碧波花了兩年時間用來搭物流,也就是後來的貝海國際物流。

海淘業務方面,洋碼頭採用的是C2C模式。一方面,儘量降低買手商家入駐平台的門檻,並且賦予他們極大的自主權,以此來提升平台商品的品類豐富度和用户的活躍度。另一方面,由於有自建物流做支撐,洋碼頭採用了直銷直郵的購物模式,因此消費者這邊也很省心。

彼時中國的海淘市場可以説才剛剛起步,除了2007年成立的淘寶全球購,洋碼頭在國內幾乎沒有競爭對手。而淘寶全球購雖然走在洋碼頭的前面,但由於2007年國內的電商發展也才剛剛起步,大眾對海淘的熱情還不算太高,因此並未引起太大轟動。

但是2010年開始,國內海淘市場迎來了一波發展“熱潮”。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0年至2013年,我國海外購物貿易總額由原來的100億人民幣左右迅速增至800億人民幣左右。

洋碼頭恰好趕上了這波熱潮。2013年,洋碼頭實現了全年盈利。緊接着2014年初,洋碼頭又成功完成了A輪融資,成了國內名副其實的“跨境電商領跑者”。

然而好景不長。由於跨境電商市場被打開,入局者開始奔湧而入了。

2014年開始,天貓國際、網易考拉、京東全球購等跨境電商平台相繼上線,擠佔了洋碼頭的生存空間。儘管憑藉着成熟的物流體系和前期的經驗積累,洋碼頭還不至於完全落後,但相較之前,洋碼頭的競爭優勢顯然已經不再明顯了。

跨境電商"洋碼頭",真正的對手是誰?

一個最直接的表現是在流量競爭上。

像天貓國際和京東全球購分別出自阿里和京東旗下,它們雖然在海外業務這一塊不如洋碼頭有經驗,但是在電商業務上已經深耕多年,早已孕育起了巨大的流量池,而這些流量都是可以直接為它們的海外業務所用的。

換言之,對於天貓國際和京東全球購而言,新流量的獲取沒有那麼難。但洋碼頭就沒這麼幸運了。線上電商的流量爭奪戰在2018年進入白熱化階段,而這一年也成了洋碼頭最難熬的一年。

“整個2018年是沒有任何流量入口的。”曾碧波曾在採訪中坦言,“2017年我們拿了融資,但2018年錢是沒法用的。2018年,我們嘗試微信小程序,發現小程序是鏈接工具,沒有流量;在公眾號做了很多投放,用户基本上不跳轉、不轉化,也沒有流量。”

更致命的是,在流量競爭已經處於劣勢的情況下,洋碼頭還陷入了新的困境——假貨危機。

據《2018年中國電子商務用户體驗與投訴監測報告》顯示,2018年全年,共計受理43家主流進口跨境電商用户投訴。其中,只有豐趣海淘、網易考拉、86mall、寺庫、蜜芽位列榜單前五,獲“建議下單”評級,而洋碼頭由於被投訴次數較多,被認定為“謹慎下單”購買評級。

跨境電商"洋碼頭",真正的對手是誰?

儘管假貨問題在電商市場並不少見,但頻繁被投訴對此時的洋碼頭而言顯然不算好事。

“螳螂財經”發現,原本天貓國際、京東全球購這類B2C平台背靠巨頭的流量池,在新客獲取上已經就比洋碼頭輕鬆了,如今信任危機出現,在市面上海淘品牌已經氾濫的情況下,洋碼頭想爭取新用户就更難了。

起初曾碧波做C2C平台的目的是想盡量降低門檻,以吸引更多買手商家入駐。但沒想到的是,在這種模式之下,假貨也有了更多流通機會。儘管洋碼頭對買手商家設置了入駐門檻和審核機制,但從投訴數量來看,這個監管力度明顯還不夠。

從這一層面來看,B2C平台的優勢其實更明顯。因為它們的商品大多是平台直接和品牌官方對接,於平台而言,把控力度會更強。

總之,洋碼頭從起初的領跑到後來的逐漸掉隊,背後的原因諸多。而這其中的酸楚,怕是也只有洋碼頭自己能懂了。

搭上直播電商這輛車,洋碼頭這次穩了嗎?

這兩年,洋碼頭新動作不斷,大致覆蓋三個業務版塊:社區電商、線下新零售、直播電商。

社區電商方面,洋碼頭APP於2018年底上線的“海淘好物拼團”、“砍價0元拿”等社羣裂變新玩法,讓洋碼頭在當年的黑五獲得了高於平常十餘倍的關注度。於是,嚐到甜頭的洋碼頭於2019年7月正式推出基於社交電商的APP“全球優選”,並宣佈採用合夥人制度。

跨境電商"洋碼頭",真正的對手是誰?

然而平台發佈沒多久,就有部分商家指控洋碼頭“誇大宣傳、忽悠入駐”等問題,導致該平台的發展並不如人意。

而按照創始人曾碧波的意思“不擅長的事情,我們就不做了。”因此,預計接下去洋碼頭不會再在社交電商上有新動作了。

線下新零售方面,“螳螂財經”查詢到,洋碼頭在今年的十週年發佈會上宣佈了“百城千店”的線下新零售戰略。並稱新零售店鋪分為2000平米的旗艦店、800平米的體驗店、400平米的社區店三種類型。

隨着線上流量成本的增高,線下似乎成了越來越多電商平台的新出路。但在海淘平台備受關注的領域,包括美妝、母嬰、護膚、服飾以及奢侈品等,似乎都已經有了相對成熟的線下門店。洋碼頭究竟能否爭取到線下用户的關注,目前還很難説。

更值得關注的其實在直播電商版塊。

實際上,洋碼頭在2017年就開始試水“直播電商”了。只是後來在流量爭奪戰中未能取得優勢,才逐漸趨於平淡。

如今直播電商的新風口到來,洋碼頭有了乘勢而起的新動力。數據顯示,今年黑五,洋碼頭共計舉辦了1742場直播,參與此次線上海淘的國內消費者涵蓋600多個城市,直播間的人均消費更是高達1836元。

跨境電商"洋碼頭",真正的對手是誰?

但搭上直播電商這輛車,洋碼頭就能穩了嗎?

可能不然。

一方面,今年的海淘電商能大火,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疫情的影響。據瞭解,今年黑五,海外很多國家的門店都選擇不營業。這就給了海淘電商一個很大的機會,尤其是像洋碼頭這樣有成熟物流做支撐的平台。

但疫情終究會過去,這一輪的“海淘熱”會持續多久誰都説不準。一旦國外的線下門店大面積恢復營業,原本停滯的私人代購肯定會再度“回暖”。如果在這期間沒有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優勢,那麼洋碼頭想要再度突圍難度只會更大。

另一方面,國家政策的利好將會吸引更多海淘玩家“入局”。

據近日發佈的《跨境電商藍皮書:中國跨境電商發展報告(2020)》,我國跨境電商市場正在迎來新的快速發展機遇期,預計2020年有望達到2800億元,並有希望繼續實現跳躍式增長。

11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進對外貿易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要促進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發展。

對於洋碼頭而言,原本的對手就有阿里京東這些巨頭們,甚至電商領域的“後來者”拼多多也於去年開始發力跨境電商。

如今在政策利好下,估計又將有新一批的跨境電商平台崛起,屆時洋碼頭的競爭壓力只會越來越大。

此外,“假貨問題”仍在消耗洋碼頭新老用户的耐心。

據消費者服務平台“黑貓投訴”的最新消息顯示,在剛剛結束的黑五大促裏,洋碼頭仍舊出現了部分關於假貨問題的投訴。

跨境電商"洋碼頭",真正的對手是誰?

不可否認,活動大促對於洋碼頭的用户拉新肯定能起到幫助,但一次又一次的假貨事件過後,又有多少用户還願意留下來呢?

總之,直播電商這個新風口帶來的絕非只有機遇,挑戰也是並存的。對於洋碼頭而言,僅憑自己多年來的經驗優勢是肯定難以打好這場“翻身仗”的。新形勢下,嚴抓假貨問題以提升口碑,同時儘快建立自己區別於其他海淘平台的優勢,才是洋碼頭的當務之急。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17 字。

轉載請註明: 跨境電商"洋碼頭",真正的對手是誰? - 楠木軒